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现代文化 现代文化
歌声的年轮
作者:深圳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来源:深圳文艺40年 责任编辑:chen 2023-02-07 人已围观
人们在歌声中回望,到那些承载着岁月印记的旋律中,细数这座城市的青春——
20世纪80年代的罗湖桥头,返乡探亲的港澳同胞手中拎着的三洋录音机,为这块最接近“外面的世界”的土地带来了最早的流行之声。在竹园宾馆茶座、香江凯旋门歌舞厅等当代中国最早的娱乐场所中,响起了电吉他、爵士鼓和内地听众闻所未闻的奔放歌声。
而今天,鹏城无处不飞歌。这座传奇之城的每一段历史,无不有一段与之相配的歌声来佐证。在《夜色阑珊》中品味那改革初期美好的憧憬;在《春天的故事》里重温那波澜壮阔的激情;听着《丁香花》的倾诉,体会那份清新的感动;和着《最炫民族风》的节拍,人们将欢乐簇拥。
深圳究竟“何德何能”,能够集聚起这样一个澎湃的声场?在这块被视为改革开放窗口的土地上,曾经蔓延过怎样的音乐风景?有心的人们不禁会抱着这份疑惑,细心倾听这座城市里涌动过的声韵。
从《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到《又见西柏坡》《走向复兴》,每到中国当代历史的重要时刻,总有来自深圳的歌声唱响大江南北,成为时代的重要印迹。从音乐剧《白蛇传》《卖火柴的小女孩》到《蝶》《酒干倘卖无》,许多崭新的音乐品种在深圳热土上生根发芽。
从80年代的黄格选、戴军、陈明、周峰,到新世纪的周笔畅、陈楚生、唐磊、姚贝娜、凤凰传奇,深圳为中国流行乐坛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生力军;从蒋开儒、王佑贵、姚峰,到唐跃生、田地、何沐阳,深圳让这些一流的词曲作家焕发了他们艺术的“第二春”。
历数深圳的飞歌年代,其历程正如一首一波三折的歌,在不同的时代,都显现出不同的亮点和色彩。大体上说,深圳流行音乐的兴盛与传播经历了4次嬗变,分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歌星输出”为特色的萌芽期;从1996年到2002年,以主旋律歌曲为特色的成长期;从2002年到2010年,以面向年轻一代的时尚流行音乐崛起为特色的全面兴盛时期;2010年后,以电子音乐、说唱乐、新民谣为代表的“新生代音乐”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初,特区百业待兴之时,深圳青年周峰的一首《夜色阑珊》,成为深圳飘向全国的第一首歌。随后他与张平合作,推出了《我是一只孤独的小船》。这两首歌成了深圳原创歌曲的闪亮发端。自此,依托于这里兴盛的歌舞厅文化和较早成熟的文化市场环境,一批有实力的歌手在这里崭露头角。
深圳的歌舞厅文化名冠全国,率先成熟的市场环境锤炼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流行歌手。吴涤清、李春波、黄格选、陈汝佳、戴军、陈明、潘劲东,这些日后赫赫有名的歌手,都在深圳得到了最早的音乐营养。自然,也留下了无数值得叙说的故事。他们相继从这里的小舞台走向全国的大舞台,深圳一度成为中国流行歌坛一线歌手的输送基地之一。
这是深圳音乐的第一波高潮。经过在深圳歌舞厅里“久经沙场”的淬火历练,这一批台风成熟、魅力四射的歌手成为1994年前后中国内地流行歌坛勃兴的主力。不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歌舞厅文化的转型,深圳流行音乐一度陷入低谷,能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歌手更是凤毛麟角。
1996年,一首旋律优美、角度独特的《春天的故事》,切准了时代的脉搏,传递着中国的呼吸,体现了深圳音乐人高度的政治敏感与大局意识。从这首歌开始,深圳的主旋律歌曲创作呈现出“井喷”之势。《灿烂阳光下》《走进新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又见西柏坡》《亲爱的中国我爱你》……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后都有精心的策划与词曲作家的呕心沥血。蒋开儒、王佑贵、姚峰、唐跃生、田地,每一位创作者都有满腔的话在音乐中倾吐。
这批唱响大江南北的主旋律佳作,令深圳音乐形成了第二波高潮,也奠定了深圳原创音乐的基础,形成了较具规模的词曲作者队伍。
进入新世纪,深圳的新移民和城市新一代逐渐成熟,为音乐文化的衍生提供了更适宜的气候与土壤。深圳市音协与深圳电台音乐频率适时推出了“鹏城歌飞扬——原创音乐十年推动计划”,启动了音乐工程。有了这样的条件,周笔畅、陈楚生、唐磊、姚贝娜、徐千雅、刘力扬、凤凰传奇、因果兄弟等新生代音乐人和歌手全面崛起。何沐阳、秋言、张祖嘉等流行音乐作者和制作人也成为深圳音乐的中坚力量。
当唐磊背着一把吉他来到深圳时,他只是一个非音乐专业出身但热爱音乐的大男孩。可是深圳没有因此漠视他的才华,在他考进深圳水务集团,生存得到保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深圳酒吧舞台上获得了一席之地。深圳电台音乐频率率先发现了唐磊的才华,屡屡在电波中放送他的作品。
在电台夏冰、刘洋等主持人的鼓励下,2004年,唐磊把自己制作的一首简朴的情歌小样传到互联网上,优美动听而且朴实真挚的歌声很快赢得了网民的追捧。这首歌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丁香花》,它的点击下载量超过了1000万次,成为中国网络音乐的一个奇迹。如今,唐磊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然而他在与作者的私下交流中还是由衷地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深圳都是我的家。”
如果说唐磊是移民到深圳的音乐人的代表,“超级女声”亚军、如今已站上歌坛一线的周笔畅则代表了从小成长在深圳的本土音乐力量。周笔畅6岁时就来到了深圳,从小学到中学,她汲取着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营养,她的演唱才华也受到了很多师长的注意与鼓励。周笔畅的父亲周中展说:“曾任深圳电台音乐频率总监的夏冰是第一个发现并欣赏笔畅唱歌的专业人士,他把笔畅介绍给深圳傲旗音乐的秋言,录制了她的第一首原创歌曲《多么的想你》。后来,笔畅拜深圳作曲家姚峰为师学习唱歌。深圳给了我女儿太多的机会,要不然她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从2005年开始,在各大流行音乐比赛和颁奖的“星光大道”上,走来了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在各大媒体和大型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手名单中也见到了深圳歌手越来越多的身影。这一年中,曾与唐磊并称为“深圳双磊”的民谣歌手张磊与汪峰、小柯、孔祥东等音乐人一起签约原华纳唱片总裁许晓峰旗下的创盟音乐公司;歌手小刚签约“星文唱片”;凤凰传奇组合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年度亚军;16岁的深圳女孩张勤则凭借出色的歌艺在央视另外一档《梦想中国》节目中勇夺第四名;年仅14岁的深圳东升中学初二学生李璐在百事新星大赛中夺冠;酒吧歌手陈楚生获2008年“快乐男声”冠军;深圳女孩刘惜君获2009年“快乐女声”第四名。深圳流行音乐星光璀璨的态势令无数人瞩目。
这是深圳音乐的第三波高潮,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在这段时期内,深圳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演唱渐渐走向平衡。从深圳走上歌坛的音乐人与歌手呈现出鲜明的城市特色:他们往往有着内向、笃定、从容淡定的性格,曾经为自己的音乐梦想蛰伏多年,最初或许并不被人看好,却依然把梦想坚持到最后,凭借独树一帜的气质和出众的音乐才华征服人们的耳朵与心灵。
2010年后,以“90后”为主力的“深二代”在深圳乐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杨胜、TooPhat为代表的说唱音乐人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铿锵节拍直抒胸臆;以白天不亮、陆正为代表的电子音乐人自成一家,在电脑上鼓捣出了惊艳众人的声音;邹锦龙、孟瑞雪等音乐人则把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旋律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无间融合;而惠雷等音乐人则在诗歌与音乐的结合道路上持续开掘,闯荡一片新的音乐天地。
这些年轻的音乐人,身处在深圳这座开放、宽容的新兴都市,有着宽松的音乐环境和多样化的音乐需求,使他们保持了本真的自我,拥有了打动观众的东西。可以说,时代和城市的特征造就了这批深圳歌坛新势力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的罗湖桥头,返乡探亲的港澳同胞手中拎着的三洋录音机,为这块最接近“外面的世界”的土地带来了最早的流行之声。在竹园宾馆茶座、香江凯旋门歌舞厅等当代中国最早的娱乐场所中,响起了电吉他、爵士鼓和内地听众闻所未闻的奔放歌声。
而今天,鹏城无处不飞歌。这座传奇之城的每一段历史,无不有一段与之相配的歌声来佐证。在《夜色阑珊》中品味那改革初期美好的憧憬;在《春天的故事》里重温那波澜壮阔的激情;听着《丁香花》的倾诉,体会那份清新的感动;和着《最炫民族风》的节拍,人们将欢乐簇拥。
深圳究竟“何德何能”,能够集聚起这样一个澎湃的声场?在这块被视为改革开放窗口的土地上,曾经蔓延过怎样的音乐风景?有心的人们不禁会抱着这份疑惑,细心倾听这座城市里涌动过的声韵。
从《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到《又见西柏坡》《走向复兴》,每到中国当代历史的重要时刻,总有来自深圳的歌声唱响大江南北,成为时代的重要印迹。从音乐剧《白蛇传》《卖火柴的小女孩》到《蝶》《酒干倘卖无》,许多崭新的音乐品种在深圳热土上生根发芽。
从80年代的黄格选、戴军、陈明、周峰,到新世纪的周笔畅、陈楚生、唐磊、姚贝娜、凤凰传奇,深圳为中国流行乐坛输送了一批又一批生力军;从蒋开儒、王佑贵、姚峰,到唐跃生、田地、何沐阳,深圳让这些一流的词曲作家焕发了他们艺术的“第二春”。
历数深圳的飞歌年代,其历程正如一首一波三折的歌,在不同的时代,都显现出不同的亮点和色彩。大体上说,深圳流行音乐的兴盛与传播经历了4次嬗变,分别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以“歌星输出”为特色的萌芽期;从1996年到2002年,以主旋律歌曲为特色的成长期;从2002年到2010年,以面向年轻一代的时尚流行音乐崛起为特色的全面兴盛时期;2010年后,以电子音乐、说唱乐、新民谣为代表的“新生代音乐”的崛起。
20世纪80年代初,特区百业待兴之时,深圳青年周峰的一首《夜色阑珊》,成为深圳飘向全国的第一首歌。随后他与张平合作,推出了《我是一只孤独的小船》。这两首歌成了深圳原创歌曲的闪亮发端。自此,依托于这里兴盛的歌舞厅文化和较早成熟的文化市场环境,一批有实力的歌手在这里崭露头角。
深圳的歌舞厅文化名冠全国,率先成熟的市场环境锤炼出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流行歌手。吴涤清、李春波、黄格选、陈汝佳、戴军、陈明、潘劲东,这些日后赫赫有名的歌手,都在深圳得到了最早的音乐营养。自然,也留下了无数值得叙说的故事。他们相继从这里的小舞台走向全国的大舞台,深圳一度成为中国流行歌坛一线歌手的输送基地之一。
这是深圳音乐的第一波高潮。经过在深圳歌舞厅里“久经沙场”的淬火历练,这一批台风成熟、魅力四射的歌手成为1994年前后中国内地流行歌坛勃兴的主力。不过,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歌舞厅文化的转型,深圳流行音乐一度陷入低谷,能在全国产生影响的歌手更是凤毛麟角。
1996年,一首旋律优美、角度独特的《春天的故事》,切准了时代的脉搏,传递着中国的呼吸,体现了深圳音乐人高度的政治敏感与大局意识。从这首歌开始,深圳的主旋律歌曲创作呈现出“井喷”之势。《灿烂阳光下》《走进新时代》《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又见西柏坡》《亲爱的中国我爱你》……每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背后都有精心的策划与词曲作家的呕心沥血。蒋开儒、王佑贵、姚峰、唐跃生、田地,每一位创作者都有满腔的话在音乐中倾吐。
这批唱响大江南北的主旋律佳作,令深圳音乐形成了第二波高潮,也奠定了深圳原创音乐的基础,形成了较具规模的词曲作者队伍。
进入新世纪,深圳的新移民和城市新一代逐渐成熟,为音乐文化的衍生提供了更适宜的气候与土壤。深圳市音协与深圳电台音乐频率适时推出了“鹏城歌飞扬——原创音乐十年推动计划”,启动了音乐工程。有了这样的条件,周笔畅、陈楚生、唐磊、姚贝娜、徐千雅、刘力扬、凤凰传奇、因果兄弟等新生代音乐人和歌手全面崛起。何沐阳、秋言、张祖嘉等流行音乐作者和制作人也成为深圳音乐的中坚力量。
当唐磊背着一把吉他来到深圳时,他只是一个非音乐专业出身但热爱音乐的大男孩。可是深圳没有因此漠视他的才华,在他考进深圳水务集团,生存得到保障后,他利用业余时间在深圳酒吧舞台上获得了一席之地。深圳电台音乐频率率先发现了唐磊的才华,屡屡在电波中放送他的作品。
在电台夏冰、刘洋等主持人的鼓励下,2004年,唐磊把自己制作的一首简朴的情歌小样传到互联网上,优美动听而且朴实真挚的歌声很快赢得了网民的追捧。这首歌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丁香花》,它的点击下载量超过了1000万次,成为中国网络音乐的一个奇迹。如今,唐磊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然而他在与作者的私下交流中还是由衷地说:“无论我走到哪里,深圳都是我的家。”
如果说唐磊是移民到深圳的音乐人的代表,“超级女声”亚军、如今已站上歌坛一线的周笔畅则代表了从小成长在深圳的本土音乐力量。周笔畅6岁时就来到了深圳,从小学到中学,她汲取着这座年轻城市的文化营养,她的演唱才华也受到了很多师长的注意与鼓励。周笔畅的父亲周中展说:“曾任深圳电台音乐频率总监的夏冰是第一个发现并欣赏笔畅唱歌的专业人士,他把笔畅介绍给深圳傲旗音乐的秋言,录制了她的第一首原创歌曲《多么的想你》。后来,笔畅拜深圳作曲家姚峰为师学习唱歌。深圳给了我女儿太多的机会,要不然她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从2005年开始,在各大流行音乐比赛和颁奖的“星光大道”上,走来了越来越多的深圳人。在各大媒体和大型唱片公司的签约歌手名单中也见到了深圳歌手越来越多的身影。这一年中,曾与唐磊并称为“深圳双磊”的民谣歌手张磊与汪峰、小柯、孔祥东等音乐人一起签约原华纳唱片总裁许晓峰旗下的创盟音乐公司;歌手小刚签约“星文唱片”;凤凰传奇组合在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比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获得年度亚军;16岁的深圳女孩张勤则凭借出色的歌艺在央视另外一档《梦想中国》节目中勇夺第四名;年仅14岁的深圳东升中学初二学生李璐在百事新星大赛中夺冠;酒吧歌手陈楚生获2008年“快乐男声”冠军;深圳女孩刘惜君获2009年“快乐女声”第四名。深圳流行音乐星光璀璨的态势令无数人瞩目。
这是深圳音乐的第三波高潮,至今仍然方兴未艾。在这段时期内,深圳流行音乐的创作和演唱渐渐走向平衡。从深圳走上歌坛的音乐人与歌手呈现出鲜明的城市特色:他们往往有着内向、笃定、从容淡定的性格,曾经为自己的音乐梦想蛰伏多年,最初或许并不被人看好,却依然把梦想坚持到最后,凭借独树一帜的气质和出众的音乐才华征服人们的耳朵与心灵。
2010年后,以“90后”为主力的“深二代”在深圳乐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杨胜、TooPhat为代表的说唱音乐人以独特的音乐语言和铿锵节拍直抒胸臆;以白天不亮、陆正为代表的电子音乐人自成一家,在电脑上鼓捣出了惊艳众人的声音;邹锦龙、孟瑞雪等音乐人则把民族音乐元素融入自己的旋律中,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无间融合;而惠雷等音乐人则在诗歌与音乐的结合道路上持续开掘,闯荡一片新的音乐天地。
这些年轻的音乐人,身处在深圳这座开放、宽容的新兴都市,有着宽松的音乐环境和多样化的音乐需求,使他们保持了本真的自我,拥有了打动观众的东西。可以说,时代和城市的特征造就了这批深圳歌坛新势力的崛起。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