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李传芳: “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 在罗湖炼成(四)

作者:李传芳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05 人已围观

工地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叫累

国贸大厦建设工地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男女工人都住集体宿舍,就是夫妻同在一个工地,也不能住在一起,干部也一样。

滑模施工中,工人们每天两班倒,一班12个小时,时间长、劳动强度大。深圳闷热潮湿,往往瓢泼大雨刚过,一会儿又是烈日当头。工人身上一会儿干,一会儿湿,也分不清是汗水还是雨水。工作平台是用钢板铺的,夏天被太阳晒得烫人,可以在上面煎鸡蛋,鞋底薄一点的话,脚都能被烫起泡。工人们头顶烈日,脚踩钢板,干着重体力劳动,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总担心工作没做好,工程质量出问题。

钢筋工都是女孩子,直径25厘米、2米多长的螺纹钢,每条有一二百斤重,两个人扛着在工地上跑,肩膀磨破了,垫块毛巾继续干。

工人们住的工棚非常简陋,是用油毛毡、竹竿、竹席、竹叶等搭建起来的。

记得有一次,台风正面袭击深圳,卷走了工棚棚顶,断电之后,漆黑一片,大家就在大雨中艰难地熬过了一个晚上,衣服、被子、鞋子全部湿透。我所在的工棚,棚顶也被台风吹翻,我只好把平时用来洗澡和洗衣服的木盆顶在头上挡雨。


▲1984年9月,国贸大厦主体工程顺利完成(受访者供图)

台风过后,工人们顾不上晾晒自己的衣服和被子,第一时间想到的是工地,是自己的工作岗位,都主动到滑模平台上进行检查维修。我被他们深深感动了,这是什么精神?是牺牲和奉献精神。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