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林奕:坚守平凡岗位,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6 人已围观
贰
救护病人是我的职责,如果连医护人员都退缩,那将没有人能抵抗这次危机了。
坚守抗击“非典”前线
2003年春天,SARS病毒蔓延。2月9日,东湖医院一病区接到了率先集中收治“非典”患者的通知,我们是全深圳市唯一一所收治“非典”患者的医院。大家都担心自己会感染上,并危及家人,一时间医院里笼罩起了紧张的气氛。
确实,我们都是普通人,要说不害怕是不可能的。但当时我管不了那么多,只想着救护病人是我的职责,如果连医护人员都退缩,那将没有人能抵抗这次危机了。作为护士长,我努力克服自己内心的恐惧,在工作上身先士卒。为了把医护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我主动承担了那些最苦、最累也是最危险的工作。
2003年3月,正是东湖医院收治“非典”工作最紧张的阶段。一天,我接到了家里打来的电话,6岁的女儿开始感冒和发烧。经历过那段时期的人应该都知道,感冒、发烧是很多“非典”患者的初期症状。所以当时一个可怕的念头在我心里悄然升起,我担心女儿也不幸感染。孩子的爷爷奶奶在电话里紧张地叫我赶紧回家照顾女儿,我的心里乱成一团:是继续坚守岗位还是回家照顾女儿?
当时科内年轻的姑娘们好不容易克服了心理的恐惧、家人的担忧,大家互相支持,无人请假休息,坚决服从工作安排。身为护士长的我决定留在医院,继续照顾病区的病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家庭走出“非典”的阴影。
担心被感染想好遗书腹稿
作为专业的医护人员,对我来说,放在第一位的永远是病人,有时连我自己的安危都只能置于一边。在抗击“非典”期间,我曾经和死神来了次“亲密接触”。那一次,我连遗书的腹稿都打好了。
有一次,医院同时收治了多名重症病人,刚刚平稳的疫情又紧张起来。因为病人数量猛增,固定呼吸面罩的“多头带”不够了。但有位病人急需戴上无创呼吸机,所以为了不耽误病人的救治,我去医院车衣房找车衣工制作“多头带”,把呼吸面罩戴在自己的口鼻上量尺寸,事后才得知这个面罩是一位重症病人使用过的,我的心里一沉,除了担心自己被感染外,更担心因此影响病人和同事的健康。为了避免感染,我开始大剂量地吃抗生素,导致严重的胃痛,两腿发软。回家后把自己隔离在房间里,避免和家人接触。庆幸的是,我安全地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
以真情对待患者
在那些谈“典”色变的日子里,每一个被确诊为“非典”的患者都是极度恐惧和悲哀的。作为医护人员,我们的职责不仅仅是护理和治疗,还要付出理解和关爱,带给他们温暖和信心。
4月1日,医院转来了一位外籍教师患者,由我主要负责护理。他的病情很重,急需治疗,但由于语言不通和文化差异,这位教师拒绝接受任何治疗。在为他抽血时,他的情绪十分激动,并质疑我们的医疗水平,说了一些侮辱性的话语。在场的所有医护人员都愣住了。我们不能因为私人情感影响到工作,我平复心情,继续耐心和他沟通,争取他的信任和理解。这名外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经常拔掉面罩,频繁接听电话,我就想尽办法通过他远在美国的家属来做他的思想工作。他想喝橙汁,我就跑到超市买,但他却不领情,偏执地要喝鲜榨橙汁,我只好再跑到水果店,买来血浆橙和水果刀,为他一点一点地挤橙汁。就这样,他才慢慢卸下心里的防备,露出了入院以来的第一次笑容,还竖起大拇指对我说:“林,best(最好)。”那一刻我忍不住红了眼眶,因为病人的理解和支持就是对我工作的最大肯定。
在抗击“非典”的4个月里,我每天都早起晚息,没有休过一天假,曾连续两周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遇到重症病人就几天几夜守着病房直到病人情况稳定。2003年6月10日,深圳最后一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自从2月9日收治第一个“非典”患者,整整4个月时间,医院的300多名医护人员面对危险和生与死的考验,没有一人退缩,没有一人感染,取得了抗“非典”工作的阶段性胜利。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