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光明区基于 2019 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调研分析报告

作者:黎亚军 冯英杰 刘小华 杨娜 来源:光明区教育发展报告(2021)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1-16 人已围观

2019 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在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抽取 331 个样本县(市、区)组织开展了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以下简称“国家监测”),另外有 274 个县(市、区)以协议县的方式参加了国家监测,其中,广东省内的所有县(市、区)均参加了国家监测。监测的学科为语文、艺术。监测对象为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学生和八年级学生。监测同时抽取了参测学校校长、相关年级语文教师、艺术(音乐、美术)教师、班主任参加问卷调查。
 
光明区被抽样参加国家监测的学校为 20 所(小学 12 所、初中 8 所),学生为 591 人(四年级 356 人、八年级 235 人),语文教师为 95 人(四年级 60 人、八年级 35 人),音乐教师为 36 人(四年级 25 人、八年级 11 人),美术教师为36 人(四年级 25 人、八年级 11 人),班主任为 134 人(四年级 74 人、八年级60 人),校长为 20 人(每样本校 1 人)。国家监测实施工作结束后,2020 年12 月,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为我区提供了 2019 年国家监测区县报告。根据国家监测抽样方案及相关技术,国家监测报告的数据结果能够基本反映我区义务教育质量整体情况。
 
为加强监测结果应用,充分发挥监测结果对改进区域教育管理决策和学校教育教学的导向作用,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的指导意见》(粤教督〔2019〕1 号)及深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相关文件要求,光明区教育局督导科和教科院组织我区相关学科教研员、骨干教师成立专项调研工作团队,在对光明区 2019 年国家监测报告中的相关数据进行深入总结分析的基础上制订详细调研方案,于 2021 年 3 月深入部分中小学校(含民办学校)进行实地调研,与学校管理人员、教研组长、部分师生进行座谈交流,走进课堂实地观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状况,对部分师生开展问卷调查。结合国家监测数据和实地调研掌握的相关信息,调研组撰写了《光明区基于 2019 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调研分析报告》,以期为我区教育管理决策和教学改进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一、光明区义务教育发展呈现出的优势与亮点

(一)学生语文学业表现整体较好且校际较为均衡
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四、八年级学生的语文成绩平均分依次是 529 分、528 分,虽然低于全市平均分,但分别高于全省平均分 35 分、37 分,分别高于全国平均分 25 分、25 分,在全国所处等级依次为 7 星、8 星(最高为 10 星)。从达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比例来看,四、八年级语文达标率分别是 91.5%、90.4%,四年级略低于全市 2.3 个百分点,八年级略高于全市 0.7 个百分点,四、八年级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所处等级依次为 8 星、9 星。从学生语文成绩的校间差异来看,四、八年级的校间差异分别为 14.5%、5.4%,在全国所处的等级依次为 7 星、10 星,校间差异率已经达到教育部《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中的相关要求(小于 15%)。实地调研也发现,在光明区打造“高颜值、高质量”教育发展背景下,全区中小学校高度重视语文学科教学工作,充分肯定并发挥语文学科基础性作用,从课程实施、师资培训、教学研究、学生活动、家长联动等多种路径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全面提高我区语文教学质量。
 
(二)学生表现出较浓厚的艺术学习兴趣及较高的艺术素养
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四、八年级喜欢音乐课的学生比例分别为 95.5%、89.8%,喜欢美术课的学生比例分别为 94.1%、87.4%,上述结果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四、八年级学生参与校内音乐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的比例分别为 46.5%、31.5%,参与校内美术兴趣小组或社团活动的比例分别为 38.9%、29.3%,每月听音乐的比例分别为 93.2%、96.90%,本学期参加过美术展的比例分别为 74.8%、62.7%,上述结果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同时,四、八年级学生的音乐纸笔测试表现(测试内容含:音乐听辨能力、音乐作品赏析能力和音乐基础编创能力)平均分依次为 505 分、506 分,必唱歌曲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 98.3%、97.5%;四、八年级学生的美术纸笔测试表现(测试内容含:美术基础能力、美术作品赏析能力和美术知识生活运用能力)平均分依次为 520 分、535 分,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为 93.1%、76.9%;学生艺术素养表现的上述数据均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除四年级音乐外,八年级音乐和四、八年级美术的校间差异率均小于 15%。实地调研发现,我区中小学校普遍认可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同时能够直面当前学校艺术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例如:设置分管艺术教育工作的校级领导,制定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相关制度,定期开展中小学生艺术素质评价,将艺术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学校教学质量年度报告等。调研组深入艺术课堂听课发现,学生普遍喜欢艺术课堂和艺术教师,课堂学习态度及行为表现较好,能够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较好地掌握艺术常识及基本技能,从而到达课堂教学预期目标。
 
(三)教师队伍充满活力,学习意愿强,积极参加各类研训活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
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四、八年级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本学年参加过区级及以上培训的比例在 90% 以上,普遍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实地调研发现,我区自上而下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专任教师从 2016 年的 5296 人增至 2020 年的 7668 人,增长 44.8%。全区教师队伍整体偏年轻化,普遍充满活力、热爱教育事业、渴望专业成长,具有较强的学习动力和学习能力。调研组走访的学校都能够积极主动为教师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专业成长路径,鼓励教师参加各级培训,根据教师需要采取“引进来、走出去”等培训模式,采取自助与他助方式着力构建立体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在校本教研方面,学科教研组均开展了较为丰富多样的校本活动,例如: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分享学科教学经验,开展校级公开课、校级汇报课、组内教研课、同课异构,教师经常相互听课、评课、交流,教研气氛浓厚,通过各类培训及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

(四)全面推进数字校园建设,语文教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使用率较高
近年来,我区全面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提高校园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及应用水平。从建设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共享数字教育资源、开发创新应用服务等多个方面提升师生信息素养。监测结果显示,语文教师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仪、电子白板等)使用情况与学生语文成绩呈现正向相关关系,我区四、八年级语文教师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比例分别为 97.2%、96.4%,均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实地调研中发现,多媒体使用为教师备课、上课提供了更多课程资源,为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自主性学习提供更大平台,为建立教研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提供更多有效路径,有效促进了教师专业素质提升和学生全面发展。

(五)师生普遍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活动,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四、八年级学生认为阅读比较重要的比例分别为97.7%、92.9%;每天课外阅读 15 分钟以上的学生比例分别为 79.7%、72.4%;阅读策略运用较好的学生比例分别为 52.4%、67.2%;学生对阅读媒介选择最多的是纸质图书,比例分别为 84.6%、86.9%;学生课外阅读种类在 3 种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75.0%、80.3%;每月的课外阅读量在 4 本及以上的比例分别为 78.1%、49.9%;上述结果普遍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实地调研发现,语文教师经常会布置阅读类的家庭作业并通过多种方式督促引导学生进行深入阅读,例如:区级层面的“我最喜爱的一本课外书”演讲比赛、“共读一本书读后感”征文活动;校级层面的语文周、阅读节;班级层面的读书分享、阅读手抄报等形式为学生阅读活动提供多样化的展示交流平台,促进学生阅读习惯改善及阅读能力提升。
 
二、光明区义务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原因

(一)学生的语文成绩低于全市平均水平,语文学习态度还不够积极
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四、八年级学生语文成绩分别低于全市平均分 23 分、7分。其中,古诗文诵读能力、书面表达能力是学生表现相对较弱的领域。此外,四、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习兴趣较高的比例分别为 88.0%、81.8%,学习自信心较强的比例分别为 48.2%、57.2%,学习习惯较好的比例分别为 74.8%、68.7%,四年级的数据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上述结果主要可能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

1. 语文学习评价方式单一。考试成绩仍然是评价教师和学生主要甚至是唯一标准,以考评教,以成绩论高低,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同时,以往深圳市中考语文试卷题型设置长期不变,题目僵化,考查的内容窄化、能力点单一,落后于时代发展,不利于语文老师解放思想、摆脱僵化的语文应试教育。
 
2. 课堂教学存在理念与实践脱节现象,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优化。语文课堂中依然存在教师“一言堂”现象,没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心理需要无法合理满足,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大打折扣。课堂教学过程中还存在教师风格不够亲和活泼、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教学活动形式单一、教学内容无趣等问题。国家监测数据显示,四、八年级语文教师具有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比例分别为 37.8%、40.0%,探究性教学行为使用频率较高的比例分别为 26.0%、32.2%。调研数据显示,小学语文课堂上采用问答式授课方式占比是 43.8%,学生认为语文课乏味、无趣占比 41.2%。
 
3. 语文作业量大、作业设计不合理、校外辅导班布置的作业多。调研数据显示,由于课程作业多导致语文学习兴趣不高甚至厌恶语文学习的小学生比例是53.3%,初中生比例是 53.7%。国家监测数据显示:四年级学生每天完成学校语文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超过 1 小时的比例为 16.6%,八年级学生超过 1.5 小时的比例为 3.4%,上述数据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但是,四、八年级学生每周都有校外辅导班老师布置的与语文有关的作业的比例为 39.9%、21.3%,高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此外,学生普遍反映语文作业形式单一、机械重复作业偏多、针对性不强,无法很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 学生课外阅读量相对不足,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能力偏低。国家监测数据显示:学生的课外阅读习惯与语文成绩呈正向相关关系。尽管我区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阅读重要性,部分学生已经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但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相对不足,56% 的学生在初中阶段只读不超过 10 本书,只有一成学生认为自己初中阶段可以阅读超过 20 本文学名著。初中语文部编版教材必背古诗文为 73 首,能够背诵 50 首以上古诗的学生仅有 41.5%,并且学生很少会主动涉猎识记课外诗文。另外,老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主要以自主阅读课为主,专门开设的阅读指导课相对偏少,学生参加阅读分享活动绝大部分是班级形式分享,缺少校级、区级等更大平台。
 
(二)学生的艺术素养与全市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艺术教育质量亟须进一步提高
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四、八年级学生音乐纸笔测试成绩分别低于全市平均分48 分、36 分,美术纸笔测试成绩分别低于全市平均分 27 分、13 分,音乐选唱歌曲演唱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低于全市 8.9、9.8 个百分点,美术绘画创作与表达能力达到中等及以上水平的比例分别低于全市 2.4、0.7 个百分点。上述结果主要可能是由于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
 
1. 学校对艺术教育尤其是课程开设的重视程度不够。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四年级平均艺术周课时数应为 3 节,八年级应为 2 节。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四年级艺术周课时数未达到上述要求的学校比例为 8.5%,不足一半的四、八年级学生反映音乐、美术课从未被挤占过,仅有四分之一的八年级学生反映期末期间音乐、美术课照常开设。实地调研发现,部分学校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站位偏低,未能从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度审视当前的学校艺术教育工作。部分学校的艺术教育实践路径不清晰、缺少整体规划,仅从学校艺术节或对外展示需要来开展工作,忽视了艺术教育课堂的主阵地作用。由于课时有限,部分艺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进度,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要求偏低,甚至存在艺术课堂上学生在下面做其他学科作业的现象。调研中也发现,大部分学校九年级不开设艺术课程。
 
2. 艺术教师的专业素养有待提高。监测结果显示,四、八年级音乐教师专业对口的比例分别为 88.9%、100%,学科专业能力较高的比例分别仅为 25.4%、29.1%,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示范演唱的比例分别为 81.9%、84.1%;美术教师专业对口的比例分别为 100%、60.1%,学科专业能力较高的比例分别仅为 3.4%、15.3%,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示范画画的比例分别为 69.6%、76.1%,上述多项数据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实地调研发现,大部分艺术教师第一学历是中师、专科或地级市本科,第一学历为“双一流”大学或部属师范大学的教师比例偏低,且年轻教师占比高,教学经验缺乏,公办学校非正编教师、民办学校教师流动性大,职业归属感低。同时,艺术教师专业素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舞蹈专业背景的教师不会乐器,不太会深入分析器乐曲,器乐专业背景的教师不会深入分析歌剧等,音乐教育的综合专业知识不够精湛,导致教学方式单一且不够深入,影响学生的音乐素养。由于区级层面暂时没有音乐学科专职教研员,导致音乐教师缺乏区域交流平台,与区内外交流互动较少,教师个人的教学研究及专业发展路径不清晰。此外,音乐、美术教师普遍对课程标准理解不深入,重技能轻知识,对学科教学内容要求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把握不够,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实施能力欠缺。
 
3. 家庭艺术教育资源偏少、缺乏艺术氛围,对学生艺术学习的支持力度较低。监测结果显示,四、八年级学生家庭艺术资源较丰富的比例分别仅为 8.8%、9.2%,家庭艺术氛围较好的比例分别仅为 9.9%、8.2%,家长对艺术学习支持度较高的比例分别仅为 13.1%、9.8%。实地调研发现,目前区内中小学生源中非深圳户籍占比较大,学生所处的家庭教育环境相对较差,家长从事职业多为个体经营或工厂流水线工种,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艺术素养不高,家庭艺术教育氛围缺失。同时,由于现有考试评价制度影响,多数家长认为艺术学习可有可无,并且会影响“主科”学习成绩,不愿意对孩子的艺术学习投入过多。学生获得的艺术知识主要来自于学校课堂,课外拓展延伸学习较少,艺术学习活动也不够丰富,跟市内其他区域的学生相比,家长无论是时间还是金钱投入都相对偏低。

(三)教师培训、校本教研针对性和系统性不够完善,制约着教师专业水平提升
监测结果显示,我区教师本学年参与各级各类培训的比例相对较高,但是四、八年级语文教师参与培训的学时平均分别为 43.3、39.8 学时(通常 40~ 60 分钟为 1 学时),均低于全国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艺术教师的培训存在类似状况。同时语文、艺术教师普遍反映当前培训存在的两大问题是:培训偏理论、对实践指导性较差,培训时间与工作安排冲突,此外,语文教师还认为培训形式单一,艺术教师还认为培训次数太少。
 
对语文教师深入调研发现,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有参加培训的意愿,但是67.2% 的小学语文教师、87.5% 的初中语文教师认为培训时间安排不合适。目前教师培训主要是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缺乏讲与听的互动,部分讲座内容与当前语文教学实际脱节,我区语文教师普遍面临教材解读、教学内容设计等方面困惑,但是多数专家讲座缺乏实操性。不同年龄教师面临的培训问题也不一致,5 年以下教龄的教师比例高,学科知识和教学知识欠缺,参与培训次数较少;20 年以上教龄的教师具有丰富教学经验,这部分教师教学观念与当前课程改革理念存在一定差距且有职业倦怠情绪,参与培训积极性不高。
 
对艺术教师深入调研发现,部分国家级、省级培训有名额限制,年轻艺术教师获得培训的机会少。初中与小学的艺术学科知识体系存在差异,但近几年的大多数培训活动将中小学放在一起进行,培训内容多以小学为主,培训形式多以讲授为主,缺乏跟进指导,不利于教师对问题进行反思分析,难以将所学理论应用到教学实践中。艺术教师除了上课之外,往往还承担社团训练、各级各类教师与学生竞赛、校园文化建设等任务,参与培训的时间精力难以保障。
 
除上述外,当前光明教育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承担全区教师培训管理工作的区教科院成立不足两年,教科研人员配置还不够全面,针对全区层面教师培训工作的顶层设计尚未进入实施阶段。部分学校属于新建校或改扩建校,学校内部的校本教研制度还不够完善。

(四)教师的非教学性工作时间长、内容杂、任务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监测结果显示,我区四、八年级班主任平均每天在校时间分别为 10.9、11.7个小时,工作时间总时长分别为 15.8、14.9 个小时,用于教学性工作的时间分别为 8.5、7.54 个小时,用于各类非教学性杂务工作的时间为 3.8 个、3.5 小时。教师普遍反映“完成各级各类非教学类学习任务”“完成各级各类书面材料、填写表单、统计数据”“迎接检查、督导、评估”对正常教育教学的负面影响很大。50% 以上的班主任反映没有足够时间备课,60% 以上的班主任反映没有足够时间提高专业化水平(教研、培训、进修、继续教育等)。
 
实地调研发现,语文教师群体偏年轻,大多承担班主任工作,学生管理经验不足,班主任工作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用于研究教学的时间被严重挤占,时常处于疲于应付状态,同时承受着工作和生活双重压力。尤其是临时性事务多,许多通知安排来得突然,经常打乱工作计划安排。艺术教师工作量大但是收入普遍偏低,例如,一所有着 47 个教学班的学校,仅配有 3 名美术教师,5 名音乐教师,远不能满足学校艺术教学的正常需求。艺术教师负责的活动、比赛、展演等占用大量时间却没有作为其绩效工作量核定时间,80% 的艺术教师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满意,学校艺术教师岗位薪资低,缺乏吸引力导致教师流动性大。

(五)部分学校还存在语文周课时超标、艺术教育资源利用率偏低等教学不规范问题
监测结果显示,我区所有学校的八年级语文周课时数都符合教育部规定,但四年级语文周课时数超过教育部规定的学校比例为 65.3%,高于全市 35.5 个百分点。实地调研发现,以下因素可能导致了上述结果:①大部分语文教师承担了早读、午练及班主任工作。②个别临时活动的代课任务都是由班主任或语文教师承担。③大部分民办学校语文教师承担两个班级的教学任务。
 
另外,监测结果还显示,我区中小学校艺术教学资源的配备情况较好,但是使用效率还有待提升。例如:初中配备音乐专用教室的学校比例为 100%,但是仅有 60.1% 的初中音乐教师经常使用音乐教室。实地调研发现,部分学校功能室前期规划及使用不合理,特别是新建学校或者旧改学校在功能室装修改造过程中效率低、工期长,导致功能室较长时间无法使用。还有个别学校功能室设计不合理,所在班级与专业功能室距离较远,教师为节省时间或图方便,直接在本班课室上课。
 
四、对策与建议

根据光明区监测结果数据和实地调研分析结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期为提升全区义务教育质量提供对策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引领学校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成长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 2020 年 10 月颁布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发〔2020〕19 号),对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做了顶层设计、全面部署。教育部等六部门于 2021 年 3 月制定印发了《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教基〔2021〕3 号),对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制定了详细的评价标准及考查要求,列举了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贯彻落实上述方案指南,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推动我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抓手。
 
首先,全社会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水平作为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其次,党委政府部门要加强全区教育改革顶层设计,立足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高品质教育战略定位,系统推进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市委关于教育改革的决策部署。切实承担起领导、协调、指导、督促中小学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职责。
 
再次,教育管理部门要积极推动教育体制改革,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定位,完善学校评价标准,健全学校办学质量保障制度,给予学校尤其是民办学校、薄弱学校更多资源支持,帮助学校提高办学质量;要积极推进考试评价制度改革,探索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所设定的全部科目纳入学业水平考试、综合素质评价考核体系,引导学校严格落实课程设置方案,开齐开足各类课程;给予学校更多的办学自主权,严格控制对中小学校的各种评价和检查事项,切实减轻校长、教师的工作压力。
 
最后,学校要自觉遵守办学基本规范,如: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齐开足开好德育、体育、艺术、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教学等课程,严控学生作业时间、保障睡眠时间,减少考试频次、禁止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按成绩进行排名,不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指标,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和学生学业负担。通过一系列举措切实推动教育评价改革,扭转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素质等片面办学行为,引导学校健康发展,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健康发展。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持续推动破解教师专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为办好义务教育奠定重要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因此,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抓手。
 
首先,政府管理部门要加强顶层设计,从制度上明确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和职业地位,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师倾斜,加大音乐、体育、美术、心理健康教育等紧缺学科教师招聘力度,不断提高教师待遇,从政策和待遇上让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民办学校教师、公办学校非正编教师等教师群体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其次,教师发展中心要加强对我区中小学教师队伍特点的专项研究,有针对性地解决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瓶颈问题(如:教师培训、生涯规划、职称评定等),帮助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寻找适合自己专业发展的道路,逐步建立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的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加强对教师培训研究力度,切实找准不同群体(如:初入职教师、骨干教师、名师、教研员等)教师专业发展的痛点和需求,在培训内容和形式上寻求突破,开展系列化专题培训,不断提高教师培训实效性,制定适应新时代光明区教育发展需求的教师梯队攀升体系。加强区域研训队伍建设,借力区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面向全国引进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教师。进一步加大区内各学科尤其是薄弱学科的名师培养力度,为其提供多维度、全方位专业发展平台,充分发挥区内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建设一支能够支撑光明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训队伍。
 
再次,要完善区校两级教研工作体系。区级教科研工作要坚持以学校为基地开展各项研究,为学校校本教研提供专业支持和指导。强化校本教研,加强各学科教研组织建设,完善运行机制,赋予校内管理职能,激发教研组织活力。校本教研活动要基于教学实际问题,加强对学法、教法的研究和改进,使教育政策、课程理念、教学理论能够转化为实践成果,解决教育教学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最后,要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专题讲座、相关课程、心理辅导等),提高教师自我调控能力,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三)强化课程教学研究,提高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育人能力
校长课程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课程改革能否按照预定目标推进,教师育人能力则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健康发展,二者共同作用关系着课堂教学改革能否顺利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和教师育人能力是提高全区教育质量的关键抓手。
 
首先,区教科研部门要针对全区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课程教学关键问题(如:新课程方案背景下,学校如何进行课程体系建设?新课标、新高考、新中考背景下,教师如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备课、课堂教学、布置作业、设计考试测验等?教师如何将德育融入学科教学,发挥学科育人功能?教师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如何提升语文教师的阅读指导能力?如何提升艺术教师的学科教学专业能力?等等)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要加强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加强对薄弱学校(如:民办学校)和薄弱学科(如:体育、艺术、劳动教育等)的课程与教学研究,加强对特殊群体(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学研究等,针对上述一系列关键问题,提炼切实可行的解决思路与策略,并结合学校和教师的现实需求,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
 
其次,校长要切实做好学校课程改革的引领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课程领导力。第一,转变管理理念,再塑角色定位,不断加强自身课程相关知识的学习,逐步完成由传统行政领导者向专业课程领导者的角色转变;第二,以学校课程计划和课程目标制定为切入点,带领全校教职员工努力打造体现学校育人理念的课程愿景,绘制全校成员共同期待的学校课程发展蓝图,并将这一蓝图作为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而引导学校管理工作和教师教学活动朝着课程目标推进,提升校长的课程规划能力;第三,以推进校本教研、建立学习型的课程改革团队,积极贯彻落实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校长的课程研究与实施能力;最后,以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为手段,充分挖掘整合、有效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提升校长的课程开发能力。
 
最后,教师要切实做好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能力。第一,教师应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准确把握新课程改革教育思想,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的全面健康来发展这一目标开展教育教学;第二,应坚持问题导向,对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如:课标解读、教材分析、评价设计、学科育人、班级管理等)积极开展行动研究,结合工作实际和学生发展现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找到适切的解决办法,有针对性地开展改进行动;第三,教师应该积极组建以育人能力提升为核心的发展共同体或教研组,通过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之间相互学习、共同研究,提高育人能力。
 
(四)重视中小学生家庭教育,构建家庭教育服务机制,畅通家校沟通渠道,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家庭是社会最小的单元,是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当前,非深圳户籍人员子女在光明区学生群体占有相当大比例,家庭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要充分发挥好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形成家校教育合力。
 
首先,家长要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一方面,家长要不断更新家庭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和成才观,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及时了解孩子内心需要和发展特点,尊重孩子个性和合理需求,创设适合自己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情境,用正确的思想、方法、行动教育引导孩子。另一方面,家长要端正家校沟通的态度,明确家校沟通的目的,充分尊重、信任学校和教师,避免相互挑剔指责,积极主动参与家校沟通工作,增强家庭教育的有效性。
 
其次,学校要积极做好家校沟通的机制建设,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第一,要完善家校沟通形式,丰富家校沟通内容,充分发挥见面式沟通(如:家长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和非见面式沟通(如:书面、电话、短信、网络等)各自的优点,优化组织形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以往“家校沟通主要沟通学习成绩,家长会是成绩通报会”的片面做法,将学生的身心健康、兴趣特长、品德行为等全部纳入家校沟通的内容范围。开设家长学校,设置系统性学习内容,定期组织家长培训,提高认识。第二,要提高教师的家校沟通能力,充分发挥教师在家校沟通中的引导作用,在教师的岗前教育和在职培训中增设相关内容,使教师掌握科学有效的家校沟通方法。第三,要提升家长参与家校沟通的积极性。定期举办家长培训讲座和开展咨询服务,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举办家长经验交流会,通过优秀家长现身说法、案例教学发挥优秀家长示范带动作用。此外,完善制度建设,加强对家校沟通的管理。将家校沟通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规划,健全家校沟通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辅之以科学、完整的监督和考评体系,促使学校、教师和家长积极参与家校沟通,充分发挥家校教育的合力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五)强化教育教学督导,保障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教育督导在督促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政策、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强化区域教育教学督导工作,能够有效保障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首先,基于新时代基础教育改革总体部署,进一步完善学校督导的政策和标准,对学校开展经常性督导,引导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坚持问题导向,基于国家监测和实地调研发现的问题,重点督导学校的课程开设、课堂教学、师资配备、资源配置、教师减负、家庭教育等突出问题指导学校建立自我督导体系,优化学校内部治理,规范办学行为。
 
其次,加强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改革,坚持正确的教育质量观,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依据国家制定的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指南,定期开展监测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指导学校做好整改工作,引导社会尤其家长理性看待学生发展,为学校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最后,强化督导问责,对教学督导和质量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向学校提出整改建议,督促进行限期整改,对整改不到位、不及时的学校实施问责,确保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在学校落地生根。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