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阅读让城市更美好 —— 与李潘、尹昌龙对话

作者:王京生 来源:《让城市因热爱读书而受人尊重 :阅读与城市发展》 责任编辑:kysia 2023-02-28 人已围观

深圳读书月缘起:两个认识、一个契机

李 潘:
深圳改革开放40 年创造了三大奇迹——经济奇迹、城市建设奇迹、文化奇迹。深圳由文化沙漠成为后来的文化绿洲,这个转身印证了深圳的文化奇迹。现在的深圳阅读是一张品牌,而阅读最重要的品牌活动就是深圳的读书月。王京生和尹昌龙两位嘉宾是深圳读书月的创始人、倡导者、推动者和最重要的执行者。所以,今天我们的话题要从深圳读书月展开。请问深圳读书月是怎么开始的?

王京生:
今天来到书展很感动,因为这个书展让我想起1996 年深圳举行的第七届全国书市(书博会的前身),想到了2000 年我们开始举行的读书月。深圳把读书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我觉得是来源于两个认识、一个契机。

第一点认识是,1992 年以后,深圳经济兴旺发展,到处都在谈钱,到处都在言商,城市在飞速发展中也产生了浮躁之气。如何使城市能够充满信心发展的同时,又能大气、安静,给城市增加底蕴,让它可持续发展呢?得出的结论是读书,读书能改变一个城市的气质。第二点认识是,文化工作到底要干什么?最重要的是满足每个人对文化的需要,即实现每个公民(市民)的文化权利。这是深圳第一次提出阅读是一种文化权利。但文化包含的内容特别多,唱歌、跳舞、听音乐、看电视、看电影等,太多了,哪个权利和每个人息息相关呢?这就是阅读的权利。一个契机是,2000 年的深圳读书月正是全国第七届书市在深圳召开,那个情景对每个人都很振奋:当时书市要花5 元钱买票,但是买了票的人都进不去,人太多了!黑市的票炒到50 元、80 元。市民买书都是推着车、扛着麻袋、开着皮卡去的。从那年开始,深圳的人均购书率连续23 年居全国第一位,到现在为止,还是全国第一。从那时候起,“文化深圳从阅读开始”就成为我们努力的共识。

尹昌龙:
2000 年那时我还是书店的负责人,深圳读书月开幕式上,主持人刚宣布读书月开幕后,猛地刮来了一股大风,呼啦一下把读书月“读”字的言字旁刮飞了,读书月变成了“卖书月”!结果那年真的是图书大卖。

难忘殊荣:“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

李 潘:
深圳在 2013 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 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请回顾一下这么有意义的事件。

尹昌龙:
2013 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在深圳举行,一天上午市委市政府请来自各国的嘉宾看看深圳。当时去看了音乐厅、图书馆、书城,一共是2 个小时,在中心书城停留了1 个小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对中心书城的印象很深刻。晚上宴会结束后,她带着秘书和老公又逛了3 个小时的书城。当时,他们还买了两本书,其中一本是关于中医的,还买了李云迪的碟。之后他们到深圳书城的尚书吧品红酒。后来,我们到巴黎拜访伊琳娜·博科娃,她听说我是深圳书城的老板,一定要拥抱我,她特别喜欢书城。

王京生:
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是2013 年的事情,那时候深圳的读书月和全民阅读的风潮已经形成了壮观的局面,也真正融入大部分深圳人的生活。伊琳娜·博科娃看了深圳中心书城后说,走过世界上很多城市,也看过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但从来没有看到一座城市对读书这么重视,市民这么热爱读书。因此,她回去后就提议召开联合国总干事会议,提出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这个称号,这个荣誉是对深圳极大的鼓舞和肯定。

尹昌龙:
深圳获得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称号,同时,博科娃将“孔子奖章”颁发给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同志,以表彰他对读书活动的贡献。

深圳:全国首个为阅读立法的城市

李 潘:
一个城市为阅读立法,深圳也是全国第一家。当时为什么会想到要为阅读立法?

王京生:
这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深圳“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有直接关系。市委市政府都在考虑如何给这个牌子添彩,取得这个荣誉和保持这个荣誉不是靠一时的激情,必须通过法律去保障。当时,我们给市里提出立法的建议,直接向当时的市委书记王荣和许勤市长汇报,得到他们高度的肯定。当时书记风趣地说,给阅读立法了,以后大家不读书难道算违法吗?我说,这个立法是保护市民的阅读权利,是指引、监督、督促政府,即政府必须要为读书服务努力。书记和许勤市长说那要大力支持,由政府整合资源进一步推动阅读。当时是许勤市长到北京领的“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这个奖。我们要求政府支持,还把深圳已有的一些模式,比如读书月,通过法律固化下来。

尹昌龙:
我对阅读立法印象特别深,在读书月进入第15 届后,京生部长提出一个问题,读书月这件事情要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创造可持续的机制和制度设计来保障它。当时讲了三个问题,第一就是立法。第二是成立阅读基金,给公益性的活动提供经费支持。第三是阅读指数,深圳要坚持发布阅读指数,让读书成为一座城市的风尚,让读书成为一个城市文化发展的标杆。

我理解的阅读立法是约束政府,而不是约束个人,它有两个含义:第一,政府部门必须给读书提供支持,如果不提供支持就是违法。公民的文化权利,政府必须保障,如果不保障,政府就违法。所以提出政府相关部门必须给全民阅读提供各种支持,特别是经费支持。第二,阅读基金要以财政为主引导各方面,为读书条件比较困难的,比如外来工买不起书的,要给他们创造更好的阅读环境,比如图书捐赠,还要请名家进行阅读指导。还有更重要的是,规定每年11 月必须办读书月,如果那时候不抓阅读就不行,这就是刚性的,不是个人意志决定的。我们特别强调未成年人读书,每年4月23 日确定为深圳的未成年人读书日,强调青少年读书、亲子读书的重要性。

李 潘:
阅读立法的初衷是约束政府,保障公民的阅读权利,让全民阅读能持续下去。

王京生:
对,这是非常重要的出发点,也是立法的决心所在。

李 潘:
这也是深圳的创新,在全民阅读上深圳做出这么多创新,是什么驱动了创新?王京生参事出版了一本书《什么驱动创新》,您觉得是什么驱动了创新?

王京生:
因为深圳确实是中国的创新之城,是中国的硅谷,创新力特别强。去年,全国发明专利如果以百分之百计算,深圳占了46%,一个城市几乎占了全国的半壁江山。南山区占全国的26.5%,因为科技园在那里。一个市、一个区占这么大的比例,创新能力确实很强。

创新驱动发展,什么驱动创新?这个问题的提出与我参加读书月活动有直接的关系。前年,在“4·23”读书月纪念活动时,我突然想到,创新和阅读是什么关系?我一想,再一查,结果让我大吃一惊,全世界的阅读指数和创新指数高度重合。举个例子,创新成果最多,转化率最高的国家是以色列,同时也是全世界人均读书量最高的,去年人均读书64本。瑞典也是全世界创新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排名第二或第三,接下来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走在世界创新前列的国家都是阅读指数高的国家。所以,我觉得文化驱动创新里,阅读占了非常重要的分量。

如果没有文艺复兴,没有启蒙运动,会有工业革命和科学革命吗?人要有观念的引领。一个现代化企业要有三大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创新精神,这三大精神都与文化、阅读有直接的关系,精神本身就是文化。城市要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地迸发思想活力,就看看多少人坐在图书馆里,多少人买书、研究问题,这实际上就是在创新,读书能发现问题,读书能萌发创新思维。

随着读书月的深入,全民阅读的深入,我觉得有两点认识在原来基础上有所提高。第一,阅读决定城市的创新;第二,阅读决定每个人的可持续发展。

李 潘:
你刚才说的数据证明阅读指数高的城市创新力强,深圳不就是这样吗?

尹昌龙:
深圳在国际发明专利的申请一直高居全球首位。很多人在问,深圳为什么成为一线城市,为什么深圳市生产总值超过广州、香港、新加坡,大家都在解读这个问题。深圳这些年强势崛起的密码在于创新,但是创新的密码就是京生参事刚才说的。改革开放40 年,深圳的综合竞争力为什么一直在全国排名第一?有两个方面,第一,面向市场的改革,市场把人的潜力、创造力发挥出来。第二,学习型城市,强大的学习能力使深圳人面对未来无所畏惧。我们面对很多不懂的东西,特别是科技迅速发展,但是没有关系,我们有学习能力。现在企业招员工不仅看你学什么专业,更看重员工的学习能力,对一个城市的评价也是这样的。

王京生:
创新给了深圳信心和力量。我在搞“双创”研究的时候发现,深圳是低要素投入创新的城市。要素高的是北京、武汉、西安,这些是大学云集的地方,本身有知识支撑。深圳当时搞创新的时候只有一所大学,就是深圳大学,而且是新学校,但是为什么创新能力这么强?这个低要素并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因素是另一个方面。

深圳有将近1000 家图书馆,有200 台自助借阅机,还有几十个书吧,现在还有五大书城。试问哪个城市有这么强大的阅读空间和力量?只有在大学才能学习吗?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到书城、图书馆、书吧去学习。有一个现象特别让我感动,从深圳图书馆开业那天开始,只要图书馆开馆,每天早晨都有很多人静静地排队,这是深圳最独特的景观,市民的学习热情让人感动。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