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李传芳: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在罗湖炼成(一)

作者:李传芳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05 人已围观

毅然决定放弃金城大厦工程,全力投标国贸大厦

中建三局是最早一批进入深圳参与特区建设的大型国有企业之一。当时局长是张恩沛,我是副局长。他当时就认识到,特区是我们的“用武之地”,决定在深圳创牌子、树信誉,为特区建设作贡献。

1981年,中建三局一公司在出色完成了市人民医院门诊部的建设后,得到市里的好评和信任,便把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金城大厦交给我们施工,在金城大厦的前期准备工作即将完成时,传来了市里要建设全国第一高楼——国贸大厦的消息。

但当我们要参与投标时,市里表示金城大厦和国贸大厦两者不可兼得。这给我们出了一个难题:金城大厦是“到嘴的肉”,我们不舍得吐出来;不争国贸大厦,又不甘心。两座大厦建筑面积虽然都是10万平方米,但金城大厦是三座塔楼,每层面积较小,只能采用传统翻模的施工方法,速度慢,只能说是一个普通项目。国贸大厦是一座塔楼,每层面积大,有采用新技术的可能,若建成,其意义是不一样的。但一个是“到嘴的肉”,稳赚;另一个要参与投标,且很多单位都决心来争,在强手如林的情势下,我们面临很大的风险。若最后失败,那损失可就太大了。


▲1985年时的李传芳(受访者供图)

经过反复、痛苦的权衡,我们决定放弃金城大厦项目,冒风险投标国贸大厦。我们大胆提出使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滑模工艺,以加快速度,缩短工期。最终,我们一举拿下国贸大厦的主体施工任务。

为了确保优质、快速完成施工,局里非常重视,派我到工地蹲点,并宣布由我兼任国贸大厦工程现场总指挥。为加强工程的组织领导,局里还选派了四名懂技术、会管理的干部组成工地领导班子,即“四顶红帽子”,组建了滑模工程技术组。

工地所需的主要技术工人,都是经过认真挑选的,我们全力保证素质高、技术好的工人上岗。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