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任志录:通过考古研究证明深圳有悠久历史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20 人已围观


▲口述者:任志录
口述时间:2019年9月4日
口述地点:深圳市飞亚达大厦
 
任志录
 
1958年出生于陕西,曾任山西省博物馆馆长、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国家考古领队资质。现任深圳市文物考古鉴定所所长,研究馆员,中国古陶瓷学会常务理事,广东省古迹保护协会副会长,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深圳市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
 
从山西到深圳,我从事考古行业已经30余载。深圳于我是个宝地,其宽松的环境、自由的氛围和充足的资金,都让我能敞开胸怀做研究,也因此有了许多重大发现。如今深圳的文化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学术研究也好,社会服务也罢,深圳需要更多触及灵魂的文化,这也是我一直在努力的方向。
 
任志录通过考古研究证明深圳有悠久历史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或许是受这句话的影响,我选择了历史专业。
 
误打误撞选择了历史专业
 
我在陕西长大。与现在不同,在我上学那个年代,图书馆对书籍管理严格,很多书都看不到,所以我们对知识如饥似渴。1979年,我考上了中山大学。人们常言:“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哲理使人深刻。”或许是受这句话的影响,我选了历史专业。
 
尽管选了这个专业,但很长一段时间,我都不清楚历史的意义。直到有一天,一位剑桥大学的教授来学校开讲座,讲座结束后,有个学生提问:“学历史有什么用?”教授回答,学历史不仅是对资料进行分类整理,更能锻炼我们综合分析问题和管理的能力。也正是从那天起,我逐渐理解了这个专业。
 
1983年大学毕业,我被分配到位于山西太原的晋祠博物馆。这是一座晋国时期的皇家祠堂,里面不仅有北魏以来的各代古建筑,还有大量藏品藏书。
 
我在晋祠博物馆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找文物。古建筑上通常会挂有匾额、楹联,“文革”时期把这些东西都摘走了,我负责把它们找回来,重新挂起来。这些匾额大多被维修文物的民工用来做床板,我需要去每个房间挨个收,然后再通过《晋国志》确定匾额的具体位置,才能重新把它们挂上去。这次文物整理,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各类书法和辞赋,也让我充分了解了各代的历史文化,我觉得这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担任晋祠博物馆馆长,接触学术研究
 
当时晋祠博物馆是太原唯一一家拥有藏品的博物馆,但馆藏文物的整理制度并不严谨,所以我们需要重新登记划分。这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我需要了解每一件藏品的具体资料,比如书画作者的生平、陶瓷的窑口、金银铜器的年代等。
 
这次文物整理是我从事实践工作的起点,为了将这些藏品登记并分类,我需要不断地接触实物,并运用类型学知识。我就在不断磨炼的过程中,逐渐喜欢上了这项工作。1986年,我担任晋祠博物馆馆长,开始有机会参与诸如傅山学术研讨会、司马光学术研讨会等各类学术研讨会,并和各领域的专家学者有了更多的接触。通过这些平台,我开始和这些业界“大咖”交流,目睹他们的风范,这帮助我改变了一些看问题的角度。
 
也是在和这些专家学者交流的启发下,我在晋祠博物馆工作的8年时间里,又设立了4个分馆。第一个是傅山纪念馆,我们馆里藏有全世界最好的傅山的书法绘画作品,还包括他家族的一些东西。后来我们还设立了阎若璩纪念馆、董寿平美术馆等。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