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谈谈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

作者:方荣良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2-17 人已围观

◎方荣良:南山招商街道文化站研究馆员
 
通常意义上的理解,公共文化服务的免费开放,是指公共文化服务场馆对公众进行免费服务,这是对公益性文化服务最简单最直接的解释之一。如果站在城区街道、社区居委会层面上研究基层公共文化服务,单纯地探讨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问题,其探究的空间与价值都不是很大。因为大多数城区街道、社区居委会的公共文化设施资源非常有限且管理缺位,单纯地探讨公共文化设施的免费开放问题,有些施展不开空间。国家的改革开放绝对不仅仅是国门的开放,而是发展理念、国家策略、方针政策等一系列的开放,同理而言,从内涵与外延都扩大化的意义上来解读基层公共文化的免费开放,事实上就是全面坚持公益性文化服务。基层公共文化免费开放的成效如何,与公共文化服务理念、方式、措施等要素密切相关。本文就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相关联的要素、创新模式等问题,发表己见,以求商榷。
 
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相关要素
 
免费开放服务是扩大公共文化服务受众最有效的方式,扩大化的免费开放与基层文化站的职能、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机制等环节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与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相关的要素,主要有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的本质、服务方式范畴、服务方式主体等。一是免费开放服务方式的本质。免费开放服务的本质是公共文化公益性特性所在,公共文化的公益性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文化权利是公民享有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的基本条件。公共文化服务机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公共文化管理人员均为国家公共资源,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获取公共文化利益是每个社区公民的权利,而不是政府的恩赐。认识社区文化公益性的重要意义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符合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文化的需求是政府、文化单位、文化人共同的本职,不是哪个自然人根据个人好恶决定是否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个人行为。二是免费开放服务方式的范畴。狭义的免费开放服务是指以大型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电视广播台等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开展阅读与视听等文化服务。扩大化的免费开放服务范畴,除以上骨干文化场所提供免费阅读与视听的文化服务,还包含了主动到社区群众中免费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如: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览、文体比赛等)和免费举办各类文化业务培训以及培植文化队伍三个方面。提供免费阅读与视听的文化服务,是以培养市民学习文化兴趣与习惯为目的;提供各类免费文化活动,是以满足市民扩大视野享受文化权利为目的;提供免费文化业务培训以及文化队伍培植,是以提升社会文化资源共享与市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程度为目的。这三个目的达到程度的最大化,就是免费开放对公共文化服务利益的最大化。三是免费开放服务的主体。这里所说的主体,就是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这个庞大的文化市场中的主导者。在计划经济年代,对公共文化服务人们用单一而期待的眼光盯着政府,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由政府大包大揽。到了今天的市场经济时代,从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运作过程来看,资金的主要投入也许依然是政府,但是承担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的市场管理、运作的主体,已不再是单一的政府。当今社会,使整个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市场产生联动的有三个类别服务主体。第一类依然是政府引导者与监督者,参与的有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文化站、美术馆、电视广播等文化机构及文化工作者;第二类是文化活动组织者,参与的有社区居委会、综合经济类大中企业、社区业余文艺社团等文化辅助机构及人员;第三类是文化活动的执行者,参与的有经营性文化公司、文化社团等文化企业。这三类公共文化服务的参与者之间相互配合、责任明确、监督到位,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服务市场才能形成良性的循环发展。
 
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中构成问题的三个特性
 
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服务的矛盾和问题长期存在,但是不同时期不同地区所产生的矛盾与问题有所不同。以前总是强调“领导重视不够”“文化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文化强省”“文化立市”等文化理念的建立以及各种刚性措施的落实,这些矛盾与问题至少在经济发达地区,已经不再突出。现代城区基层公共文化免费开放服务的矛盾与问题,呈现三个方面的特性。
 
一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衡性。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衡性是指社区市民获取享受文化权利的不公平性,主要表现在公共文化设施布置不均衡,譬如:有文化广场和社区文化大舞台的社区各种文化活动都会在那里展示,而有些社区居住条件差(居住条件差是指一些老住宅社区在建筑规划时就没有公共文化设施的预留,现在又是居住人员密集区,添置一些公共文化设施居民不同意,原因是存在扰民问题),文化活动就非常少;文化活动群体的不均衡,譬如:中老年人文化群体兴旺,而青少年文化群体单薄;文化活动项目设置不合理,譬如:有些文化群体文化层次高,需要争鸣性等文化沙龙、讲座,而社区里总是文艺演出;文化资源自然配置不均衡,譬如:文艺人才、文化场地、资金投入等资源,受自然条件和发展途径不同的影响,社区之间明显有很大的差异。
 
二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供求信息不对称。信息时代的人们对于获取信息的手段要求非常高,但是人们的人为惰性却随之增加,对于自己身边1公里范围内的文化信息比较关心,稍远些距离的文化信息则不太关注(除特殊的大型文化活动外)。由此造成免费开放的公共文化服务市场供求信息的不对称,文化机构主办单位不知道把什么样的活动放在哪里合适,而群众又不知道哪里有些什么样的活动,一方面基层缺少文化人才,而社会上又埋没了许多人才。主要原因就是文化供求信息不对称。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主体被动性。在公共文化从“传统管制型”向“现代服务型”的转变过程中,政府文化机构从“办文化”到“管文化”,我们发现改变最大的是政府淡化了主体角色,强化了引导、监督职能,而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增加了组织与执行两大类别的主体。从短短几年的发展中,感觉到各主体之间都是被动的角色,没有形成有机的结合,存在文化引导者把钱投进去了,而监督被动;组织者愿意开展文化活动,而手段被动;执行者希望在文化活动中获得利益,而评价被动。这三类主体的被动之和,就造成整个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发展方向的不清晰。
 
平心而论,免费开放公共文化服务,确实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极大的文化享受,同时也存在一些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解决这些矛盾与问题是个渐变改革的系统过程,三言两语确实无法阐述明白。就一个基层文化工作者而言,本文只能就如何以创新方式推动免费开放社区公共文化服务,谈点自己的感受。长期以来对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非常纠结,服务好坏、质量高低没有令人信服的标准,究其原因可列诸多不同成因,但是最根本的缘由是缺乏比较科学、实用、可操作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公共文化服务没有考核就一定有评价的亲疏与漏洞,特别是在当今社区居委会工作繁重而权重偏离的条件下,对公共文化服务评估确实有些投鼠忌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设定项目分值管理。现在基层公共文化包含了社区文化、体育、科普、终身教育四大内容的“大文化”管理理念,根据辖区居民需求,设定每个社区开展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并依据每个不同的服务项目的难易程度、参与人数等元素确定分值,如:综合文艺演出10分,演讲比赛5分,书画展览3分等,年终根据考核方案以积分形式,对每个社区进行群众文化服务专项工作考核,当然考核内容包含了社区图书馆、社区文化大舞台等公共文化设施,开展免费开放服务的质量、社会效益等要件。实践证明:此种方法破解了基层公共文化发展的不均衡性和社区过于强调客观原因而偏废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的难题。同时街道文化站、社区居委会、社区文艺社团等主体,必须有计划地将全年的公共文化活动内容,按项目、时间、地点的要求,制作出精美的、让居民有保留欲望的信息宣传册,提前发到居民家中。此种手段可以缓解公共文化服务供求信息不对称的矛盾。二是核定经费量化管理。为了让社区居委会既有经费开展文化活动,又避免盲目开支,每年对每个社区居委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经费进行额定,同时对单项文化服务项目进行经费额定。如综合文艺演出为2万元,演讲比赛为4000元等。同时相关业务部门对每次活动使用经费进行核查。此种经费管理模式,在额定经费内完成设定活动任务而争取最大的积分,社区居委会领导者自然会精打细算地开展尽量多的文化活动,达到了“一箭双雕”的效果。同时鼓励社区居委会与辖区单位联合开展公共文化服务而给予经费支持和奖励积分。三是实效评估奖优罚劣。有考核评估就应当有奖有罚,以奖为主,以罚为辅。奖励的范围:先进社区、优秀合作单位、优秀社团、优秀文化干部、优秀辅导员等。奖励要求条件明确,面宽而不滥。处罚以促进与教育为主,处罚主要是以承担公共文化服务为主导内容。处罚的指向主要是弄虚作假和没有完成年度基本任务。处罚手段可以是取消当年评比先进资格、通报批评等,并积极做好激励后进转化工作。
 
综上所述,免费开放与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密切相关,把公益性文化事业从传统的政府“大包大揽”中剥离出来,加强公共文化市场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建立政府、市场和社会伙伴关系,向人民群众提供管理科学、服务优质、成本合理的绿色文化享受。

本文来源于《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之《深圳市公共文化研究论文选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