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新教育晨诵与其他诵读的异同

作者:朱永新 来源:造就中国人:阅读与国民教育 责任编辑:kysia 2023-08-15 人已围观

古今中外,诵读都已存在。

新教育晨诵,是扎根于中国古代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汲取中外各教育流派的诵读技巧,进行突破式创新的现代课程,是一个有着先进教育理念、坚实理论基础、清晰知识框架的渗透式综合课程。

新教育晨诵强调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在音乐、美术营造的意境中,通过诵读经典的诗歌,丰盈当下的生命,用仪式感促使形成积极的感悟,激发生活的热情,调整心态,健全心智,在日积月累中积累人文底蕴,帮助人们从容应对生活的诱惑与压力,创造出幸福、明亮的精神状态。

在理念和操作上,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蒙学、读经(经典诵读)运动、华德福的晨诵、一般诗歌教学等各类诵读活动,分别有着部分内容和形式上的相似,但更有本质上的诸多不同。

第一,和中国古代蒙学相比,新教育晨诵与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的优秀传统一脉相承,重在行为习惯、核心素养的养成,适度提供适龄的相关知识。但两者有着明显的不同:古代蒙学教育所使用的读本,虽然也有四书五经等经典,但更多是当时根据需求针对儿童的临时写作,是当时的非经典。新教育晨诵则强调诵读内容的经典性,是从古今中外的诗歌中,依据新教育理念进行遴选。

一方面,有人认为,中国几千年的儿童教育就是从读经开始的。其实,这恰恰是对古代蒙学本质上的误解。古代的儿童教育,更强调行为的养成。如朱熹就提出:“古者初年入小学,只是教之以事,如礼乐射御书数,及孝弟忠信之事,自十六七入大学,然后教之以理,如致知格物,及所以为忠信孝弟者。”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幼学琼林》《女儿经》,如明代吕得胜的《小儿语》、吕坤的《续小儿语》等是用四言、六言、杂言的形式讲做人的规范,《小儿语》的开篇就讲:“一切言动,都要安详,十差九错,只为慌张。”当然,古代蒙学同时也注重知识的讲授。除了如《千字文》等书籍,既讲述做人,也不乏知识的介绍之外,还有如南宋方逢辰的《名物蒙求》、明代司守谦的《训蒙骈句》等是用四言或者骈文的形式介绍关于天文、地理、山川、园圃、花草、鸟兽等百科知识。如《名物蒙求》讲天文,“云维何兴?以水之升。雨维何降?以云之蒸”“维霁斯虹,维震斯电。散为烟霞,凝为雹霰”。如元代王芮的《历代蒙求》、明代李延机的《五言鉴》等是用四言、五言的形式介绍关于历史的知识,《历代蒙求》讲秦朝:“秦都咸阳,始称皇帝。吞灭六国,猛若虎噬。焚书坑儒,变易周制。”

另一方面,中国古代儿童的教材,绝大部分都是用韵语、诗歌和偶句针对儿童编写而成,读来简洁明快,朗朗上口,但从某种意义上,有些书籍并不只是为儿童编写的读本。以《弟子规》为例,古诗词学家叶嘉莹的弟子黄晓丹博士研究发现,《弟子规》的读者对象本就不是儿童,而是针对欠缺进一步接受教育机会的成年农民而写,希望他们学习后能够粗通法令、懂得规矩,因此全书完全缺失关于儿童的成长部分。

所以,新教育晨诵强调把最美的诗歌给最美的童年,把最合适的经典给最适龄的时光。在中国语言经历了古文到白话文的巨变后,我们对儿童的诵读内容强调阶梯式递进,从儿歌、童谣起步,逐渐过渡到童诗、古诗词等其他经典。我们不是为当下儿童临时编写读本,而是通过对经典作品的选择,完成文化的选编,实现中外的互通,古今的传承。

第二,和读经运动相比,新教育晨诵与其相同之处,是汲取了传统读经运动中强调内容的经典性以及大声朗诵的经验,与其不同的是,读经运动一味强调背诵,为未来做准备,新教育晨诵则特别重视所选诗歌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以儿童当下的经验所能够理解和感知到的。

读经运动开始于20 世纪90 年代,主张从幼儿时期开始学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传统文化的经典著作,主要方法就是反复诵读,直到能够会背。主张读经运动的学者有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儿童的吸收能力非常强,越是年龄小越是容易像海绵一样全盘吸收,“全部堆存在他生命的深处,将来慢慢地发酵,就好像种子种下去一样,将来慢慢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王财贵语)。所以,当下的理解不理解不重要,关键是熟读记诵为未来做准备。

我们则认为,尽管童年是人的认知能力发展最快、记忆效果最好的时期,晨诵那些美好的诗歌、经典的确也可以滋润孩子的一生,新教育晨诵也强调所读内容的经典性和熟读成诵的必要性,但是与读经运动强调在孩子记忆的黄金时段记忆大量的经典,等长大以后会慢慢地理解的方式不同,背诵如果欠缺了基本理解,就会成为死记硬背。即使今后在成长中逐渐理解,那也是把当下的认知进行100% 的储蓄,为了将来的幸福而牺牲了现在的幸福。新教育晨诵特别强调所选诗歌与儿童当下经验之间的关系,强调绝大部分内容都能够被儿童理解,即“储蓄”和“开支”的平衡。诗歌中20% 到30% 的内容不能被准确理解,只能被模糊感知,这是“储蓄”,是投资给未来的;诗歌中70%到80% 的内容能够在当下有所感悟,这是“开支”,这是让当下的生命被鼓舞,当下的心灵被滋养。新教育晨诵既不是为了进行记忆力的强化训练,也不是为了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而是在于激发当下状态,调适当下心态,丰富当下的生命,以阅读养成一种诗意的生活方式。

第三,与华德福的晨诵相比,新教育晨诵汲取了华德福晨诵的仪式感,让诗歌的精神力量通过仪式来放大。两者明显的不同是,华德福学校里的晨诵基本上每天都是诵读相同的诗歌,具有一定的宗教性质,新教育晨诵则是一门相对完整的课程,并且耗时更为节省,操作非常方便。

在华德福学校,一般会用一首诗歌开启新的一天。各年龄阶段通常采用同一首诗,即华德福创始人鲁道夫·斯坦纳的《晨颂》:

晨光乍泄
鸟儿的歌声穿越长空
萦绕回环
万木的祝福自大地深处
泉涌而出
我们的心灵苏醒以感激之心
融入世界的精神


接着就是“晨圈”。老师与孩子们围成圆圈,手牵着手,配合歌曲及故事,以韵律运动的方式游戏。故事与歌曲依季节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主题。

新教育的晨诵汲取了华德福晨诵的仪式感,以及通过音乐、活动等舒展身心的做法,但是与华德福固定的带有一定宗教性质的晨诵内容等不同,我们把晨诵作为一门以诗歌为主体的相对系统完整的课程,时间更为节省,操作也更加方便。新教育晨诵的仪式感,不仅通过相对固定的诵读时间来体现,更主要的是通过每一天都固定的“开启诗”、每个课程主题都相对固定的“主题音乐”来体现。既可以在教室里,放松心灵,舒展身体,进行几分钟的“素读”,也可以通过精美的课件,甚至到相应的场合中,尽量还原现场,在相应情境下强化生命在场的美妙体验。

第四,和一般的诗歌教学相比,新教育晨诵和诗歌教学相同的是,所选择的诗歌内容都是符合儿童认知水准,吻合课程需求的,不同的是一般的诗歌教学强调知识的准确理解,晨诵则强调内容的浪漫感知,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师的工作,新教育晨诵则可以由所有学科老师主持。

同样作为课程,语文学科的诗歌教学所选择的诗歌,是和新教育晨诵所选择诗歌最为接近的。但是,两者在读法上的不同,却直接导致了结果的不同。诗歌教学往往强调学生对诗歌知识与技能的精确掌握,对诗歌内容的准确理解。新教育晨诵则重在强调对诗歌的感受,以及诗歌对生命的滋养,强调的是诵读者的精神状态。因此,新教育晨诵在强调浪漫感知的过程中,让读者享受诗歌而不是解剖诗歌,让读者的精神状态被诗歌调节,随着叩问而深入内心,不仅完成一定程度的语言、知识积累,更在此过程中被诗歌潜移默化地濡染,润泽心灵,陶冶人格。因此,在诗歌教学中,诗歌通常是教师解剖的对象,但一位教师在新教育晨诵中,则会因为和儿童共同晨诵一首儿歌,而感到轻松愉悦,甚至回到自己的童年时光,心灵变得柔软温暖,在不知不觉中调整了工作的心态,生命的状态。

另外,虽然新教育晨诵也经常是由语文老师操刀,但晨诵不仅仅涉及语文学科和语言学习,而且晨诵也绝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在许多学校,音乐老师、美术老师等都参与到晨诵PPT 的课件设计与制作中,各科老师都可以主持每天的晨诵课程。曾经有一位小学数学老师,在新教育项目网络培训QQ 群中听了好几次语文老师的晨诵经验分享,她也好奇地在数学课开始时进行晨诵,结果发现简单的晨诵之后,学生们精神振奋,学习劲头有了很明显的提高。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