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女子女子,你转过来
作者:秦锦屏 来源:《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6 人已围观
这些个落草时不被人看好的女娃娃,见风就长,不出几年,也到学堂去读书习文了。其中,那些志气不大的,摇头晃脑,认得了"a、o、e",再往上,却搞不清"几何"为"几何”,索性放下书包,掂起了菜篮子。
一踏出校门,与社会一接轨,再听那熟男熟女们,人前人后的几番调笑,她便早早儿起了情思。刚一到法定年龄,就急忙忙地嫁了出去。
父母亲,在她受聘和出嫁日子里,总会收到男方或多或少的一沓钞票。拿着这沓“彩礼钱”的父母,他们是欢喜还是惆怅,旁人猜不到。
这新嫁娘,本身也是块“好地”。加上小两口儿“勤劳”,不消几年,就接了“种”。十月怀胎,盼到了小两口儿的“秋收”时节。必然的,也会如同自己的父辈那般,在自家的小厢房里,上演一出“弄瓦之喜”抑或是“弄石之喜”来。
往后,此女便围着那三尺锅台,守着那“一丈内的夫君(丈夫)",侍弄着自产的"宝贝",将那波澜不兴的平淡日子,进行到底。
当然,这些女娃娃中,不乏志气大的。
也许听了些乡间传唱的重男轻女的童谣,也许是知道自己"出生"时曾发生的故事,这女娃,心里铆足了劲,一到学堂,就发狠读书。
更有个别能干的,读书、家务一肩挑。旁人家的女娃还在忙于挖土挑粪,相亲嫁女,弹锅碗瓢盆交响曲,一不留神的当儿,她已经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步考了学,"走"了出去。
凡是“走”出村去的,都是佼佼者。其中不乏花木兰或者李清照之类的人才。她的事迹,电视有影,电台有声,扬名四方,整个家乡的人都以她为荣。有记者来采访她的成长故事,村里人纷纷挤上前,争说好话……过不了多久,这家的父母,就被这出息的女儿,接到大城市里享福去了。
这女娃的七大姑八大姨,高兴之余,免不了动了"攀龙附凤"的心思,兴冲冲地赶到城里去探望。过些时日,就会穿戴一新地从城里回来。脚一沾地,便向村里人“卖牌”,此番在城里的所见所闻,好玩好耍,好吃好喝,大赞、盛赞这女娃的祖上积德,父母有福。那说话的神情,无法用语言来描绘的。
家有此女,算是给父母和亲戚们大大地长了脸。
关于此才女的话题,村里人口口相传,越说越好,越说越神,百听不厌。重复说几次,每次都能让村里的人足足地“咂”几日的舌头,“红”几日眼睛,只恨此女不投胎自家,遂让自家娃娃,以此女为榜样……
这算是"弄瓦之喜"的大喜、大境界了,因为喜到尽头还是喜———喜上眉梢啊!
选自《北京文学》2009年第4期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