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体制改革 > 体改综合 体改综合

扫码关注

多元共享的社会格局之深化文化管理体制改革

作者:乐正、陈文、马忠新 来源:深圳的全面深化改革与前海创新试验 责任编辑:chen 2023-01-10 人已围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为此,需要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按照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原则,推动政府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推动党政部门与其所属的文化企事业单位进一步理顺关系。建立党委和政府监管国有文化资产的管理机构,实行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相统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丰富群众性文化活动。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筹办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深圳市高度重视文化改革发展,制定了《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作为“十三五”期间文化改革发展的总抓手,注重打基础、利长远,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城市精神体系、以国际先进城市为标杆的文化品牌体系、以媒体融合发展为标志的现代文化传播体系、以市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特征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等“五大体系”,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具体实在的措施,对症下药、攻坚克难、补齐短板,全面提升深圳文化的综合实力,努力建设与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和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相匹配的文化强市。
 
深圳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先后审议通过并印发《深圳文化创新发展2020(实施方案)》《深圳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若干举措》《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深圳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等改革文件。文化领域深化改革成效显著。
 
(一)深化国有文化集团改革

1. 推进三大文化集团深化改革


2016年6月,深圳报业、广电集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经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9月,出版发行集团改革方案经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经过近一年的抓紧组织实施,2017年年中,部分工作已取得实质性进展。瘦身发展方面,报业集团领导班子职数从17名减至11名,减幅达35%,广电集团领导班子职数由13名减至9名,减少31%;报业集团已完成总部人事改革目标,总部部门减少40%,中层干部减少40.3%,员工减少22.7%,集团传统采编人员向新媒体领域转岗分流11.5%,注销清理4家“僵尸企业”;广电集团按照5年缩减员工规模15%的目标,整体减少员工263人,约占4%,下属企业“8并4停”稳步推进,并继续推进亏损企业关停并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方面,报业集团控股公司加快推进由全民所有改为国有独资有限责任公司,深圳新闻网于2017年6月正式挂牌上市,报业集团与深圳地铁集团成功组建由报业控股的地铁传媒合资公司,打造了未来较为稳定的经济增长点;广电集团组建前海天和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并获得财政部5000万元出资,深圳文交所创新开展“文化四板”业务;深圳出版发行集团(现深圳出版集团)加快推进特区外书城、异地书城、书吧建设,已建成运营23家书吧,集团所属书城投控公司积极推进实施员工持股改革。媒体融合发展方面,广电集团全媒体新闻指挥中心投入运行,报业、广电旗下的“读特”“读创”、深圳ZaKer、“@深圳”“壹深圳”等新媒体客户端成功推出,掌上书城、全民阅读App成功上线。
 
与改革方案相配套,深圳市委市政府决定从2015年至2020年,每年由市财政安排深圳报业集团、广电集团各获得1亿元补助资金,并制定了《补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资金主要用于支持两个集团传统媒体改革、舆论阵地建设、媒体融合发展和精兵简政、“瘦身”发展等重点改革项目。2015至2017年上半年共5亿元补助资金划拨至深圳报业、广电集团。同时,支持深圳出版发行集团“一区一书城”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明确由市政府和集团按照1∶1比例承担项目总投资,预计深圳未来五年还将建设3—5座书城综合体。
 
2. 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监管体制
 
按照简政放权的思路,对市属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1+7”文件进行逐一修订。其中,重点对《深圳市属国有文化集团投资管理暂行规定》做出修订,并于2015年底印发实施,进一步扩大深圳报业、广电、出版发行三大集团经营自主权。修订前,三大集团及所属企业凡投资设立新的企业,以及投资额在集团净资产10%以上或绝对金额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均须报批;修订后,除了五种特殊情况以外,无论投资额大小以及是否为新设立企业,均由集团自行研究决策。经测算,国有文化集团须报市委宣传部和市国资委审批的投资项目减少90%以上。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深圳因探索早、起点高、成效好,得到了上级充分肯定和社会广泛好评。2017年2月,《深圳市探索建立市属文化集团两个效益相统一的考核评价制度》作为全省2个项目之一,入选中宣部《典型经验选编》(学习出版社)一书。
 
(二)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
 
制定了《深圳市深化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及相关配套方案,改革明确“一团一策”,包括做优深圳交响乐团、扶持深圳粤剧团、筹办深圳歌舞剧院,提升深圳大剧院、深圳音乐厅、深圳戏院的运营管理水平和服务功能,探索与文艺团体优势互补、统一管理的新路子等,确保文艺院团做优做强,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于2015年4月成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组,由市文体旅游局牵头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编办等19个部门组成,制定了议事规则、成员单位职责等制度,深圳成为广东省第一个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的城市。
 
二是建立现代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于2016年6月制定《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2016—2020年)》及其实施标准;推进总分馆制及馆站联盟建设,将全市242家公共图书馆及240台自助图书馆纳入统一平台,“图书馆之城”一体化服务不断深化;创新打造“一站式”数字文化馆服务平台、“深圳市公共文化艺术资源数据库”、市民文化点送平台等,实现文化供需对接;探索公共文化绩效评估制度,推出深圳文化质量指数指标体系。
 
三是加快完善公共文体设施网络,将深圳美术馆、深圳文化馆新馆、图书馆调剂书库、自然博物馆、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等市级重大文体设施项目分别布局在龙岗光明龙华等地,规划建设深圳书城龙岗城、光明城、龙华城等;加强区级文体设施建设,2016年已有11个区级文体设施项目纳入全市12项重大民生工程,总投资达62亿元,其中,坪山区文化综合体、龙岗“三馆”(科技馆、青少年宫、公共艺术馆)、宝安区青少年宫、南山文化馆等6个项目已开工建设;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计划到2018年年底,全市全面完成原有街道和社区的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实现一街道一中心,一社区一中心。
 
四是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多元化,制定《向社会力量购买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目录》和《深圳市鼓励社会资本捐助公益文化体育事业实施办法》,2016年市级财政投入2350万元,向社会购买460场公益文化活动及1.2万场公益电影;引进有实力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运营管理和文化服务,如深圳湾体育中心、南山文体中心剧院等公共文化场馆引入社会力量运营,联系中国移动、招商银行等知名企业为各类文化活动提供资助;制定出台《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促进办法》,成立深圳市文化志愿服务总队,在全市构建市、区、街道、社区四级文化志愿服务网络体系;推出《深圳经济特区全民阅读促进条例》,于2016年4月1日正式施行,为全民阅读提供法律保障。
 
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卓有成效,得到上级充分肯定。2015年7月,中宣部、文化部在上海召开“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经验交流会”,深圳市委宣传部长李小甘代表深圳在会上发言介绍经验做法。福田区于2016年5月通过文化部验收,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罗湖区“09剧场(《军哥剧说》系列)”入选第三批“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宝安区“文化春雨行动”被评为“全国基层文化志愿服务示范项目”及“国家文化创新工程立项项目”。宝安区“文化春雨行动与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参与机制创新”、南山区“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作”、罗湖区“09剧场(《军哥剧说》系列)”等3个项目被广东省文化厅列入“第一批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目前均已达到中期建设目标。
 
(四)构建城市文化品牌体系
 
近年来,深圳文化建设从弱到强,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际大都市相比,重大文化节庆活动的数量和质量差距明显,如伦敦大型常设性文化节庆高达200个,中国香港有近50个,北京、上海都有20多个,而深圳只有10个左右。为此,宣传文化部门策划创办了一批新的国际性、国家级的品牌活动,目前已经有了实质性进展。2016年9月,举办首届深圳(国际)科技影视周,2017年3月举办“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4月举办深圳设计周,接下来还将推出国际摄影大展、中国图片大赛等一批新的国际化、标志性品牌文化活动。这些活动是落实国家战略、符合深圳实际并顺应公共文化服务需求、产业发展需求而创办的,带有浓厚的特区文化元素。有了这些新的品牌活动,连同已有的“关爱行动”“文博会”“高交会”“读书月”“创意12月”、中国国际新媒体短片节、深圳时装周、WTA深圳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中国杯帆船赛等,将建立起一个“月月有主题,全年都精彩”的“城市文化菜单”,加快提升深圳的国际化城市形象和影响力。
 
(五)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以质量型内涵式发展为目标,以“文化+”为路径模式,以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为抓手,以文博会等国家级平台为载体,大力推动产业跨越式发展。积极推动文博会、深圳文交所、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广东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深圳园区)等国家级平台建设,初步形成了文化要素市场、产品市场和服务市场相互衔接、产业链条较为完整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2016年第十二届文博会实际成交额2032亿元,出口额177亿元。2016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949.7亿元,同比增长11%,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
 
(六)健全舆论监督和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
 
作为“最互联网”城市,深圳舆情环境特殊,在健全舆论监督和互联网管理方面做了大量有益探索。完善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和机构建设,有条件的区逐步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机构,龙岗区、盐田区、南山区先后成立了区级机构,其他区正在抓紧筹备中。健全网络舆情应对工作体系,于2015年9月改造提升原有“网络应急管控指挥中心”,建成集新闻宣传、新闻发布、舆情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深圳市舆情应对综合协调中心”。制定《深圳市重大舆情应对工作方案》,成立重大舆情应对处置领导小组,建立舆情信息互通机制和网络舆情应对考核机制。2016年起,“舆情应对”正式纳入政府职能部门和各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出台《进一步健全舆情快速反应处置工作机制的实施方案》,从队伍、机制、保障等方面入手,整合宣传部和网信系统舆情队伍,精细管理、分网把守、各盯一片,切实提高舆情发现力、研判力和处置力。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