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深圳的阳光—深圳

作者:黄裳 来源: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4-10-31 人已围观

这是一种奇异的联想,那些描写美国中西部早期开发故事的电影,照例有牛僮、警长、强盗、美人种种角色出现,演出着几乎是千篇一律斗殴、枪杀的爱情故事,很有点近似我们的武侠小说。过去了许多年,故事早都忘了,只剩下一些零碎片段背景的印象。还有,就是那氛围。而这正是我所喜欢、怀念着的东西。
 
一离开车站,眼前就展开了更为扩大而真实的画面,也进一步落实了那点迷惘、朦胧,似乎是被唤醒了的喜悦与激动,一切都一下子变得明确了。在这里,人们用双手紧张而忙碌地安排着未来美好的生活,而且是用了那样的速度,在这地方现在和未来的距离好像比很多地方都更小。这是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激动的。
 
平坦、宽展的路面几乎一半还是裸露的,没有披上柏油外衣。工人们在路上挑土、运料,使用的还是古老的扁担粪箕,可是就在那路侧,十几层、几十层的楼房耸立起来了。它们也是裸露的,只是一连串钢骨水泥的框架,没有一点装饰打扮。这样的高层建筑是整条街地兴建着的。有耸入云霄的吊装机的钢架,有五颜六色、各种型号的推土机、铲车和起重机械,大小卡车就在裸露不平的路上穿梭般来去,扬起了更高的阵阵烟尘。
 
深圳并不大,车子转了没有几个弯,只花了三五分钟就来到了住处。可是就在这块两平方公里的地方(后来知道这就是“罗湖小区”)几乎不留空隙地建造着高楼。到处都是一路上所见的忙碌施工现象。在这里,只有十八层以上的才能算高层建筑。计划兴建的一百九十八幢高楼现在施工的就有近四十幢,这中间就有五十三层一百六十米高的国际贸易中心大厦。工人们平均六七天完成一层结构。更快的如湖心大厦是五天,翠竹楼只用三天半。他们采用的是滑模施工的新工艺。
 
住处一安置好,我就跑到屋顶平台上去看风景。四月半的太阳有一种透明的金黄色,从高处可以看到远山和天空中的云彩。这种澄明、艳丽的彩云,好像除了昆明以外我还不曾在别处见过,只差不能那样快速地变幻着颜色。身边近处是一块老城区,这就是宝安县的旧址。后来我们曾在这里走过,县人民政府的一些机构依旧设立在这里。人民法院门口照样放着两条黑漆长凳。整条街上无论是机关还是店铺,都还保留着旧日的风习,保留着一个古老的广东小县城的格调。可是围绕着这老城区,一大群崭新的高楼拔地而起了。有的还只是空落落的骨架,有的则已完工。现代化的、高耸的、像孩子堆的积木似的高层建筑的群落包围了古老的城区。这真是一种壮观的风景。高楼脚下有临时建起的各种工棚,身边是各种型号的起重塔吊,它伸出了长长的手臂,稳重安详地将大小水泥构件提高、放下,从远处几乎听不到任何噪声。傍晚了,塔吊还在工作。吃了晚饭回来再看,塔吊依旧在默默地工作。天黑下来了,塔吊高处亮起了红色、绿色的灯,在深圳的夜空里缀满了炫目的星光,恍如Disco舞池的天幕。只是这里没有疯狂、急促的音乐,一切都是静静的,但建筑工人们依旧在默默地紧张地工作。夜已经深了。
 
在袖珍的《中国地图册》里,广东省“广州附近”附图中,在大鹏湾的嘴边,可以找到“沙头角”这个不起眼的地名。但在这一带,总共也只标出了两个地名,另一个是“宝安”,也就是深圳。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