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历史人文 > 史事典籍 > 近现代史事 近现代史事

扫码关注

深圳建市

作者:张雄文 来源:《潮卷南海——深圳风雨一百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06 人已围观


有人则说,还是用深圳之名好。他们引经据典说,深圳原是一条河之名,历史也不算短,至少也有 300 年了。清朝康熙年间编修的《新安县志·地理志》便记载:“惠民桥,在深圳。”这条叫“深圳”的河流,“河沟深浚,凡遇雨潦潮涨,往来维艰,更有不知深浅者,动遭淹溺”。香港被以深圳河为界划了出去后,北岸逐渐聚集了密集的人口,集市贸易也日渐发达,形成了墟市,当地人便以河为名,将此处称为“深圳墟”,随后便有了深圳镇。

方苞是主张用深圳之名的,早在 1978 年 11 月 25 日,宝安县革委会上报惠阳地区革委会和广东省革委会的报告中,便陈述说,“我们认为必须把全县所辖范围改为市,名称叫深圳市为好,因为深圳口岸全世界闻名,而宝安则很少人知道”。

在常委会上,方苞等人又重新陈述了这条理由,还补充了两点,加起来有了三条:一是因为深圳为进出香港的口岸,在世界上比宝安的知名度高,即便不知道宝安,也知道有个深圳;二是外国人若知道深圳,便知道这里紧靠香港,是罗湖口岸所在;三是深圳有深水的意思,在粤文化中有好意头,广东人和香港同胞都认为是一块风水宝地。常委们一听,多数微笑点头。

张勋甫是山东莱芜人,对用哪一个名称并没有倾向性。看到多数人同意用深圳,且十分在理,便放下手中茶杯,拍板定音,说,那就用“深圳”!不久,这一名称被上报到省里和中央。1979 年 3 月,国务院予以批准,正式向全国公布,规定深圳市受惠阳地区和广东省委双重领导。令张勋甫等人格外兴奋的是,国务院还决定三年内拨给 1.5 亿元启动基金,帮助深圳建立出口商品基地、旅游区和新兴边境城市。

一个全新的城市,仿佛一个落地的婴儿,青青涩涩出现在中国的版图上。第一次常委会的与会者都没有想到,上位取代宝安的深圳,在不久的将来,会在一缕缕春风吹拂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像一颗闪闪升腾、光芒四射的巨星,成为与北京、上海、广州比肩的特大城市。

也是在第一次常委会上,张勋甫、方苞和其他常委慎重讨论了另外两件关乎深圳建市的大事。一是行政区划的问题。他们各抒己见后,决定在深圳市下设区,二线边防线内为深圳市城区,二线外设松岗、龙华布吉龙岗葵涌等五个区。不过,后来特区内又增设了一个盐田区,以加强对盐田港和大小梅沙旅游区的领导。

一是确定深圳市委、革委会(市政府)在何处办公。原来的宝安县政府狭窄拥挤,已不适合做新的市委机关,只能暂时用作办公地点。大家热烈讨论后,得出了一个原则性意见: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区,应该设在城市中心地带。因为有了这一基调,后来张勋甫、贾华和常委们在一处荔枝园旁发现了合适的地址,建起了深圳市委、市政府的办公大楼。

深圳虽已改换了名号,地位也陡然升格,但其实仍然只是一个小镇。方苞在宝安待了多年,早已熟知这些。张勋甫和贾华长期待在广州和惠州,虽也来过宝安,但多半是走马观花。这回到深圳工作,在大街小巷转了两圈,还是有些吃惊。

这时,宝安虽已撤县建市,但又爆发了一次令人震撼的逃港高潮,成千上万的人蜂拥奔至边境线,千方百计逃往香港。宝安人心涣散,大片农田荒芜,池塘活蹦乱跳的鲜活鱼虾也无人捕捞,许多村子一片萧条,像刚过了一次兵灾。

几个月前,也就是撤县之前的 1978 年 6 月,宝安县委在方苞带领下,对“文化大革命”以来的组织路线、经济工作做全面拨乱反正。1978 年12 月 13 日,按照上级的要求,县委还召开常委扩大会议进行整风,所有县委委员和候补委员、有关部委办局主要负责人、公社党委书记和部分大队党支部书记出席了会议。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