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经济 > 第三产业 > 其他服务业 其他服务业
深圳荣膺全国首个“设计之都”称号
作者:姚正华 来源:《敢闯敢试 :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创造的全国“率先”》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6-01 人已围观
创意城市网络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4年创立的全球创意产业领域最高级别的非政府组织,加入该网络的城市分别被授予7种称号:“设计之都”“美食之都”“文学之都”“电影之都”“音乐之都”“媒体艺术之都”和“手工艺与民间艺术之都”,其中“设计之都”称号的申请竞争最为激烈。2008年11月19日,深圳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的中国第一个“设计之都”。
2008年12月7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深圳市政府在北京深圳大厦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认定消息。随后《人民日报》头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中新社等数十家国内主流媒体同时聚焦深圳,对深圳国内首次荣膺“设计之都”称号做了大篇幅分析报道。
作为当时深圳申请“设计之都”称号专责小组成员,我全程参与了此项光荣任务,记忆依然很深刻。
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既是机缘巧合也是顺理成章。2004年,深圳便提出了打造“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同一年,在万里之外的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了创意城市网络,也设立了“设计之都”称号。4年后,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设计之都”,在批准深圳获得此称号的文件中,国际专家评审团作出如下评价:“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城市,深圳有着充满活力的历史和年轻的人口。由于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圳在设计产业方面拥有巩固的地位,其鲜活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和在线互动设计,以及采用先进技术和环保方案的包装设计,均享有特别的声誉。深圳还强调设计理念,他们把设计当作一个战略工具指导城市转型,同时在与社会文化相关内容领域,尊重经济发展机会的平衡。”
深圳市“申都之路”的第一步要从一则新闻说起。2006年深圳市委宣传部委托深圳报业集团调研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同年12月20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版发表了记者李宁的文章《深圳:全球第三个“设计之都”》,介绍了创意城市网络。对此,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等有关领导高度重视,责成《深圳商报》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调研评估深圳加入该网络的可能性,“申都之路”由此启动。
最初接到任务的《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主编胡洪侠既兴奋又迷茫,这个称号必将为深圳设计业带来巨大契机,但申请工作该从哪里着手呢。他请李宁先尝试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联络上,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创意城市网络的负责人——创意产业发展部处长乔治·普萨。但普萨对深圳并不熟悉,更棘手的是,上海早就表达了申请“设计之都”的意愿,来来回回周旋了半年,他才松口:“先当面谈谈吧。”
2007年6月,按照约定,胡洪侠与李宁带着深圳市市长的签名信飞到意大利博洛尼亚,普萨将在此参加创意城市网络投资论坛。7天之后,两人又按照约定,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与普萨会面,对方提出设计教育、国际合作、传播与身份以及设计现状4个问题让深圳回答。针对这4个问题,《深圳商报》组织“文化广场”编采人员李宁、刘瑜和我于2008年3月完成了5万多字的“申都”报告初稿编写任务。
一切工作都在“悄悄”地开展。面对不明朗的局势,王京生要求大家“既要低调进行,又要积极大力推进”。
5月4日,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宣柱锡率领“申都”代表团启程赴巴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深圳“申都”报告。深圳的荣耀、深圳的历史、深圳的重托都满满地盛在这份报告里。在香港国际机场,团员们一直目送报告包装箱转入传送带的尽头才向安检区走去。每个人的随身行李里都装着一份报告以防万一。
在巴黎,展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办公桌上的是一份报告的两个版本:中文报告以竹简样式卷成一株生机盎然的竹笋,英文报告镂空嵌满了粉红欲滴的深圳市花簕杜鹃。当深圳市外事办谢洁用流利的法语翻译完每个版本的设计内涵后,教科文组织几位官员频频点头:“这是一份非常精彩的报告。”
从巴黎回到深圳,宣柱锡带领“申都”专责小组开始“闯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产业发展部初评甫一通过,专责小组就飞赴北京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代表处主任辛格和文化代表卡贝丝的支持。初评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代表国家出具支持意见。5月28日,时任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赴北京向时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作汇报。章新胜明确指出深圳“申都”是“国家行为”。
最难闯的一关是国际匿名评委评审。评委是谁?在哪个国家?属于什么机构?无从知晓,唯一的信息是他们共有5人。为了让深圳的真实情况尽可能多地传递出去,宣柱锡组织了一场“外围攻坚”战役——一面热火朝天地展开网络英文宣传攻势,一面动员所有与国外机构有联系的单位展开信息传播攻势。在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推进下,“外围攻坚”成果日显。
在深圳“申都”期间,章新胜等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领导始终对深圳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章新胜先后两次到深圳考察,听取了“申都”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他勉励深圳拿出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决心、魄力、资源和人力,全力申请“设计之都”称号。他还利用接待北京奥运会来宾的机会,向到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转交了深圳市的信函和纪念品,向他大力推介深圳。章新胜还专门指派时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杜越具体协助深圳的“申都”工作。杜越多次对深圳的工作提出具体、专业的指导意见。在杜越以及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的协助下,宣柱锡于2008年7月率“申都”专责小组赴巴黎拜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威丽,争取到她对深圳的支持。
在李威丽督促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产业发展部邀请深圳参加9月美国圣达菲创意城市网络年会。深圳代表团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展品带到圣达菲。展台前,深圳广电集团制作的《设计深圳》电视宣传片反复播放,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深圳报业集团策划的《设计深圳》英文画册短时间内被索要一空。展台中间,民俗“鱼灯”、深圳特色徽章、中国文化T恤、魔力猫公仔、魔幻奇兵卡通等深圳设计作品琳琅满目,不断有各国代表拍照并询问深圳创意设计的发展情况以及开展创意合作的潜在机会。大会组委会主席、圣达菲市代市长瑞贝卡·乌兹伯格对深圳代表团给予高度重视,她通过单独宴请、招待酒会等各种场合和方式,向与会代表和当地公众推荐深圳代表团,并创造机会展示深圳设计。大会主题演讲嘉宾、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等国际知名创意专家对深圳表示出浓厚兴趣。深圳成了与会代表的热门话题。宣柱锡作为深圳代表团团长破例获邀参加了创意城市网络所有的成员城市闭门会议。
逾半年之间,“申都”专责小组“过五关斩六将”没有一刻停歇。最终,5名匿名国际评委都给予深圳积极评价。这一评价促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快了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称号的审批流程,并最终于11月19日认定深圳为“设计之都”。
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后在国内产生了极大影响,2年之后,上海、成都、北京、杭州4个城市也先后成为创意城市网络成员。为了管理好“设计之都”品牌,深圳专门成立了“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和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2009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7日设为“深圳创意设计日”。2010年,深圳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国际大会,全球创意界5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自获得“设计之都”称号以来,深圳借助创意城市网络平台大力提高中国城市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经过不懈努力,至2013年深圳已经成为国际创意城市网络核心工作组的组长城市。
作者:姚正华,时任深圳申请“设计之都”称号专责小组成员
2008年12月7日,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和深圳市政府在北京深圳大厦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发布了认定消息。随后《人民日报》头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华社、《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人民网、中新社等数十家国内主流媒体同时聚焦深圳,对深圳国内首次荣膺“设计之都”称号做了大篇幅分析报道。
作为当时深圳申请“设计之都”称号专责小组成员,我全程参与了此项光荣任务,记忆依然很深刻。
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既是机缘巧合也是顺理成章。2004年,深圳便提出了打造“设计之都”的发展目标。同一年,在万里之外的法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建了创意城市网络,也设立了“设计之都”称号。4年后,深圳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设计之都”,在批准深圳获得此称号的文件中,国际专家评审团作出如下评价:“作为一个快速成长的城市,深圳有着充满活力的历史和年轻的人口。由于本地政府的大力支持,深圳在设计产业方面拥有巩固的地位,其鲜活的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快速发展的数字内容和在线互动设计,以及采用先进技术和环保方案的包装设计,均享有特别的声誉。深圳还强调设计理念,他们把设计当作一个战略工具指导城市转型,同时在与社会文化相关内容领域,尊重经济发展机会的平衡。”
深圳市“申都之路”的第一步要从一则新闻说起。2006年深圳市委宣传部委托深圳报业集团调研国内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同年12月20日,《深圳商报》“文化广场”版发表了记者李宁的文章《深圳:全球第三个“设计之都”》,介绍了创意城市网络。对此,时任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京生等有关领导高度重视,责成《深圳商报》在市委宣传部指导下调研评估深圳加入该网络的可能性,“申都之路”由此启动。
最初接到任务的《深圳商报》“文化广场”主编胡洪侠既兴奋又迷茫,这个称号必将为深圳设计业带来巨大契机,但申请工作该从哪里着手呢。他请李宁先尝试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联络上,几经周折联系上了创意城市网络的负责人——创意产业发展部处长乔治·普萨。但普萨对深圳并不熟悉,更棘手的是,上海早就表达了申请“设计之都”的意愿,来来回回周旋了半年,他才松口:“先当面谈谈吧。”
2007年6月,按照约定,胡洪侠与李宁带着深圳市市长的签名信飞到意大利博洛尼亚,普萨将在此参加创意城市网络投资论坛。7天之后,两人又按照约定,在巴黎教科文组织总部与普萨会面,对方提出设计教育、国际合作、传播与身份以及设计现状4个问题让深圳回答。针对这4个问题,《深圳商报》组织“文化广场”编采人员李宁、刘瑜和我于2008年3月完成了5万多字的“申都”报告初稿编写任务。
一切工作都在“悄悄”地开展。面对不明朗的局势,王京生要求大家“既要低调进行,又要积极大力推进”。
5月4日,时任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宣柱锡率领“申都”代表团启程赴巴黎,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深圳“申都”报告。深圳的荣耀、深圳的历史、深圳的重托都满满地盛在这份报告里。在香港国际机场,团员们一直目送报告包装箱转入传送带的尽头才向安检区走去。每个人的随身行李里都装着一份报告以防万一。
在巴黎,展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办公桌上的是一份报告的两个版本:中文报告以竹简样式卷成一株生机盎然的竹笋,英文报告镂空嵌满了粉红欲滴的深圳市花簕杜鹃。当深圳市外事办谢洁用流利的法语翻译完每个版本的设计内涵后,教科文组织几位官员频频点头:“这是一份非常精彩的报告。”
从巴黎回到深圳,宣柱锡带领“申都”专责小组开始“闯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产业发展部初评甫一通过,专责小组就飞赴北京争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代表处主任辛格和文化代表卡贝丝的支持。初评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要求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代表国家出具支持意见。5月28日,时任深圳市副市长闫小培赴北京向时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作汇报。章新胜明确指出深圳“申都”是“国家行为”。
最难闯的一关是国际匿名评委评审。评委是谁?在哪个国家?属于什么机构?无从知晓,唯一的信息是他们共有5人。为了让深圳的真实情况尽可能多地传递出去,宣柱锡组织了一场“外围攻坚”战役——一面热火朝天地展开网络英文宣传攻势,一面动员所有与国外机构有联系的单位展开信息传播攻势。在报业集团、广电集团等单位的大力推进下,“外围攻坚”成果日显。
在深圳“申都”期间,章新胜等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领导始终对深圳高看一眼,厚爱三分。章新胜先后两次到深圳考察,听取了“申都”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报,他勉励深圳拿出申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决心、魄力、资源和人力,全力申请“设计之都”称号。他还利用接待北京奥运会来宾的机会,向到北京出席奥运会开幕式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松浦晃一郎转交了深圳市的信函和纪念品,向他大力推介深圳。章新胜还专门指派时任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杜越具体协助深圳的“申都”工作。杜越多次对深圳的工作提出具体、专业的指导意见。在杜越以及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的协助下,宣柱锡于2008年7月率“申都”专责小组赴巴黎拜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助理总干事李威丽,争取到她对深圳的支持。
在李威丽督促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产业发展部邀请深圳参加9月美国圣达菲创意城市网络年会。深圳代表团精心准备了丰富多样的展品带到圣达菲。展台前,深圳广电集团制作的《设计深圳》电视宣传片反复播放,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人流,深圳报业集团策划的《设计深圳》英文画册短时间内被索要一空。展台中间,民俗“鱼灯”、深圳特色徽章、中国文化T恤、魔力猫公仔、魔幻奇兵卡通等深圳设计作品琳琅满目,不断有各国代表拍照并询问深圳创意设计的发展情况以及开展创意合作的潜在机会。大会组委会主席、圣达菲市代市长瑞贝卡·乌兹伯格对深圳代表团给予高度重视,她通过单独宴请、招待酒会等各种场合和方式,向与会代表和当地公众推荐深圳代表团,并创造机会展示深圳设计。大会主题演讲嘉宾、英国学者查尔斯·兰德利等国际知名创意专家对深圳表示出浓厚兴趣。深圳成了与会代表的热门话题。宣柱锡作为深圳代表团团长破例获邀参加了创意城市网络所有的成员城市闭门会议。
逾半年之间,“申都”专责小组“过五关斩六将”没有一刻停歇。最终,5名匿名国际评委都给予深圳积极评价。这一评价促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加快了授予深圳“设计之都”称号的审批流程,并最终于11月19日认定深圳为“设计之都”。
深圳获得“设计之都”称号后在国内产生了极大影响,2年之后,上海、成都、北京、杭州4个城市也先后成为创意城市网络成员。为了管理好“设计之都”品牌,深圳专门成立了“设计之都”推广办公室和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2009年,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7日设为“深圳创意设计日”。2010年,深圳举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国际大会,全球创意界500多位代表出席会议。自获得“设计之都”称号以来,深圳借助创意城市网络平台大力提高中国城市在国际组织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经过不懈努力,至2013年深圳已经成为国际创意城市网络核心工作组的组长城市。
作者:姚正华,时任深圳申请“设计之都”称号专责小组成员
很赞哦! ( )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