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经济综合 经济综合
试验发展创新市场兴起(1999—2005 年)
作者:王京生 来源:《创新市场论》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2 人已围观
1.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落后的背景
高新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科技体制改革由跟踪向创新转变,由技术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转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把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技术产业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
科技创新能力处于全球低位。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尖子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根据2003年有关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生产总值的92%)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见,为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科技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使其产业化尤为迫切。
2.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化发展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在推进我国科技体制的深入改革,并在三大创新市场的构建与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政策方针,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出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
基础研究创新市场方面。针对我国科研成果自主创新不足,技术自给率不高问题,制定激发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200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继续推进科技管理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探索建立适应原始性创新要求的科研机构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新格局。探索实行理事会制,形成理事会决策制、院所长负责制、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制和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制的现代科研机构管理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分配机制,探索技术与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与标准,突出创新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立项中的位置;在高技术领域还要特别注重技术集成。
应用研究创新市场方面。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的投入,推动产学研向高新技术领域的衔接。1999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要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中型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企业研究开发经费要有一定比例用于产学研合作,要促使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要达到年销售额的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税收优惠;同时,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大力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原则上要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服务机构等。
试验发展创新市场方面。针对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及产业升级换代的方略。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提供有效的体制保障。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引导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机构以及技术经纪机构等中介机构,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让提供良好的服务;要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加强重大技术供需信息库以及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3.成效:培育了一批试验发展创新市场主体
基础研究创新市场的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基本完成。1999年改革之前,中央级科研院所共有1000多家,其中产业部门370多家,中科院120多家,公益部门等所属有300多家,军工院所250多家。通过逐步改革转制之后,到2009年为止,除军工院所外,产业部门所属370多家已全部完成企业化转制(包括13家中科院研究所),公益类院所265家已明确改革方案,在中央级民口院所中,已完成企业化转制的接近一半;此外,地方也有近900家开发类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经过多年改革,初步形成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创新主体。
应用研究创新市场的产学研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全国拥有各类孵化器534个,总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达1270家,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50个。同时,中国科学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1998—2005年,中国科学院及院属各单位与地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163个。
试验发展创新市场的企业技术创新试点成绩斐然。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于1996年开始实施,在此阶段取得丰硕成果。1997——2000年,全国技术创新首批试点企业选择宝钢、四川长虹、海尔、北大方正、江南造船、华北制药这6家大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890项,申请专利2017件。同时,2004年科技部在部分企业开展了企业技术中心试点工作,至2005年年底,已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8家。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3249家,其中进入国家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7293家,高新技术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193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的2.0%,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81.7%,占全国全部研发投入的45.4%。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技发展60年[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技发展60年[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224.
高新产业成为国际竞争的关键。科技体制改革由跟踪向创新转变,由技术导向向市场导向转变。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转向高附加值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生产,部分发展中国家也把发展高技术及其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高技术产业成为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的重要阵地。
科技创新能力处于全球低位。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关键技术自给率低、发明专利数量少、科学研究质量不高、尖子人才匮乏、科技投入不足等问题长期存在。根据2003年有关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结果,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生产总值的92%)中位居第28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可见,为保持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科技竞争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并使其产业化尤为迫切。
2.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动产业化发展
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在推进我国科技体制的深入改革,并在三大创新市场的构建与发展方面提出了新的政策方针,以促进高新技术成果的产出及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转化。
基础研究创新市场方面。针对我国科研成果自主创新不足,技术自给率不高问题,制定激发原始性创新能力的相关政策。2002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增强原始性创新能力的意见》,提出继续推进科技管理制度改革,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探索建立适应原始性创新要求的科研机构管理制度,形成有利于调动研究人员积极性,有利于创新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的新格局。探索实行理事会制,形成理事会决策制、院所长负责制、科学技术委员会咨询制和职工代表大会监督制的现代科研机构管理制度;建立灵活有效的激励分配机制,探索技术与知识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优化立项评价指标与标准,突出创新在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研究立项中的位置;在高技术领域还要特别注重技术集成。
应用研究创新市场方面。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的企业化转制,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对研发的投入,推动产学研向高新技术领域的衔接。1999 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加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要促进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全面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大中型企业要建立健全企业技术中心,加速形成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迅速转化的有效运行机制;企业研究开发经费要有一定比例用于产学研合作,要促使企业主动增加科技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每年用于研究开发的经费要达到年销售额的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享有税收优惠;同时,继续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实行企业化转制,大力促进科技型企业的发展;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原则上要转为科技型企业,整体或部分进入企业,转为中介服务机构等。
试验发展创新市场方面。针对我国经济增长中科技进步贡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及产业升级换代的方略。1999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提出,要以改革为动力,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的配套改革,推进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为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提供有效的体制保障。加速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突出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的自主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要大力发展科技中介服务机构,要引导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机构、技术评估机构以及技术经纪机构等中介机构,为加速科技成果的转让提供良好的服务;要进一步培育和健全技术市场,加强重大技术供需信息库以及科技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
3.成效:培育了一批试验发展创新市场主体
基础研究创新市场的科研机构企业化改制基本完成。1999年改革之前,中央级科研院所共有1000多家,其中产业部门370多家,中科院120多家,公益部门等所属有300多家,军工院所250多家。通过逐步改革转制之后,到2009年为止,除军工院所外,产业部门所属370多家已全部完成企业化转制(包括13家中科院研究所),公益类院所265家已明确改革方案,在中央级民口院所中,已完成企业化转制的接近一半;此外,地方也有近900家开发类院所完成企业化转制。经过多年改革,初步形成了科研院所、高校、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各具优势和特色的创新主体。
应用研究创新市场的产学研一体化取得明显成效。截至2005年,全国拥有各类孵化器534个,总数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达1270家,认定的国家大学科技园50个。同时,中国科学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1998—2005年,中国科学院及院属各单位与地方、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163个。
试验发展创新市场的企业技术创新试点成绩斐然。国家技术创新工程于1996年开始实施,在此阶段取得丰硕成果。1997——2000年,全国技术创新首批试点企业选择宝钢、四川长虹、海尔、北大方正、江南造船、华北制药这6家大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开发新产品新技术1890项,申请专利2017件。同时,2004年科技部在部分企业开展了企业技术中心试点工作,至2005年年底,已认定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118家。2005年我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43249家,其中进入国家高新区内的高新技术企业有27293家,高新技术企业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为1193亿元,占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的2.0%,占全国企业研发投入的81.7%,占全国全部研发投入的45.4%。
参考资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技发展60年[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232.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国科技发展60年[M]. 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科学出版社,2009:224.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