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光明区名师工程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作者:张静茹 来源:光明区教育发展报告(2021)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1-16 人已围观

【摘要】2020 年 12 月深圳市光明区启动基础教育系统“薪火·PICK UP 名师工程”,本文采用文本分析、问卷调查、深度访谈等方法,真实全面地了解光明区名师工程的实施状况。光明区名师工程实施一年以来,行政部门高度支持,保障措施需进一步细化;名师队伍初步搭建,分布结构有待优化;名师培养路径清晰,综合素养还需提升。

【关键词】名师工程;名师工作室;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队伍建设

2018 年 1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首次出台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政策文件,提出大力振兴教师教育,不断提升教师专业素质能力。2020 年 11 月,广东省教育厅等四部门出台《广东省新时代教师发展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提出“健全分层分类递进式中小学教师发展体系,造就一批业内认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2021 年 1 月 10 日光明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大会召开,会议上提出要以超常规的速度,加快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高品质教育,要有一批有能力、有水平的名师。2020 年 12 月光明区启动基础教育系统“薪火·PICK UP 名师工程”,认定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名师、名师培养对象共 913 名,2021 年 5 月 13 日举行光明区名师工作室(微团队)授牌仪式,正式启动名师工作室及名师微团队。
 
然而,光明区正处于城镇化转型期,光明区原本基础教育质量薄弱,名师数量偏少。新评选出的名师及名师培养对象能否建立起有效的学习共同体?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名师如何在各自的水平上得到成长?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光明区名师工程的实施效果,对于光明区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建设也至关重要,本文在名师工作室及名师微团队启动初期进行调查研究,真实全面地了解光明区名师工程的实施状况,并对后续的名师培养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一、光明区名师队伍结构

1. 名师人数创新高。
首批“薪火·PICK UP 名师工程”共评选出名师 224 名,从中优选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 43 名,同时评选出名师培养对象 689 名,另有博士教师 9 名。224名名师包括名校长 3 名,教育科研专家 4 名,德育名师 47 名,学科名师 170 名,在管理、科研、德育、教学四个领域全面实现名师领航(图 5-1)。43 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包括名校长工作室主持人 3 名,教育科研专家工作室主持人 1 名,学科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共 24 名(图 5-2)。上一届名师工程共评选出中小学名师和名师培养对象 143 名,本届同比增加约 5.4 倍。
 
 
2. 名师类别创新意。
光明区结合区域实际,创造性地进行拓展,将名班主任拓展为德育名师,德育名师包括名班主任和名德育干部(含少先队辅导员、共青团辅导员、德育主任、德育副校长等),将德育名师序列化,以期通过名师领航,筑牢“立德树人”根基。(本次 47 名德育名师中包括名班主任 14 名,名德育干部 33 名。)同时,为打造与“世界一流科学城”相称的科技教育特色,光明区在学科名师序列中,增加了科技创新教育名师。
 
3. 各学科学段全覆盖,分布不均衡。
学科类名师及名师培养对象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语文、数学、英语等各学科,每个学科都有名师工作室,引领各学科进行专业研究和教师发展。但是各学科的名师数量也存在不均衡现象:已有的名师工作室多集中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而诸如政治、地理、化学、科技创新、综合实践、特殊教育等偏少,各学科名师及名师培养对象分布差异较大(表 5-1)。
 

4. 校际均衡还需加强,公办、民办差异显著。
虽然名师及培养对象总体数量充足,但是各学校间存在较大差异。个别学校名师较为集中,而一些学校在“每百名学生拥有县级及以上骨干教师数”这一指标上尚未达标,小学的校际差异达到 0.445,初中的校际差异达到 0.315(表5-2)。此外,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表 5-3),民办学校尚无教师入选名师,名师培养对象数量也严重不足。
 
 
二、光明区名师培养路径

区教育局于 2021 年 7 月发布了《光明区名师培养三年规划方案(试行)》。设计了名师三年培养的主要路径,包括发展规划、导师指导、集中培训、跟岗研修、课题研究、群组活动、自主研习、骨干培养、示范引领。

(一)以工作室为阵地
名师工作室最早公开出现于 2002 年的上海宝山区,教育局命名了首批 18 个名师工作室。随后,北京、重庆、杭州、昆明等城市都相继开展了“名师工作室”的实践。名师工作室领衔人都是优秀教师的代表,工作室的目的就是要发挥名师的示范、带头和引领作用,打造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提高全区高层次教师的水平和数量。
 
为了更好地发挥光明区名师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光明区实际,每位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建立名师工作室,每位名师建立名师微团队,开展名师阶梯培养。各类名师培养对象进入相应的名师工作室或名师微团队,接受并完成 3 年一个周期的培养(本文侧重于研究光明区名师工程整体实施状况,对名师工作室和名师微团队不做区分,故下文对名师工作室、微团队简称“名师工作室”)。

(二)以教研员为引领
教研员被称为“教师之教师”,通常由一线教师发展而来,有着高于一般教师的视野。教育部 2019 年 11 月 20 日印发《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提出教研员具备的五个条件:政治素质过硬、事业心责任感强、教育观念正确、教研能力强。 郭强(2020)把教研员的角色总结为学科教学研究者、引领者、评价者和统筹者。教研员是教师职后培训和教学研究的骨干力量,在推进课程改革、指导教学实践、促进教师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区教科院在名师培养的路径中确定了教研员的头雁作用,让教研员发挥重要作用,参与、组织和领导本学科的名师参加研修以及开展活动培养名师培养对象。
 
(三)以群组活动为载体
在后疫情时代,大规模集中培训受到诸多限制,基于此,光明区教科院化整为零,将所有名师分为 4 个成长群(中学成长群、小学成长群、综合成长群、德育成长群)和 13 个学科组进行组织和管理,组长由教研员担任。不同学科不同学段可根据需求以及疫情要求进行学科组活动或成长群活动,必要时又可以合并开展活动,极大程度提高了活动组织的灵活性。
 
(四)以课题研究和名课研发为着力点
工作室活动需要有着力点,应当以某项具体项目为运转载体,在培养周期内围绕这个项目展开相应的工作室活动,工作室成员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学习并获得成长。光明区教科院以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为着力点推进名师的培养。一是课题研究,2021 年光明区区级规划课题专门开辟了名师专项课题,共评出了 43 项。二是名课研发,要求各工作室(微团队)主持人和每位骨干类培养对象每学期各开发一节名课,每位新秀类培养对象每学年开发一节名课,截至 2021 年底,光明区以名师工作室为单位已征集将近 200 节名课。
 
(五)以导师指导和任务驱动为推手
在区教育行政部门管理的背景下,区级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和成员均来自同一区域,有些甚至是同一学校,获取一线经验的途径趋于一致,受到区域化视野局限的影响。光明区教科院在设计名师发展路径时以顶层设计思维和学术前沿视野构建名师工作室的发展,面向市内外高等学校、教科研机构、省市名师进行遴选导师,按照 1:6 的比例,为每位名师配备 1 名导师指导。导师根据名师个性化发展规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程跟进名师专业指导活动,为指导对象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和对话机会,引领、促进名师人生境界和专业素养提升。导师指导又需要借助任务布置和完成来落地。2021 年暑假,光明区教科院与华东师大课程系联合培养光明区名师,采用“6 天集中研修 +3 个月有指导地完成作业”,在导师的指导下,实现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名师的转型发展,把名师团队的成长放在区域学科建设的高度来策划具体的培养策略。
 
(六)整合多方力量对名师成果进行培育
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最终需要通过成果提炼来实现。名师工作室需要生成可借鉴、可操作的教学经验、管理经验、育人经验、课堂样态,这就需要将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成果进行梳理、总结、凝练,形成从理念到实践的策略和从实践到理论的沉淀。光明区教科院在 2021 年 6 月启动了“光明区名校长办学特色培育项目”项目,对两位名校长的办学思想进行提炼和培育。

三、光明区名师工作室发展现状

(一)抓好队伍建设,志向引领为基础
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应以志同道合为原则组建团队,确立工作室理念、室训,建立规章制度,共同拟写发展规划。主持人要尽量吸纳有共同志向、共同愿景的成员加入到工作室,否则就很难坚持下去。本次名师工作室的组建以双方自愿为原则,培养对象提交申请,主持人进行审核确认。问卷调查显示 90.13% 的名师培养对象选择加入目前的工作室主要是出于欣赏主持人的专业能力。72.06% 的主持人选择目前的成员和学员加入工作室同样是由于认可对方的专业能力。“彼此熟悉”是双方选择的第二大原因。此外,也有 0.90% 的名师培养对象是由于意向工作室名额已满进行了调剂,26.47% 的主持人由于申请的人数和规定相差不大而选择成员(图 5-3、图 5-4)。总体而言,名师工作室的组建主要是基于成员和主持人之间的互相认可,这对于工作室活动的开展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在被问及“您对自己所在的工作室(微团队)目前比较满意的是”时,选择“和主持人及其他成员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的占比 43.95%,选择“和成员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的占比 72.06%,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有效的团队组建对工作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团队经验不足,主持人带队困惑多
80.88% 的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之前没有带工作室的经验,89.69% 的工作室成员同样没有相关经验,工作室团队在运行过程中遇到很多困惑,包括如何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动力、如何合理制定工作室的发展规划、如何利用外部资源促进工作室发展、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成员进行分层指导(图 5-5)。
 
 
1. 如何激发成员参与热情,保持发展动力。
35.29% 的主持人觉得如何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参与热情和动力是最主要的困惑。无论是青年教师还是骨干教师,都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职业倦怠,而职业倦怠一旦使教师的成长内驱力不足,自我发展主动性欠缺,就会直接影响工作室成员的参与热情和专业发展,所以怎样让老师们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如既往地在教书育人道路上保有教育情怀和理想信念,激情满满、能量满满地投入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中,实现教学力生长、科研力生长和课程力生长,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所有工作室主持人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与学校教育相比,成人教育更容易出现学习动力、学习意愿不足的问题。名师及名师培养对象应当不仅仅在教育教学能力上突出,也应当有较强的专业成长内驱力。宋洪鹏(2018)对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江苏、浙江等 14 个省(直辖市)的名师培养政策研究发现,绝大多数省份在评选标准中都没有提及申报者的学习意愿、自我发展需求等,仅有 2 个省份有所提及。光明区的名师及名师培养对象评审资格条件中也未提到“要有强烈的自我发展需求”。一方面,名师的选拔停留在“你要我成长”,而没有考虑是否“我想要成长”,这可能会成为工作室成员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另一方面,“名师”“骨干教师”等称号往往与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直接挂钩,这就导致是否有自我发展需求这一标准难以
真实有效地被评估并作为评审依据。
 
因此,在既定条件下如何激发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动力更为重要。美国成人教育学家马尔科姆·诺尔斯认为“学习过程的基本动力是学习者的经验”。名师工作室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成员已有的经验,改变以往以听课、评课、讲座为主的活动方式,通过案例分析、小组研讨、参与式研修、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参与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其进行经验反思,形成新的观念、升级认知方式和思维模式。

2. 如何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制定工作室规划。
26.47% 的主持人表示最困惑的是如何合理制定工作室的发展规划。工作室运行是否有效关键在于顶层设计,包括工作室的三年发展规划、努力的方向、实现的目标,以及实施路径和成效等方面。如果工作室主持人经验不多甚至是零基础,那么在顶层设计上就会缺乏科学性、准确性、有效性,而一旦工作室定位不准,就容易方向不明。除此之外,主持人还需要指导工作室成员制定个人的发展规划,因为每个成员的职业能力、职业愿景和发展需求不同,但是进入同一个工作室,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就需要在团队规划和个人规划之间找到平衡。本文对工作室整体的规划和成员的个人规划情况分别进行了调查。就工作室规划而言,对主持人的问卷调查显示 61.76% 的工作室已经制定了发展规划,另外 38.24% 的工作室尚未制定。然而对工作室成员的调查显示 14.8% 的成员不清楚自己所在的工作室是否有发展规划。就成员个人规划而言,69.96% 的成员加入工作室后制定了自己的发展规划,30.04% 的成员未制定个人发展规划,但是对主持人的调查发现 20.59% 的主持人不清楚成员是否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制定一个合理的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需要考虑教育主管部门、工作室成员和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的需求,同时要结合主持人自身的发展需求。任家熠、麦莉在《名师工作室:发展、问题与研修模式创新》一文中提出“应在参考工作室成员已有成果的同时针对成员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科研能力进行前测,针对每个人已有的研修水平和研修成果愿景二者之间的距离倒推研修计划”。 结合对于名师工作室发展规划和工作室成员个人发展规划的制定情况的调查来看,工作室主持人和工作室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信息差,团队规划和个人规划之间也有一定的脱节。
 
 
3. 如何利用外部资源,加强专家引领。
23.53% 的老师对如何利用外部资源促进工作室发展感到困惑。因为主持人大多是学校一线教师或中层干部,人际关系有限,而且很多时候工作室更多的是关注内部建设,这样就容易陷入闭门造车的境地,未能有效带动区域内教师更好成长,所以对于如何有效利用外部资源,如何引进专家指导,如何将工作室成果进行转化推广,实现校内外、区内外甚至市内外的辐射作用,都感到困难重重。刘穿石(2010)用“一个目标、两种价值、三个模块、四方支持”概括了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其中四方支持主要是“建立教育局、教研室、学校和高校为要素的组织、管理、服务系统”。 在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下,将教师发展中心、学校以及相关高校的研究力量进行整合。事实上名师也是有局限性的,
 
也需要成长与进一步提升。所以,如何引进外部资源,提高名师的引领能力,促进名师工作室发展,放大名师工作室功能,是教育行政部门需要进一步设计和实施的重要一环。
 
4. 如何侧重发展需求,加强分层指导。
14.71% 的主持人最大的困惑是如何针对不同层次的成员进行分层指导。工作室成员来自不同学校、处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经验和背景,他们带着让专业成长的美好意愿和教育追求加入工作室,主持人应该怎样做才能进行分层培养,实现针对性指导?怎样才能更好地结合每位教师的最近发展区来开展活动?针对“在名师工作室(微团队)中您最希望在哪方面得到提升”这一问题的调查同样显示了不同层次老师的需求各异。主持人最希望提升的是“凝练教学思想和成果”,选择该选项的主持人达到 57.35%(图 5-6);骨干教师最希望提升的是“科研能力”(38.71%);教坛新秀同样希望提升科研能力,但也有同等比例(37.5%)的人选择了“教学能力”;加入工作室的其他青年教师最希望提升“教学能力”,选择该选项的人数有 42.97%(图 5-7)。
 
 
区级名师工程旨在优化全区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发挥名师的骨干、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提高区域基础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名师工作室主持人的重要职责之一即带动和引领团队发展,包括名师的个人成长和工作室成员的成长。光明区每一个名师工作室平均有 1~ 2 位骨干教师、2~ 3位教坛新秀、5~ 10 名新教师或入职三到五年的青年教师。从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来看,有新手型、经验型、成熟型三个不同层次的成员。如何针对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在名师共同体的基础上实现主持人和成员最大化的成长,不仅是主持人需要思考的问题,也是区教科院在组织名师培训和培养活动中应当关注的重点和难点。
 
(三)活动陆续开展,形式丰富多样
全力总结了名师工作室主要的活动形式,包括以专家引领为基本形式的名师课堂教学示范、名师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名师课堂教学点评;以课堂诊断为基本形式的课堂教学诊断、调查与访谈、跨学科听课;以阅读、反思为基本形式的阅读活动、交流与反思;以任务驱动为基本形式的个性化目标制定、专题研究。
 
问卷显示研讨会和公开课是光明区名师工作室最受欢迎的两种活动类型,分别有 36.76% 和 32.35% 的工作室目前已开展这两种活动。名师工作室专题研讨会能够为工作室成员提供平等交流与对话的平台,能够充分调动工作室成员参与其中。邀请相关领域专家、学者就一定主题进行讨论,使得团体智慧大于个人智慧总和,是一种“众筹式”学习,在互相学习中共同提高。公开课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也是不言而喻的。郭华认为“公开课是对教师自己已有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系统化总结以及教学理想的一种清晰化表达”,“是教师把自身日常教学作为客体进行审视、研究、提升的过程,通过一节公开课的准备、实施和课后的交流与总结,教师的收获可能比上一个学期的日常课还要大”。除了研讨会和公开课以外,其他已开展的活动还有讲座、读书会、观展等。总体而言,名师工作室都已根据自身需求和特点开展活动。
 
(四)工学矛盾突出,工作室运行滞后
57.35% 的主持人表示目前工作室运行情况相对于计划比较滞后(图 5-8),主要原因是自身事务繁忙,抽不出时间(42.86%),还有 22.22%的主持人选择了“成员太忙,抽不出时间”这一原因(图 5-9)。
 
 
事实上,工学矛盾是各地名师工程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名师和名师培养对象都是学校的教学或行政骨干,担任着大量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部分老师还承担着毕业班的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已有的工作负担让他们很难投入到名师工作室的活动中。宋洪鹏对 14 个省份的名师培养政策研究发现有 3 个省份提出将名师工作室活动折合成一定的工作量,如“培养人选和对象根据培养计划和方案开设的公开课、示范课和专题讲座,以及开展帮扶等活动可根据各地实际折合一定工作量”,但是并没有明确减少实际工作中的任务量。 光明区在《光明区基础教育系统“薪火·PICK UP 名师工程”实施方案(试行)》中提出“学校要支持名师开展各项教育、教学和教研活动,将名师工作活动经费纳入学校经费预算”,明确要求学校对名师提供支持,但也没有关于工作量的规定细则。
 
四、总结与建议

光明区建区以来第一届名师工程顺利开展,教育行政部门高度支持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相继出台《光明区名师培养三年规划方案(试行)》《光明区名师工作室(微团队》管理办法(试行)》等文件,从顶层设计上保障了工作室活动经费、场所、制度建设等;名师队伍已初步搭建,名师及培养对象总体数量
 
充足,以志向引领、自愿互选为前提成功组建工作室;名师培养路径清晰,各工作室活动有序开展。但是,通过对光明区名师工作室(微团队)主持人的跟踪调查发现,在名师的分布结构、培养途径、保障措施上仍有提升空间。

(一)分布结构有待优化
名师分布呈现出在中学过度集中、主科过度集中、公办学校过度集中的现状,而这种现状的背后映射出现有的名师评选标准的倾向性。回顾《光明区基础教育系统“薪火 ˙PICK UP 名师工程”实施方案》中对各类别名师资格条件的规定“中学名教师应当聘任高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小学名教师应当聘任一级教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名师向中学和公办学校过度集中的现象。小学教师中高级职称的比例非常低,如果评审过程中未分别限定中、小学名额,那么小学教师在同等情况下竞争力会低于中学教师。民办学校在职称评聘上更是困难重重,这也解释了为何名师队伍中没有民办学校的身影。
 
由于在职称评聘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受到学校指标的影响,一些教学成绩优秀的教师可能由于“论资排辈”风气的影响而被拒于高级职称门外,从而与“名师”无缘。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重新审视教师职称和名师称号的关系,将名师称号作为职称评聘的加分项,而非将职称级别作为名师申报的限制项。放宽职称要求,有助于评选出真正师德高尚、业务扎实的优秀教师。此外,在申报名额的分配上,应考虑各学校、各学段的师生比,考虑各学科的教师比例,缩小校际差异,保证各学段、学科的均衡。
 
(二)名师素养还需提升
问卷调查显示本届名师在制定发展规划、激发成员热情、利用外部资源、分层指导成员方面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多数是各自学科领域的优秀代表,有着较高的学科素养,但是在带领团队方面的能力还有待提升,教育行政部门需要有针对性地对主持人进行培养和培训。一是开展专题培训,全面提升主持人的管理素养。通过目标管理、计划管理、过程管理、评价管理、情绪管理等主题内容的学习,引导主持人学会合理制订工作室计划和个人计划,激发和保持成员和学员的参与热情,指导成员和学员成长。二是举办学术沙龙,全面提升主持人的专业素养。主持人管理能力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其专业素养的不足,由于教育理论高度不够,对学科前沿的领悟不够,对国家、地区的教育政策了解不够,而在工作室管理和运营中缺乏底气和方向。因此加强对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专业素养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名师本身的成长,对工作室成员及学员的成长乃至于整个区域年轻教师的发展也至关重要。三是邀请专家指导,每 5~ 6位名师配备一位导师,全程跟踪指导主持人开展工作。发挥互联网的优势,导师随时随地进行指导,成员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三)保障措施仍需细化
工作室的建设与发展不仅需要场所、资金、人力等方面的系统支持,也需要制度上的保障。调查显示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工学矛盾,导致工作室活动开展滞后或效率不高。区教育行政部门应从制度上细化保障措施,为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参与工作室活动给予一定的教学工作量认定及继续教育学分认定,从而相应减少其他工作量。此外,应将工作室建设情况纳入学校的绩效考核工作中,为工作室主持人及成员在课题申报、职称评聘、评优评先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以此来激发和保持主持人及成员参与工作室活动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顾咸霜 , 肖其勇 . 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视域下优化名师工作室运行效能的路径探析 [J]. 继续教育研究 ,2021,No.266(10):17-21.
[2] 任家熠 , 麦莉 . 名师工作室:发展、问题与研修模式创新 [J]. 基础教育课程 ,2021,No.299(11):52-58.
[3] 郭俊奇 . 新时期我国名师工作室建设:经验、问题、对策 [J]. 教师教育论坛 ,2021,v.34;No.326(05):76-81.
[4] 童 富 勇 , 李 东 欣 , 杜 燕 萍 . 名 师 工 作 室 与 教 师 专 业 成 长 实 证 研究 —— 基 于 225 个 名 师 工 作 室 的 调 查 与 访 谈 [J]. 宁 波 大 学 学 报 ( 教 育 科 学版 ),2021,v.43;No.211(03):66-73.
[5] 郭强 . 新时代教研员的角色定位、能力素养及成长路径 [J]. 教师教育论坛 ,2020,v.33;No.319(10):34-36.
[6] 严必友 .“名师工作室”应因何而名 [J]. 华人时刊 ( 校长 ),2019,No.415(11):8.
[7] 宋洪鹏 . 中小学名师培养政策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基于我国 14 个省份名师培养政策的分析 [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 ,2018,v.32;No.144(05):8-13.
[8]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N]. 人民日报 ,2018-02-01(001).
[9] 韩爽 .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指向的名师工作室运行研究 [D]. 东北师范大学 ,2015.
[10] 刘 穿 石 .“ 名 师 工 作 室 ” 的 解 读 与 理 性 反 思 [J]. 江 苏 教 育 研究 ,2010,No.102(30):4-7.
[11] 全力 . 名师工作室环境中的教师专业成长——一种专业共同体的视角 [J].当代教育科学 ,2009,No.(13):31-34.
[12] 郭华 . 名师是怎样成长起来的——从对五位名师质的研究中谈起 [J]. 中国教育学刊 ,2008,No.184(08):31-34.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