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在深圳捡钱
作者:王国华 来源:《街巷志:深圳体温》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1-12 人已围观
前言:茂子是我的朋友,她有一个癖好:捡钱。当她给我讲起自己的故事时,我感觉这是一个巨大的隐喻,于是要将其经历写出来,并采取了第三人称。这样,我成了一个站在旁边打量的人,而茂子成了那个“我”。
太阳每天都那么热。下雨的时候,太阳就躲走。不下雨的时候,它立刻挂出来。下雨的日子少一些,不下雨的日子多一些,所以太阳挂在天上的日子居多。
阳光洋洋洒洒地飘落,砸在密密的树叶上,四处乱溅,掉在地上,就成了钱。
走在深圳街头的茂子,总能捡到钱。
刚到深圳那一个月,一汇入密密麻麻的人群,茂子就感觉上不来气。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这么多人,随便一条街道都比家乡那个小县城的人多得多。所有人形成一条河流,又卷着所有的人往前走。
他们忙忙碌碌的脚步,踩踏着各种想法。有人在想中午吃什么。有人想着明年该买辆车了,但摇号太难。有人在猜测客户的心理预期。有人为孩子的上学问题焦躁。有人盼着来一场雨,让天气凉快一些。
把这些思路理清,茂子就不那么紧张了。茫茫人海,各司其职。他们挣钱,我捡钱。和谐社会。
第一次捡钱是什么时候?茂子想不起了。她的微信朋友圈里直接从第五次记起。“今天我捡了五角钱硬币。一种新的生活开始了。”此前她几次在路边,在租住的农民房的楼梯上看到零钱,像其他路人一样,无视地走过去了。现在谁还肯为一两角钱的钢镚儿弯腰。
但看见纸币她心里还是会犹疑一下。在她的概念里,纸币比钢镚儿稍微尊贵些。钢镚儿好像是送快递的,纸币好像是收银员,一个风里来雨里去,一个傲娇地站在柜台后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虽然他们都是打工的。
那些丢掉的钱币如同突兀的野草,一次次闯入眼睛,茂子有了想法。为什么人们都视而不见呢?钱丢了,得有人捡才对啊。如果没人捡,就像垃圾没人清理,这个世界得脏成什么样子。
茂子去过一些景点,经常看到水池里的硬币,很厚的一层。一定有人策划了这件事,并定期捡拾。若真的任硬币积累起来,很快就会把水池淹没了。那些零散的硬币仿佛是对游客的一声声召唤,来呀,别人都丢进来了,你也该丢一个才对。
景点里的硬币是勾引游客的噱头。而街头的钱币是实实在在丢掉了。任其风吹日晒,简直是对劳动者的漠视。矿工辛辛苦苦把矿石从地底下挖出来,造币厂的工人辛辛苦苦将其打磨成精巧的模样,银行又把它们送到一个又一个消费者手中。它带着那么多人的体温,收藏了那么多人的酸甜苦辣。一朝丢进水坑和绿化带旁边,它就会渐渐腐烂,成为一块毫无用处的金属。别看它显得很硬,腐烂起来也很快。一个硬币不想活了,说死就会死,远比我们人类死得快。哀莫大于心死。茂子在路边就捡过一个已烂了一半的硬币。这得经过多大的打击,心里有多少难言的悲伤,才会如此义无反顾。
从那时开始,茂子决定把它们捡起来,见一个捡一个。有个鸡汤故事说,一个孩子在海边捡起被潮水冲上岸的鱼,一条条扔进大海里。有人劝他停止这种犯傻行为。你捡不完的,九牛一毛。孩子说,起码被扔进海里的那条鱼在乎。
茂子想,深圳就像一个大海,我在海边捡鱼。那么多没有犯错的钱,被无辜地抛弃,掉进生活的阴影里。自己捡起来的这一个,被清洗成一个崭新的硬币,重新流入市场,从一只手中递到另一只手中。它将获得新的生命。从前一任主人身上掉下来时,相当于在生命的悬崖边上晃了一下,被茂子拉了一把,再次回到了阳光下。它将会更加珍惜接下来的日子,一次次完成自己的使命,无论被当成买水果的零钱还是买白菜的零钱都无怨无悔。
茂子忘记了是从哪本书上读到的,说一个人一辈子似乎做了很多事,但能留下的,让人记住的,也就一两件。这一两件事就成了某人的符号。匆匆忙忙,奔波劳碌,最终贴上这个标签,这一辈子就可以完结了。有人一辈子的符号是种稻子的农民。有的人开收割机。有人是电工。村东边那个姓黄的人死了,大家就说黄电工死了。他这一辈子干的所有事,被“电工”两个字简单粗暴地概括。有人更惨,一辈子连个标签都没有,死的时候和蚂蚁一样平庸、落寞。
茂子想,将来被人说起来,我捡了一辈子钱,是不是大不同?
捡钱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时常低头看一下地面就行了。行人走路的时候,基本都是看前方的空气和空气中的事物。没人看天和地。天上除了蓝色,只有太阳和云彩。云彩太浮,太阳太燥。看久了心里发慌。还有偶尔掠过的一只飞鸟,坏坏地扔下一摊鸟粪。地面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世界。它会强烈吸引你的注意力。小孩子低着头走路,一头撞在树上。年轻的妈妈气得数落他。她哪里知道孩子已经沉迷于脚下那来来往往的蚂蚁群,几片无缘无故落下来的绿叶,一条急于拱出地面的树根,一块小小的石子,和石子旁边的一个硬币。一声怒喝,被妈妈打断思路的孩子,“噔噔噔”地跑开了。硬币叹了一口气,继续等待。直到另一个低头刻意寻觅钱币的人,一个四十多岁,清清爽爽,白白净净,留着齐耳短发的女人远远地走来。她是深圳的闯入者,如今已是将深圳浸入骨髓的一分子。她的身影渐渐笼罩了它。它用尽力气,闪了一下光。
移动支付,持一个手机万事皆行,身上带现金的人越来越少。再过些年,人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带钱。零钱用处就更少。好在这会儿人们还有一点惯性。
“今天捡到一元钱,第三十八次捡钱。”茂子把这些记下来,按次序发在朋友圈里。一角,五角,一元。越往后,她的态度越认真。有时还发点小感慨:“一角钱价值不大,然而捡钱的感觉真的很好。我开心,我记录。”
茂子一直大大咧咧,甚至是没心没肺。当年她从师范学校毕业,等待分配的那几个月,住在县城的哥哥家。做完饭忘记把燃气关掉。新婚嫂子发现的时候,燃气塑料管已经烧煳了半边。哥哥和嫂子吓出一身冷汗。还有一次,她发现自己的存折不见了,没敢告诉嫂子,自己到银行悄悄挂了失。嫂子翻找资料,在一本书中看到她的存折,递给她时她也没敢说出真相,怕哥哥嫂子笑她马虎。
太阳每天都那么热。下雨的时候,太阳就躲走。不下雨的时候,它立刻挂出来。下雨的日子少一些,不下雨的日子多一些,所以太阳挂在天上的日子居多。
阳光洋洋洒洒地飘落,砸在密密的树叶上,四处乱溅,掉在地上,就成了钱。
走在深圳街头的茂子,总能捡到钱。
刚到深圳那一个月,一汇入密密麻麻的人群,茂子就感觉上不来气。不知道从哪里来的这么多人,随便一条街道都比家乡那个小县城的人多得多。所有人形成一条河流,又卷着所有的人往前走。
他们忙忙碌碌的脚步,踩踏着各种想法。有人在想中午吃什么。有人想着明年该买辆车了,但摇号太难。有人在猜测客户的心理预期。有人为孩子的上学问题焦躁。有人盼着来一场雨,让天气凉快一些。
把这些思路理清,茂子就不那么紧张了。茫茫人海,各司其职。他们挣钱,我捡钱。和谐社会。
第一次捡钱是什么时候?茂子想不起了。她的微信朋友圈里直接从第五次记起。“今天我捡了五角钱硬币。一种新的生活开始了。”此前她几次在路边,在租住的农民房的楼梯上看到零钱,像其他路人一样,无视地走过去了。现在谁还肯为一两角钱的钢镚儿弯腰。
但看见纸币她心里还是会犹疑一下。在她的概念里,纸币比钢镚儿稍微尊贵些。钢镚儿好像是送快递的,纸币好像是收银员,一个风里来雨里去,一个傲娇地站在柜台后面,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虽然他们都是打工的。
那些丢掉的钱币如同突兀的野草,一次次闯入眼睛,茂子有了想法。为什么人们都视而不见呢?钱丢了,得有人捡才对啊。如果没人捡,就像垃圾没人清理,这个世界得脏成什么样子。
茂子去过一些景点,经常看到水池里的硬币,很厚的一层。一定有人策划了这件事,并定期捡拾。若真的任硬币积累起来,很快就会把水池淹没了。那些零散的硬币仿佛是对游客的一声声召唤,来呀,别人都丢进来了,你也该丢一个才对。
景点里的硬币是勾引游客的噱头。而街头的钱币是实实在在丢掉了。任其风吹日晒,简直是对劳动者的漠视。矿工辛辛苦苦把矿石从地底下挖出来,造币厂的工人辛辛苦苦将其打磨成精巧的模样,银行又把它们送到一个又一个消费者手中。它带着那么多人的体温,收藏了那么多人的酸甜苦辣。一朝丢进水坑和绿化带旁边,它就会渐渐腐烂,成为一块毫无用处的金属。别看它显得很硬,腐烂起来也很快。一个硬币不想活了,说死就会死,远比我们人类死得快。哀莫大于心死。茂子在路边就捡过一个已烂了一半的硬币。这得经过多大的打击,心里有多少难言的悲伤,才会如此义无反顾。
从那时开始,茂子决定把它们捡起来,见一个捡一个。有个鸡汤故事说,一个孩子在海边捡起被潮水冲上岸的鱼,一条条扔进大海里。有人劝他停止这种犯傻行为。你捡不完的,九牛一毛。孩子说,起码被扔进海里的那条鱼在乎。
茂子想,深圳就像一个大海,我在海边捡鱼。那么多没有犯错的钱,被无辜地抛弃,掉进生活的阴影里。自己捡起来的这一个,被清洗成一个崭新的硬币,重新流入市场,从一只手中递到另一只手中。它将获得新的生命。从前一任主人身上掉下来时,相当于在生命的悬崖边上晃了一下,被茂子拉了一把,再次回到了阳光下。它将会更加珍惜接下来的日子,一次次完成自己的使命,无论被当成买水果的零钱还是买白菜的零钱都无怨无悔。
茂子忘记了是从哪本书上读到的,说一个人一辈子似乎做了很多事,但能留下的,让人记住的,也就一两件。这一两件事就成了某人的符号。匆匆忙忙,奔波劳碌,最终贴上这个标签,这一辈子就可以完结了。有人一辈子的符号是种稻子的农民。有的人开收割机。有人是电工。村东边那个姓黄的人死了,大家就说黄电工死了。他这一辈子干的所有事,被“电工”两个字简单粗暴地概括。有人更惨,一辈子连个标签都没有,死的时候和蚂蚁一样平庸、落寞。
茂子想,将来被人说起来,我捡了一辈子钱,是不是大不同?
捡钱没什么技术含量,只要时常低头看一下地面就行了。行人走路的时候,基本都是看前方的空气和空气中的事物。没人看天和地。天上除了蓝色,只有太阳和云彩。云彩太浮,太阳太燥。看久了心里发慌。还有偶尔掠过的一只飞鸟,坏坏地扔下一摊鸟粪。地面却是一个相当复杂的世界。它会强烈吸引你的注意力。小孩子低着头走路,一头撞在树上。年轻的妈妈气得数落他。她哪里知道孩子已经沉迷于脚下那来来往往的蚂蚁群,几片无缘无故落下来的绿叶,一条急于拱出地面的树根,一块小小的石子,和石子旁边的一个硬币。一声怒喝,被妈妈打断思路的孩子,“噔噔噔”地跑开了。硬币叹了一口气,继续等待。直到另一个低头刻意寻觅钱币的人,一个四十多岁,清清爽爽,白白净净,留着齐耳短发的女人远远地走来。她是深圳的闯入者,如今已是将深圳浸入骨髓的一分子。她的身影渐渐笼罩了它。它用尽力气,闪了一下光。
移动支付,持一个手机万事皆行,身上带现金的人越来越少。再过些年,人们都不知道为什么还要带钱。零钱用处就更少。好在这会儿人们还有一点惯性。
“今天捡到一元钱,第三十八次捡钱。”茂子把这些记下来,按次序发在朋友圈里。一角,五角,一元。越往后,她的态度越认真。有时还发点小感慨:“一角钱价值不大,然而捡钱的感觉真的很好。我开心,我记录。”
茂子一直大大咧咧,甚至是没心没肺。当年她从师范学校毕业,等待分配的那几个月,住在县城的哥哥家。做完饭忘记把燃气关掉。新婚嫂子发现的时候,燃气塑料管已经烧煳了半边。哥哥和嫂子吓出一身冷汗。还有一次,她发现自己的存折不见了,没敢告诉嫂子,自己到银行悄悄挂了失。嫂子翻找资料,在一本书中看到她的存折,递给她时她也没敢说出真相,怕哥哥嫂子笑她马虎。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