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女子女子,你转过来

作者:秦锦屏 来源:《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6 人已围观

女子女子你转过来,你娘骂你为啥来?为吃馍馍就了菜菜,弟弟没吃我先来!女子女子你转过来,你娘打你为啥来?为吃馍馍就了菜菜,弟弟没吃我先来!
——乡间童谣
在我的家乡,哪户人家生了个娃,不消一时半刻,村里人就全知晓了。并不是这户人家曾奔走相告,而是在他家大门外,人们看到了一种“迹象”,动用了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传播工具——“红嘴白牙”,效果竟出奇地好!那么,究竟是个什么迹象呢?说来也有趣。

若是生了男孩,就在大门外烧一把草,再在草灰上压一块石头,石头不论大小,是块石头就行。这,称为"弄石之喜"。

若是生了个女儿呢,就在大门外烧过的草灰上,压一片瓦,是为“弄瓦之喜”。但不知道为何,那瓦必是精心挑过的,浑浑全全的,一点破绽也不许有。究竟为何,没人解说。

大门外的草灰上,不论压的是石头还是瓦片,村里的人,在相互打听着的同时,也相互分享着邻居添丁的快乐。说到某家添了男丁,那神情欢喜得——就像是自家刚刚生了个男娃似的。而且,不管人家生的男孩是几斤重,几乎都是说:“某某家,刚刚生了个大胖小子……”

呵呵,那个美气啊,真是从实实在在的庄稼人心里流淌出来的。

当然,村里的人也会为"生女"的人家道喜。只不过,说话的神情,远比不上贺“生男”的那般雀跃了。而且,竟是赔着小心,多少带着点同情和安慰的意思。仿佛这事,怪自个儿,一不小心,犯了个错似的。看来,这"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民风淳朴的乡村里还有些残存啊。

不管添丁的人家,是“弄石之喜”也好,“弄瓦之喜”也罢,外人说归说,笑归笑,远没有主人家的贴身之感。
今天就单从“弄瓦之喜”说开去吧,最想说,也最值得一说的不是别人,却是这家的三个女人:婆婆、媳妇、新生的小女婴。

伴随着那小女婴一声响亮“叫板”和全方位的“亮相”,这家主人便把早早准备好的石头搬开。用三个指头尖尖,拎起片儿瓦,拿捏着,走去大门口,烧草报喜了。与此同时,小厢房里,好戏,也热热闹闹地开演了……

话说那生产的媳妇,见自己十月怀胎,竟没生个"带把"的,原本梦想中的完美天空,随着眼前这小人的到来,“扑哧"一下,就撕裂了。一时间,雨注滔滔。她一面哭着,一面拿眼睛跋一眼婆婆。再瞄一眼,那个第一次做父亲、呆在一边,不知道是乐傻了,还是揣着其他想法的丈夫。假如,旁边的婆婆是个贤良大度的,必是掏心窝窝地说上句:"瓜娃呀,咱生个啥都好,这都是落在咱炕门前的娃。”

一席话,说得媳妇儿收了泪,埋头打量起眼前这红彤彤的小人儿,看着,看着,就无比喜欢。可不是吗?自己的娃娃,怎么样都透着亲哪。

如果是碰上个贤良,但却思想“守旧”的婆婆。她在开言劝慰媳妇时,一开腔,自己先红了眼圈,声音里不由自主地透着些心酸和遗憾。末了,还不自然地加上一句:"鹅(我)娃,你命苦啊……现在,人家只允许生一个呀!唉!”

一席话,倒让媳妇更是悲切。如不是接生婆在场,媳妇体力不支,只怕是婆媳俩要抱头痛哭了。

这时,立在一边的丈夫,瓮声瓮气发话了:"哭啥,没出息。鹅(我)看,鹅(我)娃乖着哩。”闻言,婆媳俩立即拭泪收声,低头寻那刚刚落草就被冷落的小女娃。

哎哟嗬!可不是嘛,谁说娃娃不乖?看,这小脸儿多俊哪!一下子,婆媳俩和娃他爹,三个人同时抢着要抱那小女婴。结果,还是当婆婆的有经验,且动作麻利,只消一句:"你是个'虚人',甭动弹!崽娃,你粗手笨脚的,一边去。来来来,婆来抱咱的乖蛋……"一句话打发了两个人。

这粉嘟嘟的小女娃,被初当婆婆的人,牢牢地抱在怀里,“咿咿哦哦”地晃荡着。就这,还不过瘾,那婆婆还直着老嗓子,"蛮儿啊,肝啊,肉啊,心尖尖,金蛋蛋"地叫唤着。躺在床上的和立在地上的,互相对看一眼,笑了。一直在厨房里待命的妯娌,或者是小姑子,闻听"生了",欢喜得要炸了。喜信儿一得,立即把风箱扯得"呼呼"响,柴火烧得红旺旺,忙着烧水,煮鸡蛋、下挂面,犒劳那“产宝功臣”!

啊哈,这真是个有趣的"弄瓦之喜"!

倘若婆婆是个"恶"的。素日,不知和媳妇有什么过节,彼此结了怨。或因为媳妇偶然做事不周,让婆婆生了嫌隙的,这时,逢媳妇生产,不来吧,怕落下个话柄,遭人笑话学舌;或是,忧心日后无人来给自己养老送终。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上一篇:深圳鸟事

下一篇:墟落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