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社会 > 教育事业 > 教育综合 教育综合

扫码关注

光明区中学地理学科发展报告

作者:冉杰 来源:光明区教育发展报告(2021) 责任编辑:manman 2023-11-15 人已围观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在国际形势激烈变动以及国内经济、文化、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现代公民的要求体现出了新的时代特征,面对人类生活的地球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让未来公民接受高水准的地理基础教育,提高未来公民的地理学科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任务。因此,中学地理学科正面临着重大的挑战与机遇。同时,随着地理科学的持续发展,新的理论和研究范式层出不穷,这给中学地理课程带来了新的学科资源与发展活力。
 
一、地理学科的发展与价值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早在汉代就出现了以地理命名的著作《汉书·地理志》。放眼世界,在古希腊时期地理视野逐步扩大,奠定了古代地理学的根基。历经两千余年的发展,地理学从描述、记载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学科,逐步发展成为对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进行阐释的门类体系逐步分化、研究对象系统集成的学科。
 
地理学伴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而发展,地理学科的价值也在不断拓展。几千年来,古典地理学注重对区域风土人情的文学描述,同时开始出现图形、数学等方法以及地图的制作等,体现出其显著的科学属性。近现代地理学从 19 世纪 40年代始发展至今,170 年左右的时间发生了超越以往几千年的变化与发展。一百年前近代地理发展成为一个稳定的科学专业领域,地理的各部门学科几乎在这一时期建立,并蓬勃发展。
 
20 世纪 60 年代至今是现代地理学的发展时期。在继承近代地理学综合性与区域性的观念基础上,现代地理学更多探究地理事物格局与过程之间的关系,探究其分布特征在人类活动影响和自然环境驱动下的变化及其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现代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也主要放在了地球表层系统各自然、人文要素空间分布、时间演变以及地理综合体的区域特征等方面,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地理信息技术于一体,融时空分布格局、演变发展过程、内外耦合机理于一身,体现出显著的区域性和综合性。
 
当前,地理学在自然地理的综合研究、地表自然过程研究、城市与区域发展研究和面向社会现实的应用基础研究等方面迅速发展;未来地理学发展不管是研究方向还是在方法及技术革新上还将呈现多态势。发展至今,地理学具有了其独特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任务与研究方法,体现了地理学科独特的科学价值。近年来,地理学的发展已经远远超出其传统运用领域,为国土空间优化、资源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灾害防治、国民经济和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从地理学科发展历程上看,地理学科除了具有一门现代科学所应具备的科学本质属性外,还因与整个社会产生关联而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社会价值。了解地理学科发展的趋势,澄清地理学的价值,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时代背景,这对提升基础地理教育育人水平发挥着促进作用。
 
二、中学地理学科发展与影响

新课改以来,地理学科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这三个阶段以课程标准的修订为划分依据。每一轮课程标准的修订,都标志着学科发展迈入新的阶段。

(一)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阶段
2002 年教育部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 2002》)明确了地理课程标准,整体目标是改变了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课标2002》紧扣时代脉搏,开门见山地提出地理课程改革的特定时代背景:一是全球变化形势的要求,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素质教育方面,地理课程标准特别要求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学的新理念,大体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学习内容、学习方法、课程构建和评价机制。
 
(二)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阶段
2011 年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相较于2002 版,更关注新的时代特点与要求,其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课标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能够科学、充分地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等相互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断探索和遵循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这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新课题。其中特别提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应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升生活品位和精神体验层次,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应对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初步能力。这将有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课程性质凸显了区域性、综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实践性特点,形成了以下三点课程的基本理念:第一,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第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第三,构建开放的地理课程。
 
在十多年改革试验过程中,课程标准在促进地理教师课程理念的更新、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个人专业发展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育质量的提升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引导教学模式形成、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随着社会高速发展和时代变迁,课程标准在十多年的实施中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内容结构的完善、衔接问题的考虑、内容广度、深度调整等。
 
(三)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 版)阶段
“学科素养”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与此相应,各学科课程标准都将“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学科素养”作为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就地理教学而言,面对人类生活的地球日益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让未来公民接受高水准的地理基础教育,提高未来公民的地理学科素养,是中学地理教育的核心。而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则包括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力。
 
地理是关于人类生存空间的一门学问,注重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结构,注重阐明地理事物的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并致力于揭示地理事物空间运动和变化的规律。空间视角就是对这些地理现象的分布格局和空间关系进行正确透视,涉及“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子”“它是什么时候发生的”“它为什么在那里”等问题。地理对这些问题的揭示,有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人类与地理环境发展中的空间关系,如空间位置、形态、组成、层次、排列、格局、联系和制约关系等,而上述认识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类如何生活在地球上。因此,培养学生的空间视角应是高中地理教育的又一价值追求。地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既包括自然、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综合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也包括地貌、水文、气候、植被、土壤、人口、聚落、工业、农业、交通等要素及其之间相互关系的综合研究。地形、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每一个要素都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存在,与其他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同时,自然环境特征影响并制约着人类活动,因地制宜开展生产和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选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决定了对地理问题的分析和对人类活动的评判必须借助于综合思维。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地理意识和地理观念有着明确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全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与行为,以及正确的环境观和人地协调观。地理学科应以研究人地关系为主线,以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为主旨。通过地理学习,除了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方法外,更重要的是形成人的生命发展质量以及自身发展所需要的地理意识和观念。
 
在人类的发展历史中,由于人地关系的偏差,人地关系恶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如环境污染、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危机等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影响到人民选择。可见,运用正确的“人地观念”审视人类自身的各项活动,关注人类的命运和终极价值,使学生成为对环境、未来有强烈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是地理学科核心要素的重要内容。学科前沿发展对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构建与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三、光明区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情况分析

(一)光明区地理教师基本情况
光明区目前共有中学地理教师 85 名,其中高中教师 34 名(占 40.00%),初中教师 51 名(占 60.00%);公办教师 71 名(占 83.53%),民办教师 14 名(占16.47%)(见表 2-40)。整体来看,高中学校的地理科组、备课组人员相对较为充足,利于开展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校级教学研究活动;初中学校校均 2~3名地理教师,特别是民办学校,大多只有一名地理教师,在开展集体备课、校本教研等校级教学研究活动方面存在一定困难。
 
 
从教师教龄来看,教龄 10 年以内的青年教师占比较高(72.22%),教龄10 ~ 15 年的教师占比仅 8.33%;从职称结构来看,光明区地理教师队伍二级教师占比最高(34.72%),其次是三级或未定级教师(29.17%),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仅占约 10%。整体来看,光明区地理教师队伍以中低级别职称的青年教师为主,中青年骨干教师力量较为薄弱,名师数量较少,应重视对地理青年教师的专业培养,努力提高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
 
 
从学历构成来看,光明区地理教师以大学本科学历为主(65.28%),其次是硕士研究生(31.94%),专业大多为地理学类(94.45%),学历水平与深圳市教师整体水平相当。较高的学历水平和较强的专业对口反映了光明区地理教师学习能力强、专业基础好、综合素质高的特点,但是缺乏教学实践经验,需要加强课堂教学各方面的培养。
 
 
(二)教师教育教学能力
在教育教学基础理论方面,只有22.22%的老师很符合,非常熟悉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理论,45.83%的老师符合,比较熟悉,其余老师则一般或不符合,简单了解或不了解教育教学基础理论。这一方面是由于在高等学校学习阶段部分老师所学专业并非师范专业,另一方面是因为在工作后缺乏教育教学相关理论基础的持续学习或继续教育,因此,应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加强教师对相关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才能全面提升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形成教学工作的新进展、新突破。
 
 
在学科内容与发展方面,只有 18.06% 的老师很符合,非常了解中学地理学科所包含的知识内容、理论,了解地理学科发展史与地理学前沿领域和发展趋势,了解地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并能够结合社会生活实践,有效开展学科教学活动。48.61% 的老师符合,比较了解,30.55% 的老师一般或不符合,简单了解或不了解。这说明部分老师对中学地理学科的专业认知不足,平时对专业的学习仅限于自己在课堂中教授的内容,导致这部分教师的专业知识难以及时更新,日常教学难以从更宏观的学科背景和学科本质去看待和处理教学内容,使得学科的育人价值大大降低。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信息化速度越来越快,地理信息技术已经走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了解地理信息技术的相关应用成为我国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之一。在地理学科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上,如图 2-69 所示,只有 8.33% 的老师很符合,非常熟悉地理信息技术软件(如 GoogleEarth、ArcGIS、GlobalMapper、Surfer 等)的使用,60% 以上的老师会简单使用或不会使用,这说明大部分老师缺乏对地理信息技术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在教学中难以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融合,特别是地理学科在地图的学习和应用上的独特性,使得基于地理信息技术的教学更能够将传统教学中单一文字或简单图像由教学信息形式转变为多媒体形式,以更加生动具体、形象逼真的虚拟情景,将抽象的地理信息具体化,帮助学生直观理解,从而实现轻松学习的教学目的。
 
 
在课堂教学能力上,如图 2-70、图 2-71 和图 2-72 所示,80% 左右的老师认为自己能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学习经验和兴趣特点,设置学习目标,预判学生学习的疑难处;能根据课标要求和学情确定恰当的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选择适当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合理安排教学过程和环节,形成教案与学案;板书设计合理、语言逻辑清晰、声音洪亮。这说明大部分老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有较强的自信,小部分老师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力水平。
 
 
(三)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新课程提倡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根据问卷调查,如图 2-73、图2-74 所示,光明区 70% 左右的地理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在地理教学中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建立学习内容与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9.17%的地理教师认为自己此项符合程度一般。在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中,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能够基本(55.56%)或很好地(18.06%)合理运用教学组织与课堂管理的形式和策略,科学准确地呈现和表达教学内容,控制教学时间和教学节奏。有22.22% 的教师认为自己此项符合程度一般,4.17% 的教师认为自己不符合。这说明大部分老师能够初步理解新课程理念,积极开展情境教学,有效进行教学组织与管理,小部分老师在对新课程的理解上,在情境化教学的实施上,还比较滞后,需要进一步加强这部分老师的新课程与教学组织管理方面的培训,提升教师的课程理解,优化教育教学方式。
 
 
在地理教学中,如图2-75、图2-76所示,62.00% 的地理教师认为自己能够较好地依据地理学科特点、中学生认知特征和个体差异,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和学习指导,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并合理分层布置作业;但仍有三分之一以上的教师认为自己此项一般或不符合。新课程强调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学习过程的重要性,对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组织与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有效组织学生深度参与课堂学习是未来地理课堂实施的关键,因此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针对地理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惑,对答对问题的同学进行实名表扬,对回答错误的同学要及时鼓励,对提出的疑惑要带领大家讨论解惑,增强学生参与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
 
 
新课程倡导“教、学、评”的一致化,教学评价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及结果进行价值判断并为教学决策服务,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与问题的过程。问卷调查显示,如图 2-77 所示,只有 50% 左右的地理教师能基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理念,结合作业反馈等实施过程评价、增值评价等方法,合理选取和运用评价工具进行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的评价;40.28% 的地理教师此项符合程度一般,10% 左右的地理教师不符合或很不符合。这说明我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施上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未能普遍掌握科学开展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不能将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各环节中,难以通过学习评价对课堂教学开展诊断与正向引导。
 
 
四、进一步促进光明区中学地理学科教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强化初高中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学习,转变教学观念,提升教学理念
在本区地理教师对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了解上,只有 22.22% 的老师非常熟悉中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基础理论,只有通过各种途径进一步加强教师对相关教育教学基础理论的学习,才能全面提升地理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促进教师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形成教学工作新进展、新突破。教师的成长不仅需要经验的积累,还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有序推进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实施,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对新时代的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理念决定着教学行为和策略,新课程改革的实施需要与之相适应的新理念。强化本区地理教师对初高中新课程标准与新教材的学习能够帮助教师认识并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及改革的具体目标、了解相关政策,不断更新教育理念,适应时代发展变化和育人方式的变化。通过地理新课程标准和新教材解读、大单元教学设计、同课异构、教学研讨等各种方式开展“双新”教学的实施与研究,可以全面有效地指导全区地理教师做好地理学科教学工作,引领全区地理教师在教学方式、课堂组织等多个方面进行革新,以全新的认识对教与学进行整体重构与创新,在地理课堂中重点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学生在地理学习中的自主学习、思考、交流的时间和空间。
 
(二)以初高中学科研训为重要抓手,推进光明区地理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
随着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颁布、新高考模式的变革及新教材的推广使用,国家的课程改革逐步开始影响并改变着老师的教学。如何使用新教材,贯彻国家新课改的理念,做好高考高效备考工作,是我区地理教师研训的重点内容。通过主题式、任务式、研讨式等不同形式的学科研训活动加强地理教师之间的研课、备课,形成区级教研共同体。以课堂研究、命题研究和研学研究为三大主题方向成立区级教研核心团队,以名师引领、任务驱动的方式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路径。同时,进一步强化备课组、学科组、名师工作室、学科示范基地等教研团队的建设,在目标上指向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落实和新课改育人价值的实现,促进教师对新课程、新课标和新教材的内容与精神的理解,转变地理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具体行为,创新教学方式。具体实施方面,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团队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具体评价方式和标准方面的培训,如有针对性地开展相关内容的教学研讨和示范课的引领,或进行团队成员之间的交流学习等,结合传统优秀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积累,将光明区地理教师学习共同体建设制度化。
 
(三)以各级各类学科比赛为平台,加快光明区优秀地理教师的培养
教师能力比赛是教师成长的磨炼场,更是教师发展的加速剂。地理学科以比赛为载体,注重教研模式创新研究,实行学科“研—训—赛—展一体化”教研模式,在光明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光明区教师技能比赛、光明区模拟命题比赛等各项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中,进行赛前专题教研和专家培训,做好赛中跟踪指导和团队教研,开展赛后教学技能展示活动,做到学在训前,研在训中,示在训后,跟踪指导,学练结合。通过各级各类地理学科比赛,可以带动大量青年教师的成长,推进光明区优秀地理教师的培养与选拔。
 
(四)加强地理学科学生活动和比赛的组织,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与地理实践力
光明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学科研学实践资源,开展光明区地理学科研学实践活动与比赛,结合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形成过程的特点,通过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实践和体验中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有利于帮助学生从地理视角认识和欣赏自然环境,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道理,并从中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五)提高地理教师对学习评价的认识与理解,通过有效评价提升学习成效
新课程重视过程性评价,倡导教师基于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持续观察、记录、反思而做出发展性评价。我区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施上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未能普遍掌握科学开展教学评价的一般方法,不能将评价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各环节中,难以通过学习评价对课堂教学开展诊断与正向引导。针对新课程评价理念的培训与实践,可以使我区地理教师改变传统的仅关注学生考试成绩的评价,进一步重视形成性评价和基于学习进阶的评价,由“学习评价”向“为了学习的评价”和“作为学习的评价”逐渐转向。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形成性评价可以有效激励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可以帮助教师明确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及时修改或调整教学策略,获得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