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光明区中学历史学科发展报告:当代中学历史学科发展趋势

作者:何剑波 陈箐 来源:光明区教育发展报告(2021)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1-15 人已围观

伴随着时代和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历史学科教学也呈现螺旋式上升发展。从双基到三维目标,从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推动着教育教学观念的改变,推动着历史学科的变革和创新。2017 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出台,2022 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出台,两者一脉相承,体现的最大的变化是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极力推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变革,以培育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和功能。
 
2020 年,教育部《高考改革方案》《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出台,作为最高指挥棒,它以“一核四层四翼”基本框架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以及“怎么考”的问题。
 
历史学科当前最聚焦的是哪些问题?据 2021 年度《复印报刊资料·中学历史、地理教与学》转载发表的中学历史教育类文章,结合新的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当前专家、学者深度关注的历史教育教学问题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内涵及教学转化问题;统编历史教材和课堂教学改革问题;深入探索深度学习、主题教学,积极实践历史教学新方法;高度重视教育评价改革问题。
 
(一)以立德树人为历史课程根本任务

历史课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全面贯穿党的教育方针,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古今中外历史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历史学科以其特有的丰富性为立德树人提供生动的素材和资源。通过历史的学习,学生了解人类历史演变发展进程及规律,关心人类命运,关注世界大势,关心国家、民族发展。在教学中,教师需要注重教学立意的阐发,指导学生努力学习“四史”,树立“五个认同”“四个自信”,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以培养和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
 
当前新课程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学科素养为目标。学科素养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渐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历史学科课程标准历经多次修订,最终明确五大学科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五大核心素养“五位一体”,唯物史观是基本理论,时空观念是基本思维方式,史料实证是基本方法,历史解释是核心能力,家国情怀是价值目标,不能割裂开来。
 
(三)素养落地需深度变革教学方式
 
尽管课程改革已经进行几轮,但是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尚未发生根本变革,难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科技和社会急剧发展变化的需要。面对社会上纷至沓来的信息,重要的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而是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维、学会实践的能力。只有在新情境中学生能有效迁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陌生的、复杂的开放性的真实问题,才是素养达成的体现。
 
当前世界各国涌现各种先进教育教学理论,如大概念教学、单元教学、深度学习、项目式学习等互相关联、各有侧重的理论和教学方式,就是适应这种变革的需要。大概念教学提倡挖掘学科知识中最能反映学科的本质、具有中心性、可持久性、网络状、可迁移性学科大概念,将大概念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认知基础发生关联,以促进学生真正地理解。构建大单元教学是实现大概念教学的课程结构方式,以上位的大概念重新整合教学内容,使内容结构化,促进学生知识的统整和迁移。深度学习要让“学习真实地发生”,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其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体验教学活动,获得真正的发展。项目式学习、问题驱动、任务驱动等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主体参与的各种途径。
 
核心素养落地,其主阵地在课堂,教师是将教材转化为学生素养、能力的重要指导者、研究者、参与者,教师自身需要加大学习、更新知识、转变观念,才能帮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
 
(四)大力推进教、学、评一体化
 
教、学、评一体化以多元智能、建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理论依据,“以终为始”,以评价来检测教学目标的达成,促进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评价应贯穿于教学活动之中,“教与学—教与评—再教与学”相互融通,实行“即学、即教、即评”,不断诞生新的学习、新的教学、新的评价。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不断调整完善教学进程和教学任务,使学习螺旋上升。当前教学改革高度重视教、学、评一体化,随时发现、反馈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以及创设问题情境、解决问题等方面出现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共同服务于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