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铁肩模范飞车姑娘 马志民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09-10 人已围观

当时整个工程的运转可以说是不分昼夜地连续奋战。我与指挥部人员也没有一个固定的睡眠时间,确实太累了就到工棚掀开那被厚厚一层沙土笼罩着的蚊帐倒头睡一下。当时广东全省正是兴建水利高潮,省水利电话会议常常是夜间召开,记得有一次深夜零时,我在听完省电话会议之后,主持指挥部有关人员开会,我在讲话过程中竟然倦极而睡着歪倒……

总指挥曹若茗是20年代法国勤工俭学时入党的老干部,那时年纪已很大,他没有常住工地,但也经常来指挥部参加会议和指导工作,间中也与我们一起熬夜,太晚了有时也就在工棚里睡,与大家同甘共苦,使我深为感动。而灰沙滚滚的工地上的民工则更为艰苦,他们住得更为简陋。那时正是三年困难时期,少油少肉,口粮仅可果腹,有些民工出现水肿,而每天的劳动时间之长,劳动强度之大可以说是已经到了人的体能所能承受的极限,工地不时有民工昏倒。每当深夜我与指挥部人员到天寒地冻、北风呼啸的工地巡视,看到有些民工在灯光照不到的阴暗地方,东倒西歪地昏睡,我的心情十分复杂,既矛盾,又难过,我每次都不忍心唤醒他们……

虽然如此,整个工地还是热气腾腾的,肩挑的、推车的(高峰期有5000多辆手推车)从各个不同取土方向奔向大坝,形成长长的队伍,你争我赶。在开展高工效运动后,各个公社、大队、生产队组织各种劳动竞赛,纷纷组织以向秀丽、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等命名的突击队。

工地先后评选的先进模范人物达3831人,插红旗、树标兵,使每天人均完成的土方,由1立方多提高到5立方多。沙井公社西海大队的民工在总支书记陈泽芬的带领下是工地出色的队伍,其中有一个18岁的女孩,名叫张敬爱,是当时工地著名的“飞车姑娘”(手推车装满土后,当拉着下斜坡时,由于车斗重,必须整个人的力量压在两个手把上才能平衡,由于双脚离开地面,加上斜坡,人连同车飞速向前飞,故名飞车)。她曾经创造过一天完成54立方土的最高纪录,带动了工地的劳动竞争热潮……工程进度很快,坝面不断升高并逐渐合拢,1960年春节后,大坝已20多米高,估计3月初可以完成主副坝的土方工程。省委初步决定3月5日举行主体工程竣工庆功大会。

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必须最后冲刺。2月底,整个主坝的坝坡坝顶上全是密密麻麻的挑土的人群,把整个大坝覆盖了,出现了一幅千军万马、全力移山的动人画面,使我深切地感受到人民的力量、群体的力量的伟大。

(选自《深圳文史》第 3 辑,海天出版社 2001 年 3 月版)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