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深圳市高中地理教师教学现状调查分析报告(六):深圳市高中地理教学现状特点及其改进意见

作者:教师教学调研组 来源:《深圳教育蓝皮书》(2016~2017年卷) 责任编辑:yangxu1985 2023-08-28 人已围观

(二)深圳市高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意见

1.提高高中地理课程对地理实践力和师生综合素养的培养功能

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教育实践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需要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地理课程才能最终落实。调研发现,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三大核心素养得到教师思维层面的普遍认可,但目前高中地理在学生的地理实践力的培养上还有较为广阔的提升空间:学生问卷中的数据表明,只有8.56%的学生能经常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运用地理知识和技能,而认为学好地理对终身发展所起作用很大或对自己素质和修养提高很大的学生比重都不到一半。因此我们有必要关注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解决高中地理课程理念与现行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实践能力培养的落差,解决课程设计中活动建议内容多,而且相对较泛,部分活动建议缺少实践基础和可行性等实际问题。通过地理考察、社会调查、模拟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让师生具备地理实践行动能力品质,让师生对地理探究活动充满兴趣与激情,并会用地理眼光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

用地理核心素养梳理教学目标,可以超越传统的知识与能力,并能纠正过去重知识、重能力、忽略态度的教育偏失,不再以地理知识作为学习的唯一范畴,可以整合运用于生活情境,强调其在生活中能够实践力行的特质。学习者能够依据所培育的素养,解决生活情境中面临的问题,并能因生活情境的快速变化而与时俱进,成为终身学习者。

“立德树人”是地理课程的根本任务,地理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地协调观,培育家国情怀,树立全球意识;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方法思考、诠释地球上塑造我们生活与社会的地理现象和过程;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手段,提高地理知识和方法的应用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发现和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加强引导教师对地理教学新进展、新问题的关注

调查显示教师对地理素养教育等一些教育热点话题的关注并不多,同时从教龄的交互统计情况来看,需要特别提醒教龄在五年内的年轻教师,专业发展首先要把握教育教学的新发展、新方向,学习地理学的前沿进展,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要加强引导教师关注地理科学前沿和最新方向,才能重新认识地理学的研究特点:综合性、区域性、动态性、方法的多样性,教师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才能补充发展学生的学习见闻,顺应社会教育发展的新需求。

学科的育人价值,是教学中长期潜移默化形成的,有些教师在备课中容易受到过去应试教育的评价制度的冲击,容易将育人价值和应试教育直接对立起来,短时间内难以转换教育观念,或者缺乏将育人过程与具体教学内容交融的教学技能,在这方面我们要加强研究和改进。

地理课程的实施应更多关注课程知识的情境性和生成性,处理好知识与情境、知识与行动的关系,而地理核心素养就在学生面对不同的生活情境、参与不同的实践活动中培养起来。因此,地理课堂教学要更多关注以下内容:增强学习的乐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的情感体验以及合作学习和形成性评价。

3.解决教师对课程难度的认识、教材使用的困惑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可知,目前教师对地理课程难度的认识出现分化,而这分化比例与学生比例接近,证明教师的知识积累、教学水平和生源质量,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决定了对课程难易程度的认识。因此提出两点建议:一是教师要合理把握教学内容、难度、方法。针对教学难点,如自然地理的相关内容,多开展集体备课、优质课示范等活动,及时进行教师的听课反思和交流活动,搭建发展平台,促进中青年教师在教师群体中的迅速成长。二是建议教师有必要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进行分层分类教学,在内容上应有选择和取舍,在难度上应有把握和控制,在方法上应有指导和点拨。同时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将课外地理知识、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与考点、重点、难点联系在一起,既能体现学科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又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迅速提高成绩,让学生确实体会到学习地理的成就感。

现行使用教材和教师认可度的矛盾表明了新高考改革形势下,教师们非常关注教材版本的选择,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思考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定位的问题,课程不同模块的容量、难度与课时的相容性的问题,课程中的生活性和实践性内容比重的问题等。因此建议教师结合课程目标,分析学情,清晰了解各版本教材的特点,优化组合选择教材资源,真正发挥教材为教学目标服务的作用,从而实现地理课程改革的新要求、课程方案、地理课程标准、地理教材、教学、评价六者之间的良性循环。

4.根据学情选择并优化教学设计和导学案

调查结果表明深圳教师在地理备课中对教案资源的参考使用较少,可能由于教案的直观性和直接实用性比不上课件等,因此限制了教师对它的学习和使用过程,但这并不能否认教案在备课中的用途,教案是教师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设计的具体体现,如何充分发挥它的作用,也是我们可以继续研究发展的内容。教学设计不能仅仅规定学生必须学习哪些内容,甚至仅仅是描述知识点,而应该明确描述学生必须经历哪些学习过程、完成哪些学习任务、经历哪些学习方式、学习到什么样的深度等问题。

调查数据表明仍然有三分之一左右的教师认为导学案不重要。说明在使用编制导学案时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灵活选择用或者不用,在使用过程中也应该突出重点,简洁明了,强化能力训练,弱化细枝末节,让导学案从教学的负担变成教学的良方,使导学案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理教学。如何优化导学案的编制过程,如何让教师更便捷地获得丰富的教辅资料也将成为提高我们备课效率的一个研究方向。

5.改进单一的教与学的方式方法

目前,从调查来看,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教师在教学中主要使用讲授法,留给学生自主讨论、合作探究、自主思考和小组总结的时间较少,而在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学生却认为做题、生生讨论和自学对学习地理也有较大帮助,因此我们需要改进教与学的方式方法,在教学中不断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增加课堂时间安排的弹性,改变传统单一的授课方式。

课堂教学中,仍然有23.3%的学生只是埋头记笔记,老师说什么就记什么,这说明在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参与度,不仅要关注到学生外表的参与(听讲、做笔记),更要关注到学生内在的参与(积极思考),我们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

另外,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认为教师和蔼友善的态度也是理想地理老师的一项重要特质,这说明我们教师除了加强自己的专业修养,还需要加强教学中的亲和力,了解学生,理解学生,充分把握学情,注重营造有趣、有用、民主的课堂。

6.形成多元化评价体系,促进地理拓展课程的开发

从以上调查可知,目前深圳地理课堂和课后的单一评价形式限制了师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的课堂需要将教师讲授、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合作探究有机结合运用,改变目前以测试为主的单一评价方式,丰富学生的作业和评价形式,从笔试、面试、活动测试等或从学生自评、他评、网评等方面形成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

学校第二课堂和校本课程的开设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深圳的高中地理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提升发展的空间。从调查数据来看,绝大多数同学非常乐意参加野外考察;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拓展知识、学以致用、提升思维等;学生最为感兴趣的社团是“地理摄影社”和“天文观测社”等,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需要第二课堂和校本课程的有力补充,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热情,让学生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因此,建议学校地理教学要优化教学资源,建立共享资源库,鼓励教师开发地理校本课程和第二课堂活动,形成师生勤于阅读、乐于实践的良好习惯。

7.研究团队整合教师资源,取长补短发挥各年龄或职称类型的教师优势

我们承认不同年龄或职称的教师在地理教学的认识和实践上的差异,认清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成立研究团队,充分整合教师队伍的整体资源,多交流互助,取长补短,年轻教师保持自身的教学创造力,同时要不断加强对教学育人价值的学习,不断加强对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全面理解,并朝着这方面的要求保证课后备课和学习时间,不断研究教材教法,不断积累和提高,职称高或者教龄长的教师也要与时俱进,继续完善自己对地理新课程和地理核心素养发展的认识和实施,并指引和帮助青年教师成长,教学中科组内部要利用“传、帮、带”等方式,结合课程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做到集体备课、研课、磨课,整合教学资源,用科学高效的备课方法,缩短有效备课时间,提高备课效率,促进教师之间的共同成长。

8.研究教师个性差异,从“经验教研”走向“实证教研”

实证研究指研究者亲自收集观察资料,为提出理论假设或检验理论假设而展开的研究。实证主义所推崇的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强调知识必须建立在观察和实验的经验事实上,通过经验观察的数据和实验研究的手段来揭示一般结论,并且要求这种结论在同一条件下具有可证性。我们研究问题需要结合数据分析,有时候还需要对比实验,继续深入研究个性差异,寻找适合各区各类教师突破发展的新途径,从“经验教研”走向“实证教研”。

针对深圳各区对地理课程理解的差异,整体提升教师对地理教学新进展、新改革和动态的关注度的同时,要特别促进关注度相对较低的区教师的发展。优秀地理教师应该具备和培养的特质应该结合不同性别的教师和学生的认知和发展需求不断完善自我。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针对教师备课时间和批改作业情况的差异,我们要肯定备课时间较长和作业大部分全批全改的教师或者区域,但同时也要思考备课和知识巩固效率的问题。对于备课时间较短或者作业批改情况不佳的教师或者区域,我们要充分利用该区地理教育的改进和发展的空间,关注教师个人教学态度的发展过程。授课时间和导学案使用的区域差异,反映了各区教师对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教学实施过程的差异,对于授课时间过长的区域,要注意不断改进没有弹性、没有留白的课堂,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思考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在提高教师群体对地理课程整体认识水平的同时,要不断加强男教师对地理课程的理解和女教师对地理教育教学改革新动向的关注,不断改善教师的备课质量和上课效率。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