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文化事业 > 文化作品 文化作品

扫码关注

在深圳的高层建筑脚下 李清泉

作者:周立民, 陆其美 来源: 深圳的阳光 责任编辑:深小安 2024-12-10 人已围观

一位美国密西西比大学研究员,在访问深圳时说,他1972年曾在香港的落马洲岗楼上,用望远镜看过深圳,现在还保存着当时拍摄的照片。“那时深圳一片水田,偶尔有几头耕牛。现在到处是高楼大厦,笔直的马路和成片的工业厂房,真是一个奇迹。”

我参观过深圳之后,也要采用这个最富于概括的赞赏之词:这真是一个奇迹!

我在广州郊区曾参观过一个白云农工商联合公司,它1983年的总收入竟达一亿六千五百万,纯利润达到一千三百八十七万。主人在介绍他们所创造的业绩时,不忘怀于过去,这里原是五八年建立的三个干部农场,是为当时犯“错误”的干部进行“劳动惩罚”之地。后来在中山先生的故乡,参观了一个规模很大的“长江乐园”,有不少新鲜、奇巧、惊险的游乐项目,不胜其优哉游哉!主人也未曾忘怀于向我们说,这里原来是“五七”干校。话不在多,只这一句,今昔对比异常分明,甜、酸、苦、辣之情便在心中翻涌不已。所以尽管采取了相同的今昔对比、采取了相同的赞赏词句,其内心感受,情感的震动幅度却远不一样,无论如何我们不会站在香港落马洲的岗楼上,用望远镜来看。

深圳经济特区是三中全会路线的产物,是1980年开拓创建的,这个奇迹是在只有四年的时间里出现的。在一份文字材料上,开拓者们向我们作如下的数字陈述:

在昔日的荒山野岭、水塘洼地上,建起了八百多栋十八层以下的建筑,五十六栋十八层以上的高层建筑……

十八层以上才算高层建筑,这可真是眼界不同,胸怀不同,也就产生了不同的衡量标准。深圳特区的建设远未完成,然而已经建成了这么多这么高大的建筑,该算是一个新兴城市的挺然耸立,该改变它在地图上的标号,是无疑的了。

且再作两个“取样”观察:

深圳有一条干道,名叫“深南大道”,你只要在这里驻足一望,顿时便会感到心地辽阔。它笔直笔直,六千米长,六十米宽。栽置在路上的树木和灯柱,以及路两边的楼群,都还显得零落。“大展宏图”这个词语,我一直以意会之,看了深南大道我觉得看到了与这个词语相称的形象。这样的马路需要多少东西去将它充实起来,这又说明建设者们的气概与信心。马路下面埋设了未来发展所需的各种管道,它不是我们讽刺的那种最好安上拉锁的马路。我还要特别指出,完成这条长又宽的马路只是半年。

深圳有一座五十三层的大楼。它的头一个十层,每层花七天建成;第二个十层,每层费时五天;第三个十层,每层费时四天;从第三十一层起,每层只三天时间。

读了这两则“取样”,我们和深圳的创业者更贴近了,对于他们所创造的速度和效率,取得了更明晰的印象。笔者不是建筑的从业人员,对于修路盖房,在各种不同条件下的标准效率和最高速度是并不了然的。然而建筑与我们的生活相伴,生活中的人,随时随地都在获得各种建筑的实感。它迟缓,扯皮不休,不合规格,甚至尚未生成便已年老,长久地被脚手架、网络、棚席缠裹着,像个褴褛的老妇在掩面而泣。看见深圳生机勃勃的建设景象自然令人陶醉,乐于认可他们的高速、高效。

还有一个重要之点,我们实在苦于贫穷落后已久,在说到建设的速度和效率时,情感上不免包含着摆脱贫穷落后的急切之心,这是众望所归。凡是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了高速、高效的人,都是背负着人民希望的人。那个五十三层大楼,虽说只有层数和时数,但是那种由七天而五天、而四天、而三天,为缩短时间所作的努力,一层胜似一层的紧迫心情,是和我们大家的心发生交流和感应的。

在深圳的高层建筑脚下,我常常止不住抬头仰望,这是对于奇迹的赏鉴之情的自然流露。在深圳的高层建筑脚下,不能不感到人的矮小,而又同时感到,人的创造物却如此巍峨雄壮、顶天立地、直指苍穹。
 
(选自《散文世界》1987年第7期)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