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陈志超: “南国红豆”厚植罗湖这片文化热土(二)

作者:陈志超 来源:《难忘那些春天的故事 口述罗湖 1979—2019. 上》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4-09-05 人已围观

罗湖是个“戏窝子”,成为海内外粤剧交流的重要平台

大家都知道,罗湖是个“戏窝子”。大到剧院专业的粤剧演出,小到街头公园的戏曲声飘扬,粤剧在罗湖已经成为一张闪亮的“文化名片”。它既有海纳百川的特色,同时也保留了传统戏曲文化的精髓。

粤剧艺术发展势头好,与罗湖区的推动密不可分。岭南文化在罗湖有着深厚根基,讲粤语、喜欢听粤剧粤曲的观众数量多。罗湖口岸是最早的通关口岸,也吸引着香港的粤剧票友过来罗湖这边唱粤曲、听戏。当时的人们都说,你到罗湖口岸附近瞧一瞧,就知道罗湖粤剧粤曲的浓厚氛围和粤剧文化产业发展的迅猛。


▲向西小学的同学们在表演粤剧(受访者供图)

罗湖区当时也活跃着很多民间的粤剧社。为了让它们有一个机构统筹和指导,2004年,罗湖区文化局、南湖街道办事处牵头筹办的“深圳市粤剧粤曲学会”成立,我担任会长。粤剧粤曲学会先后参与举办首届“罗湖桥杯”粤曲大赛、2005年罗湖区粤剧艺术节、“粤剧进校园、进社区演出专场”、粤剧粤曲讲座、“粤剧大家演、粤曲大家唱”等等,这些活动让粤剧粤曲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在罗湖继续发扬光大。

值得一提的是,罗湖区还鼓励粤剧粤曲学会培养青少年,做好粤剧粤曲传承工作。2005年,“粤剧粤曲进校园”活动举行,我在深圳市向西小学创立全市首个小小粤剧班,亲自来指导和训练,让少儿们从基础学起。从演唱一些粤曲小调到排演折子戏,看到孩子有板有眼地演绎粤剧粤曲,看到传统文化在罗湖后继有人,我十分欣慰。

2006年,深圳市文化局、罗湖区政府主办的首届深圳(罗湖)粤剧节在罗湖举行。后更名为深圳粤剧周,让粤剧粤曲不只走进寻常百姓家,更走向了世界。

这一活动之所以选择在罗湖举办,是因为那时深圳全市有98家粤剧粤曲社团,而罗湖就有63家。首届粤剧节的规模非常大,海内外共近40个专业和业余粤剧粤曲社团齐聚一堂,一共演出了4场,场场爆满,成为中外粤剧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粤韵芬芳满罗湖。2008年,第二届深圳(罗湖)粤剧节如期举行,这次汇聚来自海内外的数十个专业和业余粤剧粤曲社团的精彩演出。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红线女也来到现场,对此次粤剧节给予很高评价,足见影响之大。

粤剧需要弘扬、传承、宣传,粤剧节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罗湖通过举办粤剧节,探索了一些主办大型文化活动的方法,推动粤剧向群众性、广泛性发展。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