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阅读,点亮一座城 —— 与尹昌龙对话

作者:王京生 来源:《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阅读与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kysia 2023-02-28 人已围观

以“书香”为名总结全民阅读经验

王京生:
每年的4 月23 日是深圳非常快乐的一天。在这一天,大家清点过去一年读书的体会和书单,对未来有一些探讨。我觉得非常有意义。今年的意义首先在于海天出版社出版的这套丛书。

尹昌龙:
“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由王京生参事与中国阅读学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教授徐雁联合主编。丛书将备受人们关注的阅读话题,分解成四个板块,依次是《书香传家:家庭阅读指南》《书香满园:校园阅读推广》《书香在线:数字阅读导航》《书香社会:全民阅读导论》,对包括深圳读书月在内的有影响力的阅读活动与阅读现象进行研究,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阐发、分析,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王京生:
这套书有三个特点。第一,比较全面地展示了当前中国全民阅读的基本状况,既肯定了很多城市在阅读中的成绩,也发现了中国在阅读方面和世界的差距。第二,用中西对比的方法分析了为什么要提倡全民阅读,怎么样提倡。一方面,考察我们在全民阅读工作上,政府怎么推动,民间怎么考虑,学者怎么主张,阅读组织怎么开展活动;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为我们提供了一面镜子,研究国外这么多年来在阅读工作中的经验是什么。互相一对比,看出了我们在认识上、方法上的差距。第三,有一定的实用性。这套书告诉你,从小孩0.5 岁开始一直到上学,初中、高中,怎么样一步一步地去阅读。另外,在数字阅读方面用什么方法查阅资料,怎么尽快地进入数字阅读,有什么规律可以遵循;在校园阅读方面,老师怎么指导学生阅读,等等,提供了一些方法。一边是静水深流,一边是激情四溢

王京生:
从《政府工作报告》第一次写入“全民阅读”,到这一届提出“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其间有一个过程。首先总理本人就有读书的情结。正好新闻出版总署和一些政协委员也在不遗余力地推广全民阅读,力推把“全民阅读”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最后总理把它写进去,这一写就写了三年。这三年中,“全民阅读”渐成燎原之势。除了新闻出版总署推出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以外,国务院法制办还在为“全民阅读”在国家层面立法。这个立法也征询了有关部门的意见。

今年我一看到《政府工作报告》的初稿写的又是“倡导”,而且前后次序都没什么变化。我就提建议说,第一,都倡导了三年,而且倡导得已经很有效了,就不要再倡导了,现在是要干实事的时候,而且我们已经干了,已经开展全民阅读的城市又往前走了一步。第二,从国家层面已经不是只“说”,也在“做”了,现在要大力推动一下。《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就是“大力推动”的一个最重要的举措。全国有了这么一个纲领,大家就按照规划做,要落实规划,确实执行。第三,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要不要国家设立全民阅读基金。深圳还走在这条路上,最终是要设立的。不是说这笔钱有多少,重要的是政府要履行责任和表明态度。这个基金设立以后还要比国际上其他国家用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让老百姓普遍能够在全民阅读基金的推动下受惠。所以今年就改成了“大力推动”,“全民阅读基金”的建议后来也被采纳。

从过去的“倡导”升级为“大力推动”,这不只是字面上的变化,其折射出的是,党和政府对全民阅读重要性认识的进一步升华,对全民阅读推动力度的进一步加大,将对全民阅读广泛深入的开展奠定坚实基础。这些年让我们欣慰的是,无论是人大开会还是政协开会,“全民阅读”一直是议论热点,每年附和提案的人也越来越多,这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一个引领。

尹昌龙:
当前,我国的全民阅读活动进入两个拐点。一个是政府层面,不只倡导,还要推动。活动不是敲锣打鼓就结束了,怎么推?要形成机制和办法。一个是个人层面,家庭、孩子、年轻人知道读书是好的,接下来是怎么读的问题。好读书是一种习惯,读好书是一种能力和眼光。对国家来讲,从倡导到推动,怎么推?对个人来讲,从不爱读书到爱读书,怎么读?这是我们以后面临的两个问题。只有解决这两个问题,全民阅读活动才能往更深入的地方走下去。

无用之用,方为大用

王京生:
我一直强调“以读书为荣,以读书为乐”,这是口号。还有一个理念是,“让‘以读书为荣’成为我们的价值观念,让‘以读书为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我现在要补充一句,读书为用。以读书为用,成就我们的人生梦想。

当一个城市的每个人以读书为荣的时候,他的精神追求就不一样了。这方面的追求会带来很多你想不到的变化。无用之用,已是大用。读书为乐,成为我们的生活方式。能够在阅读中,“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这种阅读的喜悦非我们能言语表达的。一旦你和书结了良缘,终身不会寂寞,它一直伴你前行。对很多人光是讲无用之用还不能解决问题,必须让读书在我们生活中不断帮我们开拓新局面,使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

犹太人的文化里有两个细节。以色列是全世界公认的最爱学习的民族,每年阅读率是全球最高的。有一个细节,犹太人从小经常把蜂蜜涂在书上,小孩一两岁就舔,所以小孩从小养成读书习惯,认为书本、知识是甜蜜的。从小就培养以色列儿童或者民族的学习习惯。但以色列还有一句谚语,“你不要像驴子一样驮那么多书”,意思是别像驴一样光读书,变成书呆子,而应该对自己的心智、情操、事业有所帮助。

尹昌龙:
我为什么对读书这个行为抱着感激之心。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大量农村人口。一个乡村的孩子怎么知道世界上发生那么多事情,怎么进入一个文明社会?假如一个边远地区的贫困的孩子忽然来到深圳,他将完全是震惊式的体验。他根本不知道人类创造这么多东西。什么能给他带来这些变化?只有读书,不读书根本无法了解这些东西。我的父母亲根本不识字,我是我们村第一个读博士的人。我父亲后来做了厂长,根本不会写字,签字就画圈。但他们觉得生了这个小孩就一定要让他读书。在物质极端贫困的条件下,创造一切的可能性让他读书,这是一个母亲或者父亲最大的责任。今天这样的道理,千千万万的家长都知道了。成年人自己可能不读书,但是一定要让孩子读书。所以我们的书城周末全是人,小手拉大手,孩子把大人牵来了,因为大人必须要尽到责任。

全民阅读任重道远

尹昌龙:
京生国参曾在“关爱行动”中讲过一句话,我觉得特别好。“我们爱一个人怎么去爱,让他有尊严地活着。”这是到今天为止我认为关于行善最好的解读。你怎么爱一个人,让他有尊严地活着,就是爱,而不是施舍。很多人把爱理解为施舍,那是自私的,让他有尊严地活着,才是真正的爱一个人。

京生国参前面讲到三件事,如果把这三件事做起来,深圳的全民阅读就不得了。第一,建立阅读基金。很多人可能没有条件去买书,没有书来改变他的命运,很多人想上学但家里很困难。为什么社会不能提供一些资金让他们读书,让他们未来过有尊严的生活。建立阅读基金就是帮助他们获得知识,从而帮助这个城市。有一本书的名字叫做《通过知识获得解放》,让需要读书的他们的人生得到解放。第二,阅读立法,让整个社会,让整个公共政策为读书创造条件。第三,发布城市阅读指数。这个是带有深圳特色的指数,是用来衡量城市阅读的评判标准,是深圳标准,这是未来全民阅读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的一块。

此外我要补充的是,要关心阅读能力提升问题。当前每年的出版物有40 万种。有的新书境遇很残酷,出版不到一个月就迅速被其他书代替。有的人花了一生的心血写一本非常优秀的书,但是很快被淹没了。读好书是一种能力。如何发现和推荐这些好书,培养人们发现好书的能力,从而培养阅读能力?这对今天来讲非常重要。书里很多道理是互相打架的。所以叫“尽信书,不如无书”,对读书能力进行培训、测试是必要的。

王京生:
第一,就个人而言,阅读最终给每个人尊严,使我们精神越来越高尚,让我们在谋生中越来越主动,有自己的技能,能够为国家、民族贡献。第二,就城市而言,它让我们能够通过阅读而受人尊重。问我们深圳如何走在前面,就是要通过我们自己的阅读,让我们这个新兴城市受人尊重。当别人都说你是文化沙漠的时候,每个深圳人肯定心里都不服。

我们虽然在深圳,但大部分人都是外来的移民。当我们来到深圳的时候,我们不是带着文化沙漠的帽子来,每个人都怀抱着一个梦想。而这种文化的流动,这种梦想和自己实现梦想的愿望以及对这个城市发展的热爱程度,丝毫不亚于故乡。我特别愿意听到在网上大家说我大深圳如何如何,确实应该有这种雄心壮志。现在北上广深同列一线城市,我们深圳只有不到两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北上广无论从城市发展历史和城市面积都远远超过我们,今天我们能跟他们比肩,是所有深圳人的骄傲。这一切的原动力之一,除了个人的梦想和阅读习惯以外,和整个城市的学习态度是分不开的。一个城市能通过学习受人尊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

关于“读好书”的问题,怎么让大家在选择书当中更主动,实际上就是大家现在做的。我们有一百多个各种各样的阅读组织。这种阅读组织就是大家在教育大家,每个人提供好的阅读信息,没有任何功利。在座的都是阅读骨干,在你们周围都有一群阅读的人,我们跟他们互相激励。整个城市有各种各样的阅读组织形成,不愁读不到好书,也不愁这些好书是否能发挥好的作用。

(摘自2017 年4 月23 日“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推广丛书”新书首发式现场实录)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