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体制改革 > 体改综合 体改综合
深圳市率先在全国推行政府工程集中管理
作者:姜建军、李森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1-05 人已围观
2002 年 7 月 18 日,深圳市建筑工务局在振兴路建艺大厦挂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由政府成立的政府工程集中管理机构,由此开创了我国政府工程集中管理的先河。
深圳新闻网报道:“为消除分散管理模式的弊端,深圳在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公共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 2002年成立了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署,率先在全国推行政府工程集中管理。”在其他一些媒体的网页版也能搜索到相关资料。
2002 年以前,深圳也像全国一样,对政府工程实行分散管理,也就是“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在这种体制下,医生建医院、老师建学校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人员不专业,超投资、超标准、超规模等现象普遍存在,腐败问题也居高不下。为了从体制上解决这些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组织调研组,赴中国香港、新加坡学习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最终决定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成立深圳市建筑工务局,对政府工程实行集中管理。
作为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的创建者,我亲历了整个开拓过程。话题要从 2002 年的 3 月说起。当时,因工作需要,我从北京的铁道部建厂工程局调到了深圳,任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第一任局长。我到深圳后,第一件工作就是完成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的组建工作。记得当时的人员都是从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住宅局及相关企业抽调过来的,总共 40 来人,后来又从社会上公开招考了一批人员,合计约60 人。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对政府工程集中管理的探索。
在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如何运行,怎样管理?当时,全国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同时,社会上对政府工程集中管理也有不同声音,主要担心“集中管理变成集中腐败”。我们的压力也很大。为此,我们制定了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的八字方针 ——“廉洁、高效、专业、精品”,把“廉洁”放在第一位。怎样才能做到廉洁呢?我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先抓制度建设。在短短几个月内,我们就组织完成了招投标、现场管理、工程变更、工程款支付等管理制度的制定。同时,又学习国外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引入了菲迪克合同条款,减少合同漏洞,防止施工企业钻合同的漏洞,低价中标、高价索赔。
作为一个专业的政府工程管理部门,光会廉洁不行,还必须会干,要向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深圳市建筑工务局成立后,负责的第一大工程就是会展中心。在当时,这可是深圳第一大单体建筑,占地面积 2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 万平方米。深圳市建筑工务局接手时,现场拆迁还没完成,但考虑到旧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馆的展位不能满足需要,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决定,2004 年的第六届高交会在新馆举行。要在不到 2 年的时间内建成这个钢结构的“巨无霸”,困难可想而知。可当时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就在工期紧得不能再紧的情况下,2003 年又碰上了“非典”、钢材涨价等多种不利因素,使得会展中心建设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确保开展目标的实现,经请示深圳市领导后,我们调整了会展中心建设计划,分两阶段进行。其中,2002年 11 月 1 日至 2004 年 8 月 30 日为第一阶段,计划用 22 个月时间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屋面、玻璃幕墙、主要机电系统、展厅装修及室外配套工程,以满足开展的需要,此后再用 8 个月时间完成剩余部分的工程并进行竣工验收。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在深圳市建筑工务局专业部门的管理下,用不到 3 年时间完成了正常情况下要 4—5 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深圳市建筑工务局成立后的“开门红”,受到了各方的赞誉和深圳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接着,深圳市建筑工务局又完成了大学城、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等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
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2004 年 5 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又将副局级的市工务局升格为正局级的市建筑工务署,人员编制也从60 人上升到 400 人。从此,工务署人就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一件件建筑作品也在工务署人手中完成,如大运中心、福田口岸、福龙路、滨海休闲带、中心区中心广场景观等项目,许多已经成为深圳的标志性建筑。
回想起市工务局(署)这些年走过的历程,我认为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结果。当年,深圳市委、市政府能排除重重阻力,在全国先行一步,借鉴香港模式对政府工程实行集中管理,体现了当时深圳市领导的超前眼光。因为香港的政府工程实行集中管理,从理论到实际,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可以行得通的,拿到深圳来用,这就体现了科学决策。同时,这也是成功的决策。自从实行政府工程集中管理后,深圳政府工程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到今天为止,经过 13 年的实践,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都证明这个决策是成功的。按照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提法,这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深圳进行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由专业的部门进行政府工程管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原则的。深圳的这一改革也引起了兄弟省区市的兴趣,每年全国各地至少有20—30 批次的考察学习团前来学习,部分省区市还将深圳的这个做法“引进”,促进了全国政府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深圳率先在国内进行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全国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探路作用。其成功经验,也为其他省区市提供了借鉴,影响深远。
口述者:姜建军,时任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署)第一任局(署)长
整理者:李森
深圳新闻网报道:“为消除分散管理模式的弊端,深圳在借鉴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公共工程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于 2002年成立了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署,率先在全国推行政府工程集中管理。”在其他一些媒体的网页版也能搜索到相关资料。
2002 年以前,深圳也像全国一样,对政府工程实行分散管理,也就是“投资、建设、管理、使用”四位一体。在这种体制下,医生建医院、老师建学校成为普遍现象。由于人员不专业,超投资、超标准、超规模等现象普遍存在,腐败问题也居高不下。为了从体制上解决这些问题,深圳市委、市政府组织调研组,赴中国香港、新加坡学习和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最终决定学习发达国家和地区公共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成立深圳市建筑工务局,对政府工程实行集中管理。
作为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的创建者,我亲历了整个开拓过程。话题要从 2002 年的 3 月说起。当时,因工作需要,我从北京的铁道部建厂工程局调到了深圳,任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第一任局长。我到深圳后,第一件工作就是完成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的组建工作。记得当时的人员都是从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住宅局及相关企业抽调过来的,总共 40 来人,后来又从社会上公开招考了一批人员,合计约60 人。就这样,我们开始了对政府工程集中管理的探索。
在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深圳是全国第一个“吃螃蟹”的。如何运行,怎样管理?当时,全国没有可资借鉴的经验,我们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同时,社会上对政府工程集中管理也有不同声音,主要担心“集中管理变成集中腐败”。我们的压力也很大。为此,我们制定了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的八字方针 ——“廉洁、高效、专业、精品”,把“廉洁”放在第一位。怎样才能做到廉洁呢?我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我们先抓制度建设。在短短几个月内,我们就组织完成了招投标、现场管理、工程变更、工程款支付等管理制度的制定。同时,又学习国外工程管理的先进经验,引入了菲迪克合同条款,减少合同漏洞,防止施工企业钻合同的漏洞,低价中标、高价索赔。
作为一个专业的政府工程管理部门,光会廉洁不行,还必须会干,要向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全体市民交出漂亮的“成绩单”。深圳市建筑工务局成立后,负责的第一大工程就是会展中心。在当时,这可是深圳第一大单体建筑,占地面积 22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8 万平方米。深圳市建筑工务局接手时,现场拆迁还没完成,但考虑到旧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展馆的展位不能满足需要,广东省和深圳市领导决定,2004 年的第六届高交会在新馆举行。要在不到 2 年的时间内建成这个钢结构的“巨无霸”,困难可想而知。可当时没有退路,只能迎难而上。就在工期紧得不能再紧的情况下,2003 年又碰上了“非典”、钢材涨价等多种不利因素,使得会展中心建设更是雪上加霜。为了确保开展目标的实现,经请示深圳市领导后,我们调整了会展中心建设计划,分两阶段进行。其中,2002年 11 月 1 日至 2004 年 8 月 30 日为第一阶段,计划用 22 个月时间完成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屋面、玻璃幕墙、主要机电系统、展厅装修及室外配套工程,以满足开展的需要,此后再用 8 个月时间完成剩余部分的工程并进行竣工验收。这一仗打得非常漂亮,在深圳市建筑工务局专业部门的管理下,用不到 3 年时间完成了正常情况下要 4—5 年才能完成的任务,实现了深圳市建筑工务局成立后的“开门红”,受到了各方的赞誉和深圳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接着,深圳市建筑工务局又完成了大学城、西部通道深圳侧接线等重大民生项目的建设。
在取得较好成绩的基础上,2004 年 5 月,深圳市委、市政府又将副局级的市工务局升格为正局级的市建筑工务署,人员编制也从60 人上升到 400 人。从此,工务署人就成为深圳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一件件建筑作品也在工务署人手中完成,如大运中心、福田口岸、福龙路、滨海休闲带、中心区中心广场景观等项目,许多已经成为深圳的标志性建筑。
回想起市工务局(署)这些年走过的历程,我认为这是深圳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的结果。当年,深圳市委、市政府能排除重重阻力,在全国先行一步,借鉴香港模式对政府工程实行集中管理,体现了当时深圳市领导的超前眼光。因为香港的政府工程实行集中管理,从理论到实际,是经过实践检验的,是可以行得通的,拿到深圳来用,这就体现了科学决策。同时,这也是成功的决策。自从实行政府工程集中管理后,深圳政府工程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到今天为止,经过 13 年的实践,深圳市建筑工务署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廉政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都证明这个决策是成功的。按照现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提法,这就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深圳进行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由专业的部门进行政府工程管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这是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原则的。深圳的这一改革也引起了兄弟省区市的兴趣,每年全国各地至少有20—30 批次的考察学习团前来学习,部分省区市还将深圳的这个做法“引进”,促进了全国政府工程管理水平的提升。深圳率先在国内进行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对全国政府工程管理体制改革起到了探路作用。其成功经验,也为其他省区市提供了借鉴,影响深远。
口述者:姜建军,时任深圳市建筑工务局(署)第一任局(署)长
整理者:李森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