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共识使旧址复原 遥 云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09-06 人已围观

望着修缮后的素白陈公祠,我便想到那几位人大代表和一位多年从事文物工作的老同志。正因为这些人大代表的议案和这位文物工作者的责任心,有关方面意识 到它在深圳现代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很快作出了反应。

这是 1996 年的 10 月,从事近三十年文物工作的市文管办副主任周英女士来到宝安,这是她调来深圳后第一次到宝安调研。在看了几处文物保护单位后,周英向 陪同的区文化局人员提出要看些有保存价值的文物的想法。此时区文化局的老王就 带她去看素白陈公祠。当她看了这座清朝建筑后,就以职业的敏感意识到,无论从 建筑本身来说,还是从地方史、革命史等方面来考虑,素白陈公祠都有重要的保存价值。她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区文化局,区文化局的领导完全赞同她的看法,并告 诉她已有区及市人大代表向政府交了有关议案。

此后,周英又多次向市委宣传部、市文管办有关领导提到此事。文物工作者 和人大代表的提议,引起了市领导的重视,其间,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燕川村看访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素白陈公祠。区政府同时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抢救”工作,将旧址中的村卫生所、幼儿园搬迁出来。

1998 年 10 月,市有关部门正式下发全面维修素白陈公祠党代会旧址的决定, 接着,市委宣传部拨了100 万元的专款,1999 年 3 月完成工程设计图。而当时,这座清代岭南传统建筑,彩绘已全部剥落,两旁廊柱倒塌,石料构件风化,屋顶到处漏水,门楼已改变模样,上面写着“卫生所”几个字。

1999 年 10 月,维修工程结束,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众人面前。“旧址”有 3 间,两进深,二侧廊,中庭院;为了减少湿度与紫外线对展品的损害程度,维修后的“旧址”增加了玻璃穹顶,这使“旧址”带有了一点现代气息。 据有关人士透露,“旧址”将辟为“宝安县一大会址纪念馆”,并将正式对外开放。

另外,与该旧址有相关联系的陈氏宗祠——东宝行政督导处旧址,也已纳入 维修计划。燕川村的陈氏宗祠是一座三进式四排房院落,原祠名为明朝理学家陈献章所书,1896 年重建,全部用青砖砌成。该祠坐北朝南,宽 22 米,进深 42 米。 1944 年 7月,为巩固革命根据地,建立革命政权,路西解放区抗日民主政府——东宝行政督导处在陈氏宗祠宣布成立,谭天度为主任,何鼎华、王仁钊为副主任, 下设政治、民政、司法、宣教、税务、财政等 6 个科和武装部、政工队、新大众报社、警卫连等。督导处下辖 9 个行政区并成立了区政府,直到 1946 年 6 月,东江 纵队北撤时才停止活动。

该祠至今保存较好。它将和宝安县第一次党代会会址一起,作为一个历史的见证,为后人讲述当年的革命故事。

(选自《深圳文史》第 3 辑,海天出版社 2001 年 3 月版)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