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董少灵:创业是唯一的选择

作者:姚大伟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8-07 人已围观

校园创客H5奇幻漂流
 
不安于平静的董少灵,在学习生活之余,时常拉着411寝室的兄弟们一起“胡思乱想”,深夜卧床“夜聊”,而讨论的内容五花八门,天马行空。正是这样的头脑风暴,奇思妙想,产生了“兔展”这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还只是学生的他们,在微信上开发出能帮助企业更高效地链接用户的产品。前期在想着给这个平台取名时,他们认真研究流行的各大知名品牌,发现腾讯选取一只企鹅作为代言,苹果则选择一个残缺苹果作为标志。当时没有企业将兔子作为企业标识,而兔子灵动、敏捷、生命力旺盛更是符合产品的特点,而“展”则代表了一切表达方式,又发现‘免费’和兔展这两个字很相似,并且十分符合他们的平台目标定位,很快锁定了“兔展”这个名称。
 

▲董少灵“做自己想做的事”
 
董少灵非常感谢学校学生组织的锻炼,这些锻炼让他结识了来自各行各业的师兄师姐,丰富了他以后的创业基础。兔展智能这个创业项目的起源,也和学生组织工作有很大的关系。2013年,当时移动互联网不是很普及,微信等移动社交正在逐步兴起,在董少灵担任北大深研院的研会主席期间,思考如何将师生联系起来。面对已有的学院网站和传统的E-mail传播平台,他想到了微信公众号,通过公众号发布信息,能够更好地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联系。随后,他带领着常代会新媒体事业部的小伙伴们创建公众号,成立国内首个新媒体事业部。从学生“吐槽”的需求出发,食堂打菜的时候扫码进入公众号,就可开启疯狂吐槽模式,公众号由此得到迅速成长。而那时,微信新媒体才刚刚兴起。
 

▲董少灵在中国广告协会互联网广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发表演讲
 
随着平台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师兄师姐请他帮忙做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平台,他和小伙伴们逐渐地靠代运营微信公众号、定制微网站,赚下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当时作为稀缺产品的微信公众号,对外售卖十万元,现在看来,依然价值不菲。董少灵和几个伙伴还用微信卖衣服,他们筹划了一周,推出北大的秋冬款帽衫校服,采用“拉2个人就可减5块钱”的方式在校园内形成了病毒式传播,三天内卖出了1800件,覆盖了校区60%的人。
 
2013年就已熟练玩转微信营销的董少灵,立刻意识到其中的商机,乘胜追击在学校外开了一家专做企业公众号开发的公司。但他发现许多企业即便拥有微信公众号后,其真实的使用效率也不是特别高。面对这样的问题,董少灵开始反思并钻研复杂网络。经过深入调研,他发现让用户比较两个产品,择优而选,这种思路作推广是可行的。但是从互联网结构和人的注意力的角度来看,结果就不一样,互联网结构其实不允许中小型以下的企业把公众号做得很好,因为中小企业的媒体属性不够高,没有直接的强链接,没有足够的吸引力,所以没有足够多的人聚集在平台之上。除非企业与受众之间存在强链接或自身拥有足够强的媒体属性,否则企业依靠公众号吸引早已圈层化的用户并不现实。
 
这些研究结果让董少灵意识到,解决企业与用户沟通困难的重要性。当时董少灵和小伙伴们一起合作微信第三方开发,这给了他机会去理解微信生态。董少灵恰好看到了特斯拉做的一个卡片式的展示,觉得挺好。后来给别人做微信公众号定制开发的时候,也做了一个类似的案例,出色的效果引起客户强烈好评。随着更加理解微信生态的结构,更加理解商家的需求,也看到了HTML5行业的趋势,董少灵决定将这种案例做成标准化产品。之后的他,站在企业品牌价值和传播学的角度不断思考,反复推演,又恰逢有客户提到“能不能把这个宣传册帮我搬到微信上”,于是,国内第一个用HTML5语言编写的微楼书在北大宿舍里诞生了,将原本左右翻的宣传册在手机上实现了上下翻的效果,这正是现在兔展智能的前身,依靠着这样一个路径,兔展智能发展了起来。
 
董少灵欣喜地发现,这个H5的传播数据远好于公众号。现在看来,当年如果没有校园的“胡思乱想”,没有最早的实践,可能就没有后来的兔展智能。而假设最早购买产品的人不是师兄师姐,而是其他客户,客户使用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董少灵也可能不会探究到现在兔展智能的发展模式。
 
“我要做的是上万亿的企业”
 
兔展,从几个北大学子在校园宿舍做的项目雏形,成为现在拥有2000万用户的H5编辑器领军平台。经过四年的快速发展和沉淀,兔展智能将H5技术、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集成融入企业营销全过程,成长为国内领先的以大数据驱动的技术营销公司,为企业客户提供以兔展营销云驱动的营销服务,助力企业通过全渠道营销数据化、社交化升级,打通企业自营销之路。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