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社区图书馆发展的路径探析——五联社区图书馆知识援助服务的实践与探索

作者:方玲 来源:《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2-13 人已围观


三、彰显教育功能,担当知识援助
 
城市生活的浸染,融入城市文明的愿望,促使劳务工特别是已在城市工作生活数年的劳务工,为自己子女追求良好文化环境的观念尤为突出,越来越多的劳务工子女因此来到城市生活和接受教育。外来劳务工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中国社会弱势群体中的重要问题之一。它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被奉为“青少年教育第二课堂”的图书馆自然也不例外,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对外来劳务工子女进行知识援助的重任,使他们享受到平等知识教育的服务。
 
1.注重心理疏导,承担劳务工子女思想道德建设的职能。
 
由于外来劳务工自身工作和生存的艰辛和压力,使得他们无暇顾及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而青少年正处于成长阶段,有可能会在学习与生活中产生各种心理困惑,如果不能及时接受疏导、教育,很容易产生心理失衡甚至心理疾病,将为社会带来很多特殊的不安定因素。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对外来工子女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等,培养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五联社区图书馆一方面定期邀请专家为外来劳务工及其子女举办“家庭教育报告会”“青少年法律教育讲座”等;另一方面联合社会力量开展心理咨询服务,帮助有心理障碍的外来劳务工子女解开心结;同时,主动与学校联系,为学校德育教育扩展阵地和课堂,努力保证劳务工子女平等享有图书馆服务,将公益性贯穿到面向教育外来劳务工子女的活动中。
 
2.倡导绿色阅读,联手学校共同打造阅读平台。
 
阅读既是一个人了解世界和思考世界的过程,又是一个人心灵自我观照的过程,即通过阅读来反省自我、提升自我,从而养成内省和深思的习惯。阅读也是心灵得到灌溉和休息的方式,是精神的洗涤和升华,因而它对于人的成长,尤其对于现阶段劳务工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坐落于五联社区的崇和学校,是一所条件十分简陋的九年制民办学校,在校学生1400多人,100%是外来劳务工子女。五联社区图书馆为了给予劳务工子女更多的关注和呵护,一方面加大宣传力度,让在校的劳务工子女及其家长了解社区图书馆是免费的、意识到他们和本地的孩子一样,有权享受图书馆资源和服务;另一方面主动与学校联系,引领同学们参与绿色阅读,通过建立图书流通站,绿色阅读推荐,定期把适合同学们阅读的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强的图书推荐给学生;并开展绿色网络服务,引领孩子们乘着理想的风帆在安全、健康的信息海洋中遨游。绿色阅读的实施,增加了同学们阅读的兴趣,提高了他们对读书的感悟,减少了受不良影响(如录像厅、网吧、不健康读物等)的可能性,以此也让他们能够和城市的孩子一样享受读书的乐趣。
 
3.开展读书活动,最大限度激活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青少年的天性就是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因此,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图书借阅上,更多的是要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吸引劳务工子女到图书馆来,正确引导他们多读书、读好书,进一步培养和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如灯谜活动、朗诵、智力接力赛、拼图、辩论赛、环保活动等,还招募劳务工子女作为志愿者参与馆内管理,这些活动都极大地激发了孩子们的读书热情,培养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10年“第十一届深圳读书月”期间,又特地组织健康有益的青少年读物1000余册开展“送书进校园”活动;邀请程亚男研究馆员为同学们做题为“分享阅读、快乐成长”的专题讲座,倡导同学们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因为阅读是幸福的发祥地,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命运;举办“青少年读书益智”系列活动,包括走迷宫、手工制作、益智拼图和脑筋急转弯等,直接参与这次活动的有2000多人次,增强了图书馆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激起了同学们的阅读欲望,激活了同学们的阅读兴趣。
 
国强更需少年强,一个国家的未来系于青少年身上,劳务工子女目前是弱势群体,将来却同样是建设祖国的生力军。五联社区图书馆遵循“平等、融入、成才”的服务理念,担负起对外来劳务工子女进行知识援助的重任,既解决了外来劳务工的后顾之忧又吸引了劳务工子女利用图书馆,让外来劳务工子女通过图书馆得到有益的文化滋养,立志成才。
 
劳务工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城市进步的同行者。他们在建设文明的同时,也应当享受文明的成果。通过五联社区图书馆为外来劳务工群体及其子女提供知识援助服务的个案分析,我们发现,五联社区图书馆寻找到了一条社区图书馆发展的新路径,为外来劳务工适应城市,融入城市社会发挥了重要的功能;同时,社区图书馆自身的功能也得到了充分显现。
 
参考文献
[1]庄玉香.图书流动站:具有中国特色的分馆制[J].图书馆建设,2005(4):75—77.
[2]王若慧.社区图书馆如何为农民工服务[J].图书馆建设,2005(4):94—96.
[3]赵任飞.强化公共图书馆的城市农民工服务[J].图书馆杂志,2008(8):33—34.


本文来源于《深圳市文化艺术研究与探索》丛书之《深圳市公共文化研究论文选集》。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