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服务 文化服务

扫码关注

图书馆空间的演变(一):信息共享空间

作者:肖容梅主编 来源:《从经典阅读开始——新型文化空间创新与实践》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5-05-08 人已围观

从古至今,图书馆建筑作为重要的社会公共建筑类型,在人们的心目中和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优秀的图书馆建筑都体现着一种文化内涵, 是一个城市和地区的文化标志。图书馆空间作为建筑的重要组成形式,是供读者学习、活动和交流的特殊社会空间,在图书馆履行社会服务职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图书馆空间的演变

伴随人类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以及文字的创造和书写材料的革新,文献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便出现了文献收集、保存和使用问题,图书馆应运而生。藏书楼是中国古代供藏书和阅览图书用的建筑,其最原始和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收藏各类典籍和文集奏议。藏书楼不仅是中国古代文明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中华民族珍贵文献保留下来的重要渠道。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藏书楼在文献收集、保存整理和文化传播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西方传教士为中国带来了与藏书楼不同的西方图书馆办馆理念和管理方法。1904年,徐树兰将私人的藏有七万余卷书籍的“古越藏书楼”向社会开放,标志着中国私人藏书楼向公共图书馆的过渡与转变,为公共图书馆的萌生奠定了基础。①图书馆空间职能也从“以藏为主”向“以 藏促用”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得到快速发展,图书馆的空间作用也向“藏用结合”和“以人为本”转变。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迭代更新,读者的信息需求和获取习惯发生了巨大改变,图书馆的空间功能也随之变化与发展,在不同时期呈现出彼此关联又相互独立的形态。公共图书馆不仅是发挥保存功能的藏书空间,更成为融合日常生活、知识获取、学习教育、交流分享、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文化空间。

随着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空间呈现出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经历,并始终处于变化之中。②这些变化不仅打破了图书馆传统空间观念及其思维模式,而且重构了以多元、互动、价值、创新等为主要内容的图书馆空间新理念。③纵观公共图书馆职能发展,图书馆空间除了文献储存、 基本阅读等功能外,主要以信息共享空间、公共知识空间、创客空间、第三空间、新型文化空间等形态服务社会。

 

(一)信息共享空间

信息共享空间是20世纪末期在美国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模式。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人们的学习方式发生重大变化。与以往主要通过阅读来获得知识不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通过网络就可以更加方便 获得各种信息,这在一定时间内甚至导致了图书馆利用率的下降。信息共享空间整合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为读者提供一站式服务,体现了信息和资源 的共享。④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个动态的服务模式,它为读者以相互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空间。信息共享空间有许多形式,但都具有“提供 一站式信息服务”“提高信息素养”“推动研究与学习”等共同特点。信息共享空间的出现,适应了人们对共享式学习环境的需要。更为重要的是,信息共享空间为图书馆振兴创造了良好的机会,它促使图书馆成为一个共同学习的社会空间。⑤

 

①张春红.新技术 图书馆空间与服务[M].北京:海洋出版社,2014:53.

②蒋萌,武群辉“.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空间再造模式内涵与结构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1):19-23.

③范红.现代图书馆空间资源的价值挖掘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4(4):75-79.

④王高娃.我国图书馆空间研究进展可视化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2(2):64-76.

⑤吴建中.开放存取环境下的信息共享空间[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3):7-10.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