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无齿之徒”陈国凯

作者:黄楚熊 来源:《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3 人已围观


最近,陈国凯参加深圳一位作家的作品研讨会,与会大部分熟悉他的人惊奇了。人们不是惊奇素来喜欢深居简出的陈国凯悄然露面,是惊奇他挂在鼻梁上几十年那副像啤酒瓶底般厚的眼镜不见了,瘦削的脸颊也有点丰满了,更有男子气了。几位女作家围着他说:"哇!主席,你变得比以前漂亮了!"陈国凯笑:"主席从来都是漂亮的。你敢说哪个主席不漂亮?”

陈国凯变得"漂亮",是2000年初眼睛做了白内障手术,摘除了眼镜,加上治疗期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看书也免了。体重增长到了101斤,还没有达标,陈国凯却叫嚷着要减肥了。

陈国凯还有个糊涂之处是没有方向感。在深圳居住了十几年,还分不清深圳的东西南北。但是,深圳卖音响音像的电器城或音像城却记得清楚,闲来无事,就喜欢往那儿跑。口袋里有几个钱就往那儿扔。有一次,有家杂志社给了他一个什么奖,奖给他五千元。一拿到钱,他就去电器城。后来夫人问起他这笔奖金。他指着地上一根电源线笑道:“哪,在地上躺着呢。”原来,他花了四千元,买了一根CD转盘用的电源线。剩下的再买些CD,这五千元奖金就"报销"了。夫人也没有追究,她知道陈国凯基本上是个快乐的穷光蛋,忙着给音响音像店打工。陈国凯这人没有什么可以炫耀的。他唯一可以对来访的朋友炫耀的是他有一套不俗的音响器材和近千张CD。这是他的宝贝。

陈国凯把音乐视为第二生命。到陈国凯家里,边聊天边有音乐在耳畔绕萦。有时,他兴致勃勃地向客人说说如何欣赏贝多芬、莫扎特、柴可夫斯基、巴赫等音乐大师的作品。音乐给他的是阳光、春风、甘露、乳汁……

有时,友人邀请陈国凯到外地走走。他每到一处,总想往音像市场看看。一年暮春,陈国凯到了粤东某地。初来乍到,东道主还来不及尽显盛情,他就提出要到当地一家音响厂参观。那厂家广告吹得很牛,好像是生产世界一流的产品。陈国凯到那儿一看,原来是一家山寨厂。不知从哪儿弄些低档零件在组装垃圾音响。这些“一流”音响放音就像有人在敲床板。陈国凯望望周围的人:"这就叫世界一流?"身边的人暗暗发笑。经常沉浸在音乐世界里的陈国凯,显得像小孩一样天真,不知浑浑浊浊的商品社会,琳琅满目的商品,铺天盖地的广告,到底多少是货真价实?

回来的路上,陈国凯笑笑说:"别讥笑人家。我们文学艺术界也有一些山寨厂,制造着垃圾产品还叫得山响。好不到哪儿去。”

1989年冬,广东省作家协会的重担落在陈国凯身上,在这历史的转型期中,汹涌的经济大潮无情地冲击着文坛。如何使广东文学创作保持着应有的活力,是陈国凯脑海里经常转动着的事。面对刻板的体制,他和同僚一道,试行一些改革。首开向全国招聘合同制作家的先例,曾经在文坛轰动一时。跨进新千年的时候,广东省作家协会对专业作家废除终身制,又被媒体炒得沸沸腾腾。其实,由于我们体制遗留下来的弊端,这些改革还是初级阶段。现在,广东省作家协会正围绕“出名作,出名人,出理论"的方向努力,并作了相应的部署。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各种行业逐渐向国际靠拢的趋势,为了使广东省作家协会在硬件上长足发展和迎接未来激烈的挑战,陈国凯和同僚一起下决心创造条件建设广东文学大楼。在省市有关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黄金地带高达23层的“广东文学艺术中心”和15层高的作家协会宿舍楼,在新的世纪来临之际,将如期投入使用。前段时间,中国作家协会一些友人来到建筑工地,看着眼前这座拔地而起的巍峨大厦,感慨地对陈国凯说:“贫寒的文学界有如此大动作,不可思议,大概全国仅见。了不起!光此一件,你们已无愧于后代。"

陈国凯虽然经常睡眼迷蒙。脑子清醒时,也和同事们一起认真考虑着广东省作家协会的现状,筹划着未来的发展。同时,他以作家的社会责任感,用大海般澎湃的心情,讴歌着美好的现象,鞭挞着丑恶的东西。他扛起广东省作家协会的担子后,仍然笔耕不辍。1991年刊于《人民文学》的小说《相见时难》获1991至1995年《人民文学》奖;1993年刊于《中国作家》的小说《周末》获《中国作家》1993年小说奖;1997年刊于《上海文学》的小说《都市奇谭》获1993 年《上海文学》奖,还有《眼睛》《当官》《天道有情》等作品,使人读后拍手叫好,印象深刻。

为了偿还一笔心债,记述深圳特区改革开放的历史风貌,在年轮即要转入新的千年之际,陈国凯不顾体弱多病,创作了长篇小说《一方水土》。该作在中国青年出版社结集之前,《羊城晚报》、《当代》、香港《大公报》等报刊纷纷予以连载,"雅虎"等多达17家网络也争先恐后地转载。

一段时间以来,陈国凯目睹着广东有些报纸把文学"副刊"砍掉了,在近日对此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呼吁。以从未有过的做法,一稿三投。一篇《刮目看"副刊"》像一阵狂飙,从多年来口头上喊着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报纸头头们心里头刮过。

该文这样写着:“近年来,在某些人心目中,报纸的文学副刊好像是膀胱癌或子宫癌,非割掉不可······这篇小文,分别投给《深圳特区报》《羊城晚报》《南方日报》,一稿三投,不是捞几块钱稿费喝两顿早茶,是感时伤世,为广东提升文气发点感慨之语……不至于草率地对文学副刊白刀子进红刀子出,能够手下留情,留一点文气,一脉书香,善莫大焉!……”

这篇檄文式的文章,广东文坛从白发老翁至壮志未酬的青年,无不拍手称道。省外文坛的一些人则羡慕感叹:广东作家太幸福了,有个勇于真心为作家说话谋利益的领导!

谈到对当今文坛的看法。陈国凯笑道:旧情绵绵,对文坛的事儿,我一半清醒一半醉。一只眼睛睡着,一只眼睛在看。

2000年11月16日写于北京鲁院选自《北京文学》2001年第1期

很赞哦! ( )

上一篇:别处的家园

下一篇:共一城风雨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