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他们趴在“正确”的床上赖着不起

作者:许石林 来源:《我的光辉岁月——深圳散文四十年》 责任编辑:pengfei 2023-01-16 人已围观

我在出租车的广播上听到广东电视台主持人王牧笛,因女护士给女朋友打针数次没找到血管而焦虑,事后在微博上吐槽要砍护士并最终道歉的新闻,听到电台主播们说他扬言想砍护士,心想:这孩子不对。接着又听主播们说,许多人让他道歉,他再三道歉,也删除了微博,可是有人强烈要求王牧笛所在单位开除王牧笛,我心想:这些人不对。

记得十几年前,我当记者跑卫生线的时候,本地发生了一个银行某高管举枪催促急诊科护士,把那个护士吓坏了的事件。当时的医患关系不像现在这样紧张,或许是因为信息传播没现在这样便捷?当时媒体毫无悬念地谴责那个举枪威胁医护人员的银行高管。我去采访卫生部门的负责人的时候,这位大学教授出身的卫生局官员说话很谨慎,他不愿意把话说得那么狠戾。我当时将他一番有些絮叨的谈话,总结成这样一段词儿:人类飞速发展着的医疗卫生水平,永远滞后于人对健康的希求。而病人尤其是急诊病人,因为疾病带来的暂时性焦虑,医护人员应该给予理解。同时,作为一个现代市民,经常使用城市公共设施,也应该有起码的常识,不能希望医护人员像病人和病人家属一样万分焦虑才算尽心尽力。我问这位领导是不是这意思,他连连说是。就这样这话变成了他的发言,被我写在报道中。其实我的这些认识,不过是将老家乡亲挂在嘴边的俗语“急病人,慢郎中”换了个说法而已。

原本我对王牧笛事件就不再关心了,其实王牧笛是谁我也是后来才知道的。可是,当天又在微信上看到不少朋友在转某女作家写的对此事件很煽情的评论文字。我大致扫了一眼,发现其意思也不过是换了更乖张的语气数落批评王牧笛,借以表达自己比王牧笛胸怀更宽广、情感更细腻而已。我可能带着对这位作家文字的反感以及傲慢与偏见,回想王牧笛事件,认为网上对他的种种讨伐有些过分了。

中国文化之道,忠恕而已。忠者,必曲尽其情,即处理任何问题,要察微得情,尽量了解得全面细致,不能浮空掠过,不能仅凭表面的概念得出结论、付诸行动;恕者,不过是推己及人,以情而谅之。在网上动不动喊砍人的,多数是表达情绪,而不是真正地要砍人。我们中的一部分人现在已经不会用传统的比兴思维了,已经不会"听话"了。

王牧笛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青年人,在当今传播工具如此便捷的时代,将个人的一些情绪吐槽到了自己的微博上,也就是发泄一下,但作为公众人物,言语有影响力,所以他这样做是错的。经过别人的批评,他也知道错了,删除微博并两次道歉,我觉得这样就可以了。

但是,有些人就是揪住不放,非要让王牧笛所在单位将他开除不可,还有提出开除他都不够的。我觉得王所在单位应该不会顺应这种民粹情绪。可是,那些人不依不饶,仿佛王牧笛真砍了人一样,他们怎么不知道,真砍了人有警察管着。

王牧笛不过就是发泄了一下情绪嘛,你们认为王牧笛是天神啊?他的话一句顶一句,对你们来说是圣旨还是灵验的咒语?你们怎么把他的话那么当回事儿?

我将自己的上述理解发到微博上,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有人用肮脏恶毒的话骂了我,我看出了他们对我的愤怒。这些人血脉愤张,一副英勇就义前满眼血丝的样子,红光照人,很不正常,但显得很正经。不依不饶,尽情发挥他们所看见的对是非黑白的判断。因为他们要挥洒自己对正义的抒情,一开始抒情就太过,一时收不回来,中间还有所谓作家助阵,就更正确地万丈抒情再起高潮刹不住车了。其实他们就是正确不起,不是伤不起。现在社会上有很多这种自己把自己挂在永远正确的灯泡上烤的人,凡发言,必认为自己正确,这就是一些正确不起的人——趴在“正确”的床上,赖着不起。

你们说王牧笛戾气,在我看来,他仅仅是在事后于微博上吐槽而已,连医院名字都不敢说,更没提护士名字。我感觉这孩子禀赋有点弱,就是表达一下怨愤而已。你们这种死缠烂打、狠叮猛咬才是戾气!你们认为把王牧笛开除,把王牧笛整得很惨才能解心头之恨,才是真正的戾气!你们的戾气装罐都能当火箭燃料了,这算是新能源吗?

子曰:“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就是说,哪怕是到了争讼的地步,公正的处理结果,最理想的,必须是息讼平怨,而不是某一方迫于另一方的压力和势力,隐忍受沮而退。这种结果,胜利的一方并不是真胜利,而是流氓斗殴似的占上风;失败者也不是心服口服,而是我打不过你,先撤退,保留我的青山去。事件貌似平息了,但怨恨和戾气却萦绕充塞于天地之间。你们的怨恨是怨恨,王牧笛的怨恨就不是怨恨?你们人多怨恨重,很了不得,王牧笛人少怨恨轻,就可以忽视?

自古以来,世界上绝大多数的争讼都做不到"无讼"的理想结果,所以,中国古人看到了这个人类难以解开的纠结,发明了“礼”,对于这种人陷入争讼的解决,提出“狠毋求胜”的思想,就是说,跟别人争斗诉讼,以不刻意固执求胜为好,这样自己心里才过得去,才能不招致对方的报复和反弹,才能达到"无讼",这也就是温良恭俭让的让,即"恕道"。
 
2015年8月4日
选自《故乡是带刺的花》,海天出版社,2018年1月版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