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光明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报告

作者:帅飞飞 来源:光明区教育发展报告(2021)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1-16 人已围观

一、学科发展脉络

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被纳入中小学必修课范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为推动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有必要对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政策及学科发展脉络进行系统梳理和整体了解。
(一)劳动教育方面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人的和谐全面发展、富有教养、精神丰富、道德纯洁——所有这一切,只有当他不仅在智育、德育、美育和体育素养上,而且在劳动素养、劳动创造素养上达到较高阶段时,才能做到。”劳动教育不仅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还可以起到树德、增智、强体和育美的作用,对促进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但劳动教育中还存在没有树立劳动教育的价值目标导向、应试教育挤占了劳动教育的空间、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存在错位、在整个设计上没有把劳动教育作为青少年成长必须经历的过程、没有相应的评价导向体系等问题,导致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中小学生劳动机会减少、劳动意识缺乏,甚至存在轻视劳动、不会劳动、不珍惜劳动成果的现象,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势在必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8 年 9 月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明确提出将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2020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这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劳动教育政策文本。明确指出劳动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劳动精神、劳动习惯,具体涵盖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等三种类型的劳动教育,通过必修课和在其他学科中融入的方式开展劳动教育,必修课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每年在学年内或寒暑假自主安排以集体劳动为主的劳动周,还提出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的时间做出明确规定,明确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劳动教育中各自的基础作用、主导作用和支持作用,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和教育督导体系,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加强师资培训。
 
教育部随之将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提出要细化顶层设计、加强制度保障、强化组织领导。2020 年 7 月 7 日,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聚焦学校层面阐述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明确规定小学 1 至 2 年级每周课外劳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其他年级每周课外劳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不少于 3 小时。界定了劳动教育的关键环节包括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榜样激励。
 
2020 年 8 月 28 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年修订)的通知》,明确规定,劳动共 6 学分,2 学分是三年期间在课外时间进行不少于 40 小时的志愿服务,其余 4 学分内容为通用技术的选择性必修内容以及校本课程内容统筹。
 
2021 年 4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的决定,劳动教育被正式写入国家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2021 年 4 月 29 日第三次修正版)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1 年 5 月 14 日,教育部公布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区名单,认定北京市昌平区等 96 个县(区、市)为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试验区。

2022 年 1 月 28 日,深圳市教育局印发《深圳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到 2025 年,建设 100 个校外劳动教育基地,创建 100 所劳动教育示范学校,培养 100 名劳动教育名师。

2022 年 3 月 1 日,光明区教育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提出创建“科技 + 劳动教育”试验田试点学校。

2022 年 4 月,教育部颁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具体阐述劳动课程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劳动素养要求和课程实施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标志着劳动以独立的课程形态出现在新课程改革的舞台上,国家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增强,劳动教育体系渐趋完善。但劳动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面临诸多困境,“劳动品质缺失”是劳动教育现状调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且支持劳动品质养成的社会组织系统尚不完备,学生缺乏对劳动项目的热爱、缺乏劳动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基础、缺乏实践机会和困难磨炼。推进劳动
课程的常态化实施进而提高劳动教育实效成为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之一。

国内外学者聚焦劳动教育开展了系列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劳动教育的地位作用、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实践路径、课程评价、保障体系、师资培养、家校社协同等方面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国外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经验,尤其是德国的项目式劳动教育实施模式以及日本的融合式劳动教育模式都值得借鉴,国内劳动教育课程也采用项目式学习、研究性学习和研学实践等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实施。但整体来看,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时间还不长、深度和广度还不够、相关成果还不够丰富,尤其是在实践领域还存在劳动教育活动不专业不系统、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间缺乏整合、劳动教育智能化程度不高、劳动教育家校社协同不够等诸多现实问题。新时代背景下,有必要充分利用和依托数字化的人工智能和信息技术手段,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相关精神,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跨学科的项目式劳动教育,促进劳动教育的有效落实和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进而全面提高学生劳动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综合实践活动方面
新中国成立 70 多年来,我国学校综合课程改革经历了曲折调整、试点重建、区域实验、整体推进、深化发展五个阶段。21 世纪初开启的课程改革将综合实践活动正式纳入小学三年级以上的中小学课程体系之中,2017 年开始更是要求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至今已经走过了 20 多年的历程。尽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有所变化,但受重视程度一直都很高。2001 年正式出台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掀起了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设置综合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为正式课程进入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改变以往“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2001年出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内容开发方面,明确提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等“三条主线”。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渐步入深水区,课改进入总结经验和深入推进的新阶段。2010 年 4 月,教育部颁布《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2017 年,教育部颁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选择与组织原则,附录了 152 个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荐主题及其说明,这标志着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2017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规定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服务等三个部分。2020 年,教育部颁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 年版 2020 年修订)》,将高中阶段综合实践活动的领域调整为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和社会考察等。志愿者服务归入劳动教育之中。
 
2020 年 8 月 28 日,广东省教育厅印发《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广东省普通高中课程实施方案(2020 年修订)的通知》,明确规定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共 8 学分,包括完成 2 个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以开展跨学科研究为主的研究性学习。可以分散或集中安排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的方式来开展研究性学习,可按平均每周 1 课时的课时量,共 6 学分。
 
二、课程发展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参加各级各类相关培训、会议和区级集体教学视导,以及与省市级教研员、区级其他相关负责人、院领导同事、区内学校行政和老师交流等方式,了解到光明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一些基本现状。
 
(一)劳动教育方面
组建光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教师微信交流群,通过问卷形式向群内各中小学劳动教育负责人发送《光明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现状的调查问卷》,共回收37 份问卷,负责人任教学科各有不同,学科和数目分别为:语文(9 人)、英语(8人)、科学(6 人)、数学(4 人)、生物(3 人)、体育(2 人)、美术(1 人)、心理(1 人)、道德与法治(1 人)、地理(1 人)、化学(1 人)。任教学段分别为高中(1 人)初中(9 人)、小学 3~ 6 年级(17 人)、小学 1~ 2 年级(10人)。数据统计和分析的基本结果如下。

1. 劳动教育课开设情况。
37 所学校都开设了劳动教育课。
 
 
2. 平均每周劳动教育课时数。
35 所学校平均每周开设 1 节劳动教育课,1 所学校开设 0 节,1 所学校开设2 节。
 
 
3. 学生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
9 所学校选择 0~1 小时,占 24.32%,15 所学校选择 1~2 小时,占 40.54%,7 所学校选择 2 ~ 3 小时,占 18.92%,6 学校选择 3 小时及以上,占 16.22%。
 
 
4. 劳动教育课被挤占的情况。
26 所学校选择从来没有,占 70.27%,11 所学校选择有时,占 29.73%,没有学校选择经常或总是。
 
 
5. 临近期末考试时劳动教育的上课情况。
1 所学校选择停课,占 2.70%;5 所学校选择减课,占 13.50%;31 所学校选择照常上课,占 83.80%。
 
 
6. 教师对劳动教育教材的满意度。
教师对劳动教育教材的满意度比较高,均值为 3.51,得分率为 70.2%。4 所学校选择不太满意,占 10.81%;13 所学校选择中立,占 35.14%;17 所学校选择比较满意,占 45.95%;3 所学校选择非常满意,占 8.11%;没有学校选择很不满意。
 
 
7. 在使用教材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教师在使用教材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教材相关培训少、配套教学资源不足、没有配套教师教学用书,分别占 64.86%、62.16%、45.95%。
 
 
8.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方式。
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方式丰富多样,主要包括布置适当的劳动教育家庭作业,安排参与校园卫生保洁,组织手工制作、班务整理、室内装饰、勤工俭学等实践活动,设立与劳动教育有关的兴趣小组、社团,开展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班团活动,分别占 94.59%、83.78%、78.38%、72.97%、67.57%。其次是安排参与校园绿化美化,开辟专门区域种植花草树木或农作物和利用劳动实践基地、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其他社会资源组织学工学农活动,分别占 56.76%、56.76%、45.95%。
 
 
9.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自身缺乏专业知识、担任其他教育教学任务、劳动教育教学资源不足、学生安全保障责任大、劳动教育场所不足,分别占64.86%、62.16%、56.76%、51.35%、48.65%。
 
 
10. 学校在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时遇到的主要困难。
学校在开展校外劳动实践活动时遇到的主要困难包括学生安全保障责任大、学生人数多、教师数量不足、与社会资源缺乏有效合作机制、活动经费不足,分别占 83.78%、72.97%、67.57%、54.05%、35.14%。
 
 
11. 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情况及效果。
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基本情况方面,学校教师会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学校在课外校外活动中安排了劳动实践;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了劳动文化;学校将劳动教育素养纳入了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学校对劳动教育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形成了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学校已配齐劳动教育必修课教师;学校充分利用家长及当地人力资源,聘请了相关行业专业人士担任劳动实践指导教师;学校劳动安全风险防范与管理工作到位;学校开展了日常生活劳动方面的劳动教育;学校开展了生产劳动方面的劳动教育;学校开展了服务性劳动方面的劳动教育。教师得分均值分别为 3.91、4、3.91、4.14、3.84、3.49、3.51、3.86、4.11、3.81、3.95,得分率分别为 78.20%、80.00%、78.20%、82.80%、76.80%、69.80%、70.20%、77.20%、82.20%、76.20%、79.00%。学校在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整体效果方面,学校开展劳动教育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劳动观念、具备了必备的劳动能力、培养了积极的劳动精神、养成了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教师得分均值分别为 4.08、4.03、4、4.03,得分率分别为81.60%、80.60%、80.00%、80.60%。
 
 
(二)综合实践活动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方面,“校领导重视的话,开设得会好一些”,但整体上来看,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非常尴尬的学科”(市级会议一教研员发言)。一个区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说:“校长客气一点,和你唠叨一下;不客气的,嫌你烦。”另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做得相对不错的区负责人这样说:每次调查都问有没有专职教师,学校回答有,但是开会时就没有。光明区只有理创实验学校的王传俊老师1 人是综合实践方向的高级教师。在光明区遴选出来的中小学 224 位名师和 689位名师培养对象中,只有 1 位名师(理创实验学校的王传俊老师)和 1 位名师培养对象(李松蓢学校的钟丽安老师)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组建光明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微信交流群,通过问卷形式向群内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负责人发送《光明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问卷》,只回收 6 份问卷,从填写情况来看,田寮小学、玉律学校、凤凰培英文武实验学校和深圳市光明区下村小学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光明区的综合实践活动较少在课堂上进行。尽管多数中小学会在课表中对综合实践活动有所体现,但一些学校会用来上班会课,或用这一节课来开会。如果有老师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的话,也会用来上其他的课。遇到比赛或者活动的话,把班主任或感兴趣的老师拉进来。从多种途径收集到的信息显示,大家普遍认为综合实践活动在小学可以开展一些活动,在高中和初中特别难推动。针对这些实际情况,光明区教科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将综合实践活动正式纳入集体视导、分别举办光明区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论坛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论坛、组织教师参与开发深圳市综合实践活动在线教学资源包、组织学校和教师参与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基地建设等,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三)小结
光明区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等两门课程的实施已经得到了一定的落实,按照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求完成了相关活动,开展了一系列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和影响。但光明区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也还存在学校不够重视、专任教师缺乏、教研活动不多和课程实施水平不高等问题。
 
1. 主要成绩。
(1)组织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常规化教学视导,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光明区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微信群。组织开展光明区中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青年教师能力大赛,举办光明区中学、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论坛,组织教师参加省级、市级综合实践教师培训活动和深圳市“名师在线”公开课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深圳市综合实践在线教学资源包开发活动。光明区公明中学和光明区实验学校获“国家生态学校”绿旗荣誉,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光明勤诚达学校被评为“全国生态文明特色学校”,光明区光明中学被评为深圳市自然教育示范校,光明区理创实验学校成为广东省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研基地项目的基地学校。帅飞飞、王传俊等老师在省级、市级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中做专题讲座和专家点评,多位老师校本开发的网课入选深圳市综合实践活动云端课程。
 
(2)组织开展劳动教育。开展常规化教学视导,加强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光明区劳动教育教师微信群。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级劳动教育教师
培训活动和深圳市“名师在线”公开课活动,组织教师参加深圳市劳动教育云端课程开发活动,举办光明区义务教育阶段“生活劳动美”微视频评选活动、课程开发教师培训活动和核心素养导向下劳动教育教学教师培训活动。光明区李松蓢学校和光明区凤凰城实验学校被评为广东省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光明区李松蓢学校、华中师范大学附属勤诚达学校和田寮小学获第七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大奖之“劳动教育特色学校年度奖”。光明区劳动教育实践探索获《中国教育报》报道,田寮小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获《深圳特区报》和《学习强国》等媒体报道。光明区李松蓢学校成为广东省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基地项目的基地学校。帅飞飞、丘燕飞等老师多次在省、市级教师培训、学术交流和教研活动中做专题讲座、经验分享和专家点评;刘利、田宇燕、朱玲玲、侯粉莲和陈勇等 5 位老师在市级教研活动中做说课展示;伍海云和刘利老师在市级教研活动中做青年教师代表发言;1多位老师校本开发的网课入选深圳市劳动教育云端课程。
 
2. 存在的不足。
(1)学校不够重视。主要是因为学校任务重、活动多、考试压力大,不纳入纸笔测试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相对不受重视。
(2)专任教师缺乏。全区只有 1 位老师是综合实践课程的高级教师,没有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专职教师。主要原因是高校没有设置对口专业,学校招聘老师时几乎没有考虑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专任教师方面的需求。
(3)教研活动不多。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校本教研活动不多,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都是从 2021 年 10 月中旬开始才纳入集体视导之中,多数学校没有成立相应的教研组或课程中心。
(4)课程实施水平不高。多数学校开设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活动都较为零散,还存在活动不成体系、理论高度不够、政策理解不到位等不足之处。

相比较深圳市其他区,尤其是南山区和福田区,光明区的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都需要在后续工作中加强调查、研究和实践,努力找到问题的根源,并根据光明实际找到针对性的策略和突围途径,不断提升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水平。
 
三、课程发展展望

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有着许多的共同特征,面临着不少共同的问题与困境,需要开展针对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兼职教师的全员培训,引导教师基于光明特色和实际情况,从课程设置、教师配备、基地创建和教师培训等方面找到针对性的策略,打造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光明标杆。

(一)开齐开足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要按政策要求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开设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保证开足课时。劳动教育方面,要保证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开展劳动周活动,同时保证小学一、二年级每周课外劳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不少于 2 小时,其他年级每周课外劳动和家庭生活中的劳动时间不少于 3 小时。综合实践活动义务教育阶段平均每周不少于 1 课时,高中按照课程标准完成 8 学分的研究性学习、党团活动、军训、社会考察等。
 
(二)配备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专兼职教师
建议每所学校配备 1 名劳动教育专职教师和 1 名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负责学校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整体规划、活动组织、研讨交流和综合评价。同时,配备足够的兼职教师。
 
(三)创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和基地
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创建一批校内外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场所和基地,为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保障。

(四)开展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研活动
严重缺乏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方面的专业教师,全区只有 1 名综合实践的专业教师,多数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相对缺乏。因而,需要组织开展校内外、区内外的各种教研活动和教师专业培训活动。一方面,要通过校本教研和区域教研的方式,解决老师面临的困惑,分享取得的经验,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形成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共同体。另一方面,要结合各级政策文件和光明实际对教师开展各种针对性的教师培训活动,全面提升劳动教育教师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教材灵活运用、教学活动组织和综合评价等方面的专业能力。
 
(五)开展跨学科视域下的项目式劳动教育
首先,将整个跨学科视域下的项目式劳动教育置于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背景之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独特的支持作用。可以将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作为跨学科项目式劳动教育的背景、手段或内容,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拓展劳动教育的空间,运用多种人工智能丰富劳动教育的手段,并将合适的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纳入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之中,将传统的劳动项目与新时代数字劳动相融合。如:打扫清洁与智能机器人设计制作相结合、手工艺制作与网络销售相结合等,形成多主题复合型劳动教育课程。
 
其次,在目标、内容、方式和评价等不同维度寻找劳动教育与各学科教学的契合点,促进劳动教育和各学科教学的深度融合,整体开展跨学科项目式劳动教育。目标方面,需要寻找劳动教育和各学科教学在核心素养方面的共同点;内容方面,需要找到劳动任务和各学科教材单元主题或学科大概念的交叉点;方式方面,考虑需要通过劳动项目开展劳动教育以及各学科教学原则上需要用不少于10% 的课时开展学科实践活动等课程实施要求,综合开展项目式劳动教育;评价方面,注重综合素质评价,结合劳动教育和各学科教学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等方面的共同点。
 
再次,跨学科视域下的项目式劳动教育包括项目确定、项目设计、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和项目评价等环节。项目确定之后可以生成一系列更小的项目,形成劳动教育项目群或项目链;项目设计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依据和基本蓝图,内容主要包括背景分析、驱动性问题、资源开发、活动方式、活动过程、成果展示、活动评价等部分;项目实施是项目活动过程的具体展开,需要涵盖讲解说明、淬炼操作、项目实践、反思交流和榜样激励等劳动教学的基本环节;成果展示部分,学生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展示项目成果,例如:传统的汇报展示、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公开演讲、校外展览等,以及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充分结合的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等。为了保证最终作品的质量,学生还应该有作品草稿、产品原型、访谈计划书、视频作品、大事记、作品评论、实地调查指南、项目进展小结、口记、笔记等阶段性作品。项目评价则由不同主体采用不同方法对过程和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最后,由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牵头,以学校为主导,以家庭为基础,以社会为支撑,家校社协同推进劳动教育的常态化实施,协同保障、协同实施、协同评价,逐步形成“全域在行动”“家校社协同”“校校有特色”“生生爱劳动”的区域劳动教育新样态。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