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王俊:读懂数字生命

作者:王可佳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25 人已围观

王俊曾谈到,北大对自己最深远的影响是教会他一种思维模式:独立人格、自由思想、疯狂践行。独立、自由在王俊的北大生活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在离开北大之后,王俊继续疯狂践行着那个来源于“机器瓢虫”的梦想。
 
与华大一同发展
 
1999年春,为承担人类基因组计划“中国部分”,北京华大基因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急需既有生物学背景又精通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正在读研究生的王俊被导师李松岗推荐参加此项工作的研究,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承担中国部分的数据分析工作。这个时刻,王俊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1999年3月5日,背个小包,加入了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相信了人类基因组计划。”
 
王俊当然把这个机会和自己的兴趣点结合起来考虑:“读书的时候,我一开始的兴趣是在人工智能方面,但是人工智能涉及对脑的认知,人类对这一块的理解几乎没有基础,相比之下,基因显得更为实在,我就想,这个计划说不定能对未来大脑的认知提供可能性。”
 
从数字化瓢虫到数字化人类,王俊对生命信息的探索,伴随着华大基因的成立与飞速发展,逐渐深入:2001年,王俊在中国籼稻基因组计划中负责生物信息学分析部分;2003年,王俊带领团队进行了“非典型性肺炎”早期诊断的科研攻关,96个小时就做出了SARS(非典型肺炎)检测试剂酶联免疫试剂盒,并以最快的速度将30万份“免疫检测试剂盒”免费捐赠给全国所有医院,帮助阻断SARS的蔓延。随后的几年里,他还组织实施了家蚕、家猪基因组计划与家鸡多态性图谱计划,发展了多个包括组装、比对、注释在内的软件算法,建立了多个数据库,这些科研项目成果发表于几大世界级的顶尖杂志。
 
2007年,在深圳市的支持下,华大基因南下深圳,组织开展“第一个中国人基因组图谱”项目。彼时是王俊在华大的第八个年头,作为华大基因的第一个黄种人的基因组研究项目——“炎黄一号”的负责人,来深圳,是华大的选择,也是王俊自己的选择。
 
无论坊间传言的体制限制是不是华大离开北京的最大原因,当时的深圳确实向生物产业敞开了怀抱。2005年,深圳市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生物产业基地,深圳生物产业被纳入国家总体发展布局。2008年,深圳市生物产业销售收入358.5亿元,产业规模进入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城市前三强。
 
如今华大基因已来到深圳十年,王俊见证了华大的发展,也见证了深圳的发展。“十年前深圳没有什么生命科学,没有什么基因公司,现在变成最热门的地方了,我觉得我在深圳的这十年可能是深圳最大发展的十年。”在来深圳的两年后,王俊获得深圳市2008年政府特殊津贴,在同期的59名专家中年纪最小——彼时他才32岁,但却是深圳市最年轻的国家级领军人才之一。深圳包容的城市氛围、市政府强有力的资金与政策支持,成为王俊第二次创业继续在深圳的原因之一。“深圳是一个可以让你经常试错的地方,有什么想法都可以去试。”
 
2017年7月14日,华大基因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王俊在微博上表示祝贺,回忆了自己在华大的时光。“对华大、对我,这是过去的一个交待,也将是一段新征程的起点。”此时的王俊,已不是外界关注的“华大基因CEO”,而是当前如微博认证介绍的——深圳碳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
 
读基因懂生命
 
2015年10月27日,碳云智能在深圳正式成立,王俊当天在微博上发布了一张九只手伸向写有“碳云智能科技iCarbonX”牌子的照片,其中一只手比着“C”字。当天,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招商银行前行长马蔚华、华为轮值CEO胡厚崑、华大基因现任CEO杨爽等多位深圳创新企业大佬出席助阵,阵容豪华令外界咋舌。碳云智能自诞生之初就非同寻常。
 
碳云智能,这个外行人一看摸不着头脑的名字,其实完整包含了这个公司的全部定位:碳是生命的基础,云代表着互联,智能即人工智能。碳云智能就是围绕消费者的生命大数据、互联网和人工智能创建数字生命的生态系统。王俊说:“我们要做的就是构筑硅基世界的你。”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