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数字原生时代出版产业链的数字化重构

作者:乔卫兵 来源:《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4》 责任编辑:Gangan 2024-10-25 人已围观

三、出版产业数字化重构的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
 
数字经济是以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量,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通过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并最终完全实现由数字转型时代向数字原生时代的升华,进而不断提高经济社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努力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据价值化以及数字化治理,促进以“数字技术+治理”为典型特征的技管融合,加速重构经济发展与治理模式的新型经济形态。
 
数字出版原生经济。数字出版原生经济作为数字原生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依托出版界的大数据,在先进算法和强大算力的支撑下,将完成出版领域的数字原生经济体系的转型与升级,将以电子、音频、短视频、元宇宙等形式构建原生、多元、立体意义上的数字出版原生经济生态。
 
数字出版产业展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在数字转型期,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AR/VR、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人工智能、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迭代创新,不断为数字出版赋能,推动数字出版数字化快速转型发展,新兴业态不断呈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从第十三届中国数字出版博览会上获悉:2022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展现出较强的发展势头。总收入达到13586.99亿元,比上年增加6.46%。据估计,2026年全球数字出版市场将达到688.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3.4%。
 
传统书报刊数字化收入呈现上升态势。2022年,互联网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报纸的总收入为104.91亿元,相较于2021年的101.17亿元,增幅为3.7%。
 
新兴板块发展向好。2022年,在线教育收入为2620亿元、网络动漫收入为330.94亿元。2022年,网络文学持续高质量发展,“走出去”迈出稳健步伐,海外传播力影响力持续增强。截至2022年底,中国网络文学共向海外输出作品1.6万余部,其中实体书授权超过6400部,上线翻译作品9600余部,网络文学海外市场规模突破30亿元。
 
未来,随着数字原生经济新业态的完善、普及与发展,数字出版的经济效益将进一步显现。在数字原生体系下,数字出版的内涵与外延将进一步拓展,传统纸质书将以电子、音频、短视频、元宇宙等数字形式,进一步扩大数字出版的经济版图与规模,进一步优化数字出版的产业链与供应链,进一步完善数字出版的生态。
 
华为监事长郭平认为,预计到2028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资将超2500亿美元,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打破封锁的国产化,巨大的机会在召唤我们。其中,虚拟数字人将成为数字出版原生经济的一个重要入口,将加速催生数实融合新场景。按照商业和功能因素,虚拟数字人可划分为内容/IP数字人、功能服务数字人和虚拟分体数字人。
 
2023年6月14日,欧盟推出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案》(AI Act),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企业提出更高的透明度要求。7月,国家网信办联合七部门联合颁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旨在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健康发展,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风险。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宣布我国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围绕人工智能的发展、安全和治理阐述立场主张,提出以人为本、智能向善等原则。
 
随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高速发展,数据隐私与数据安全等数据伦理规范问题日益凸显,具体涉及数字化和智能化领域中开发、部署和使用技术时遵循的一套道德原则和准则。这些规范旨在保护个人权利、社会利益和环境,同时促进科技的可持续和负责任发展,加强数字治理。
 
这些规范有助于确保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带来的社会影响是积极的,有助于提高人们的幸福感,并避免不良后果。这些规范也应该根据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时代进行适度调整,以满足特定需求和应对挑战。在制定和遵守这些规范的同时,社会各界应积极参与伦理讨论,以不断改进数字化和智能化技术的伦理标准,加强数字治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