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贺雪琴:新能源材料的故事值得慢慢讲

作者:汤骅、王可佳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08 人已围观

贝特瑞成立于2000年。贺雪琴回忆说,2002年,他们在高交会上看到了这家公司,新材料的概念触到了他敏锐的投资嗅觉。历经大半年的时间,力促宝安集团正式入股,并于两年后控股贝特瑞,2005年初,贺雪琴来到贝特瑞任董事长,在贝特瑞一待就已十三年。
 
贝特瑞如今已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优秀企业,它生产的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已经连续六年保持全球第一。负极材料是锂电池必不可少的核心部分,中国具有充分的负极材料原材料资源,但苦于技术不精,在过去的十多年,这一领域一直被日本企业垄断。通过不断深耕技术研发创新,2010年起,我国在此领域实现了从卖资源到卖技术的重大转变,贝特瑞就是其中翘楚。
 
说起领导和企业发展策略,贺雪琴喜欢用“未来”两个字表达。他认为,在当今资讯充分发达,员工个性、特质充分彰显的时代,领导者的核心特质是对“未来”的认知与把握,就是要把企业的未来说清楚,把如何与大家一起奋斗未来、取得胜利的策略、手段说清楚,用“未来”(愿景与梦想)凝聚团队,在实现“未来”的脚印中打造团队,用员工与企业的共同成长来拥抱未来。站在新能源材料(锂电负极材料)全球第一的山头上,他与同事们又提出了“肩负历史使命、承担历史责任、创造世界经典,打造新能源材料全球龙头企业”的新愿景,“创造需求,引领未来”就是其带领团队实现梦想的新路径和战略企图。
 
在这十余年间,贺雪琴与团队深耕“新能源材料”,在经营策略上布局完整产业链,同时着力研发,注重创新,打造内部浓厚的“学术氛围”。贝特瑞快速成为新能源领域的领头羊:2006年,贝特瑞负极材料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07年获批成立深圳市新型储能材料工程研究中心,2008年实现负极材料批量出口,2010年,贝特瑞投入近1亿元成立了综合性的内部研发机构——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并将每年营业收入的5%投入研发。目前,研究院拥有研发人员近300人,其中博士近30人、海归留学人员近10人,拥有300多项授权发明专利、40多项国际专利,有5项产品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同年,实现负极材料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2011年完成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国家标准的制定,2015年获批成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
 
作为深耕材料的先行者,贝特瑞对整个电池系统体系的研究,是从电池材料这一最根本的环节开始的。这种考量所基于的是,材料才是电池技术的核心,专注材料才是贝特瑞发展的基础和本质。因此,贝特瑞的主营业务均是围绕着核心材料展开,包括负极材料、正极材料和功能材料三大体系。在负极材料领域,贝特瑞不仅构建了完整的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价值产业链,同时在下一代负极材料技术——硅基负极方面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正极材料领域,贝特瑞构建了从电池回收到正极材料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并借助其技术研发优势和差异化的经营理念,快速成长,有望成为贝特瑞第二个快速增长点;在功能材料领域,贝特瑞瞄准未来新能源和新材料的发展方向,借助贝特瑞新能源技术研究院的研发平台,前瞻性布局了锂离子电池功能材料和石墨烯功能材料,并有望将功能材料拓展成为贝特瑞的第三极增长点。
 
如此深耕,天道酬勤。围绕着这三大板块,不到十年的时间,贝特瑞已在全国完成了布局,并做好了技术储备,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贺雪琴与日本索尼新能源公司工作人员合影
 
在贺雪琴的描述中,这些新材料应用之广泛,已远远超越新能源汽车、电池,还包括柔性穿戴、生物传导、海洋防腐等,几乎在未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贝特瑞目前深耕的领域。虽然在这个互联网、人工智能大行其道的时代,这家高科技企业很少在日常生活中曝光,但低调的贝特瑞已经默默地将自己的目标定位在2020年实现“百亿”。无论未来多么光明,贺雪琴更多的是带领团队默默地做好当下。他相信对于产业发展之基础、本质的认识对经营策略和对整个公司未来的打造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将引领贝特瑞去认识未来:要做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认识的高度也决定了贝特瑞未来发展的高度。贺雪琴将自己的价值理念灌注于贝特瑞的企业文化,既稳扎稳打做研究,厚积而薄发,坚信发展要靠自身的力量和核心能力,而又顺势而为,把握吻合产业发展的规律与方向。
 
贺雪琴谦虚地说,正是贝特瑞团队的专注、团结,理念、目标一致,为公司战略布局和战略执行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贝特瑞成为行业标杆以及后续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大风起兮立风口,大浪涌兮舞潮头”,这是贺雪琴给自己及其团队的评价,既是情怀和勇气,更是担当与责任。在新能源产业蓬勃发展的风口面前,他正与他的团队一起,在新能源材料事业发展上越走越欢、越奔越远。
 
大道多歧,但行心事
 
对于毕业之后就回到广东的贺雪琴来说,对深圳自有一份割舍不下的情结。深圳的平等、包容,为事业的发展提供自由而开阔的天地,在深圳这片土地上,努力总是会有回报的,这些深圳特质,让他非常适应深圳这个地方。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