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古诗咏南山:鼎迁学宫

作者:周保民 来源:《南山掌故》 责任编辑:Gangan 2023-08-01 人已围观

鼎迁学宫
[明]周希曜
 
邑设自近代,人文气未扬。
谁司作人者,薪槱咏先王。
下车询耆硕,条对乏审详。
进彼诸子衿,造膝细共商。
东郊昔擅胜,传古宝安庠。
订我声气友,携我僚属行。
四周各森列,水色及山光。
眼中有宝炬,袖里有青囊。
望景复观卜,终焉允且臧。
何处构杰阁,遗编贮盈箱。
何处俨为堂,提命砭膏肓。
中央堪正殿,万世仰宫墙。
左右若拱翼,俎豆傧两廊。
门路兼庖湢,整齐恰相当。
东震宜峙笔,西序宜曲房。
高山胡巍巍,大海何洋洋。
天时地利叶,所需工力偿。
培尔六息翮,戒此三月粮。
鼎新快今日,复古率旧章。
横经而论道,济济兮跄跄。
三月桃李发,九秋芹藻香。
幽窟神龙跃,高岗翔凤凰。
奚止冠全粤,媲彼齐鲁乡。
多士来进爵,欢呼且拜扬。
允文与允武,千秋未可量。
 
【译文】
 
新安建县时间不长,人文之风尚未得到发扬。
 
谁是掌管人才任用和造就的人?当然是上古贤明的君王。
 
我到任之后(就学宫之事)拜询德高望重的乡贤,逐条征询,他们也不是十分清楚。
 
邀请县里的学子和生员,促膝而谈共商学宫之事。
 
县署的东郊是一块风水宝地,据说是过去宝安县学的旧址。
 
约上志趣相投的朋友,带着同僚一起前往东郊。
 
四周山水相连,水光山色相映生辉。
 
大家的眼光如宝炬一般敏锐,袖里装着《青囊》(古时著名的风水书籍)能掐会算。
 
察看地形反复观卜,最终选到了一处宝地。
 
在什么地方构建楼阁,作为前人留下的著作的典藏之所。
 
在什么地方建造庄严的讲堂,解决学习中的疑惑纠正道德的偏差。
 
最中间是建筑正殿的最好位置,里面供奉万世景仰的至圣先贤。
 
左右两边如同双翼环绕着正殿,两侧为东西庑,陈设俎豆祭祀列位先贤大儒。学宫内的道路以及厨房、浴室都要安排妥当。
 
东边最好建一座形状似笔的文峰塔,西边则宜建成曲房(即内室)。
 
山是那么巍峨,海是那么宽广。
 
天时加地利,更需要大家齐心协力。
 
培育一个学子要花三年的时间(一息为六个月,六息为三年,乡试为三年一考),学子们更应好好珍惜为科举做好准备。(“三月粮”引自《庄子·逍遥游》“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今天是最快乐的一天,新的学宫将在旧址屹立,恢复过去的典章制度。
 
(想想不久的将来)横陈经籍、传道授业的场景,熙熙攘攘好不热闹。
 
三月的桃李相继开放,九月的芹藻散发着馨香。神龙从幽深的洞窟里腾跃而起,凤凰在高高的山岗上飞翔。
 
(到那时)我们不仅要在全粤争冠,更要与齐鲁大地媲美。
 
所有的乡贤为你们晋升献上美酒,为你们取得的成绩欢呼传扬。
 
做一个能文能武的全才,国家的千秋大业不可限量。
 
【后注】
 
这是一首叙事诗,讲述的是新安学宫选址的过程。借此机会,对明清南山的教育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南山地区最早见录于史料记载的教育形式为社学。所谓社学,有今天的“社会办学”之意。其创建人即为抗倭名将、南头水寨创始人汤克宽。1566年,汤克宽与东莞知县舒应龙共同出资在南山创建了第一所社学—梯云社学,地点在恩德乡中屯铺(今南园村),十年后这所社学诞生了南山第一位进士陈果(南山村人),又过三年这里诞生了深港地区历史上唯一一位解元吴国光(南园村人)。
 
万历二年(1574),在新安建县的第二年,新安学宫落成,地点在南头城东门外(即今天的义学街),首任知县吴大训认为此地坐文冈而朝杯渡,是发文脉的风水宝地。万历二十三年(1595),学宫殿宇倾圮,新安知县喻烛在南山第一位进士陈果倾囊相助之下,将学宫迁至城南海防厅之左(即今天襟江酒家对面的小广场)。
 
崇祯十五年(1642),新安知县周希曜认为新安“科目不振”的原因是学宫风水不利,又迁回原址,这首诗讲述的就是迁回原址的过程。
 
清代学宫统称为书院。
 
康熙三十四年(1695)十月,宝安书院落成,地点在城东郊(即今义学街),由于地处郊外,前来读书者日渐稀少,日久倾废,1800年改建为水仙庙。
 
雍正二年(1724),新安学宫更名为文冈书院,并落成,地点在南头城西面的五通街。
 
嘉庆六年(1801),新安学宫又改名为凤冈书院,选址在今南头古城东莞会馆对面,为海防厅旧址。校名由广东布政司康基田书写,刻于石上。该石刻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被一位记者在南头古城内一院落发现,现置于南头中学大门前。
 
光绪三十一年(1905),清廷宣布废除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凤冈书院更名为凤冈学校。
 
民国三年(1914),新安县复名为宝安县,凤冈学校更名为宝安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