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非遗 非遗
传统美术:剪纸(田氏剪纸)
作者:许雨燕 邱文清 来源:深圳非遗·第一辑 责任编辑:manman 2024-09-04 人已围观
非遗名片
剪纸(田氏剪纸)发源于陕西省宜君县,是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先进的农耕文明的生活延续写照,是描述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民俗风情的图形艺术,它以民间剪纸艺术形式存活至今。如今随着传承人南下,主要分布于陕西省宜君县及广东省深圳市。宜君县孟皇村的田氏家族是村中很有名气的剪纸世家。
第一代传承人郭兰香,1914 年从亲人处学得剪纸技艺。
第二代传承人唐春娃,郭兰香之女,1938 年开始向母亲学习剪纸。
第三代传承人田星(1966—),唐春娃之女,师从母亲,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剪纸(田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深圳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师(工艺类)。1985 年 12 月,田星创作的民间画作品《龙舟》在《人民日报》发表并在中国美术馆展出。1990年,田星的剪纸作品《追云奔月》《抓髻娃娃》获“陕西省首届剪纸电视大赛”一等奖。1991 年,田星定居深圳,入职深圳锦绣中华发展有限公司中国民俗文化村,从事民间绘画和剪纸展演、创作,随后在深圳作为深圳市民间艺术家应邀赴香港、澳门等地与新加坡、美国等国讲学传艺。随深圳市文化艺术团出访德国、新西兰、黑山、丹麦等多国。1996 年 , 田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23 年,田星出版发行了个人剪纸作品集《北花南开——我的剪纸艺术之路》。
项目特征
田氏剪纸发源于历史悠久、民俗风情浓郁的陕西省宜君县,其作品无论从内容或是功用,都与发源地的年节、嫁娶、赠礼往来等民俗活动密切相关,彰显浓烈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个人特色,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一)工艺特征
作品构图大胆洗练,刀法明快,无论人物还是动物、花卉都给人以拙中藏巧的余韵,作品画面大多喜气洋洋,并透出原始古朴的清新之气,勾起人们对童年和故乡的亲切回忆。用色上大多采用红、黑两色,构图上不讲究“形”而追求“神”,田氏剪纸艺人刀下的人物往往表情夸张到极致,动作拙笨有趣,会令人联想到非洲木雕或图腾,又充溢着强烈的中国特色。
田氏剪纸传统作品的主要样式和功用有四类:第一类是春节美化环境:春节是田氏剪纸使用数量最多的时候,以内容丰富的吉祥祈愿作品居多,尤其是天上的飞鸟、地上的花草虫、水中的鱼、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劳动成果、六畜以及保平安、镇宅避邪的狮子和老虎等。作品主要用来贴窗花,窗花包括转花、角花、小窗花等。转花一般分开剪为四块,贴在窗子中间。四个格四张,拼为圆形或一个动物的整体,主要内容有花鸟、麒麟、狮子、老虎等。转花起中心装饰作用。角花是三角形的纹样,安排在窗子的四个边角上,主要有石榴、牡丹等花样,与其他小窗花相组合,使图案完整。在三十六格窗上都有窗花。
第二类为嫁娶装饰洞房:洞房装饰剪纸,内容多与生育有关,如《老鼠吃葡萄》意为多子多孙;《娃娃坐莲花》意为连生贵子;《四个大花馍》也叫儿女馍,上面盖的剪纸花样多为牡丹、双喜争梅等。房顶棚或者窑顶中间多贴大石榴形圆团花,房顶棚四角一般贴大型角花,多以吉祥如意为内容,如《八狮滚绣球》《龙凤呈祥》《连年有余》《蛇盘兔》等,其中《蛇盘兔》意为“若要富,蛇盘兔”。
第三类为刺绣、布玩具的底样:刺绣前往往先要用剪纸给出底样,这些刺绣品多用于女子出嫁时送给对方的亲朋或老人,准备的绣品多以鞋垫、枕头、针扎、荷包、烟袋、钱包为主。剪纸图样多为花卉、桃、莲、动物等。
第四类为礼仪宗教活动:剪纸若用于礼仪宗教,比较常见的是财神爷的门帘、吊帘,多是繁丽的贯钱连续图案;还有招魂的招魂幡、悼念逝者的灵堂,多以镂空剪纸形式,内容以二龙戏珠、二十四孝为多。
(二)民间传承特征
剪纸是人们因向往美好生活而产生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根据特定的历史、地理条件和生活方式创作出来的,多流传于民间。作者根据直觉和印象,对物体进行大胆的捕捉和创造,因此剪纸题材广泛、构图饱满、夸张变形。复杂的形体,通过剪纸的艺术概括,可以达至单纯,突出了事物的基本特质。
(三)历史文化价值、艺术价值
田氏剪纸历史悠久,凝聚了众多民间艺人的心血和汗水,是华夏传统文化的精华,也是民俗文化的灿烂之花,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对剪纸艺术、西北风土人情的研究等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精编访谈
主持人:田氏剪纸发源于陕西宜君县,散发出浓郁的民俗气息。而非遗传承人在来到深圳之后,在薄薄的剪纸上,又将书写怎样的故事呢?老师您是哪里人?
田 星:我是陕西人。我们家是种田的,有 20 多亩地,来深圳时还有 8亩地。
主持人:学剪纸的时候是多大?
田 星:从小就开始学。记忆最深的是,腊月二十八左右,家家户户剪窗花。我妈、我姐和我嫂,有时还有邻居家的婆姨,一起坐炕上聊着天,剪窗花,绣着花。剪纸的民俗面很广,娶媳妇、人去世、生小孩都需要剪纸。过年时用得最多,主要用来增加节日气氛,还可以装饰、美化环境。
主持人:在你们家乡,都是用红色的纸来剪?
田 星:基本上是红色的,也有彩色或绿色的。红色的过节、喜庆时用,白色在人去世时用,黄色在生病时用……黄色的剪纸,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小孩生病时,拿着它在小孩身上左转三圈右转三圈,寓意去病。抓阄娃娃是远古时期的一种图腾、象征,在古代有生存、传延子嗣的意义。一般生活中看到的,比如花鸟虫鱼,都可以作为题材。
主持人:有传承也有您的创新,这才是非遗应该有的样子。
传承活化
田 星:对。我觉得最起码要知道它原来的东西是什么样。我来深圳以后,想用剪纸表现一些岭南文化的特色。比如说潮州文化、广府文化,还有客家文化,但是要按我的风格去做。
主持人:用西北的风格表现岭南人文?比较粗犷。
田 星:对,是这个意思。这是疫情时做的戴着口罩的护士,是表现当下的生活题材。我的作品风格粗犷、大气,还有点儿无拘无束,但它也有传承的文化符号,就是当地的文化符号。主持人:您从小生活在窑洞吗?田 星:对。大概十五六岁时,快过年的时候我在炕上剪纸,当时县文化馆的一个考古老师来我们村子转,看了我的剪纸,说有原始剪纸的韵味,问我是否愿意去宜君县文化馆里的学习班,我就去了。学习班对我的观念影响很大。后来文化馆又拿每个人的作品去评奖。我记得一等奖是 4 块钱,相当于稿费。那时我挣了 60 块钱,对我刺激很大。当时,也就是 1985、1986 年时,我姐夫在县粮站当会计,一个月工资才18 块 钱。 后 来 我 有 幅 作品,在美术馆展览之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了,还登上了《人民日报》。
主持人:那时候您才多大?
田 星:我才十六七岁,当时觉得很不可思议。我一直想考中央美院或西安美院,想进专业学校。那个时候家里没有电视,但有广播。广播里介绍说陕西美协副主席修军帮助残疾青年,我就给他写信,没想到他对我的作品有兴趣,于是我便登门拜访,让他给我指导。
主持人:您去找他的时候,他多大年纪?
田 星:他当时 50 多岁,他说民间的东西就是世界的东西,他真的很有眼光。多年以后我把它当成了自己的主业,这也是我当时想不到的。我到深圳也是巧合,当时深圳民俗文化村招聘剪纸和民间绘画人员,我画了一只鸡,招聘的老师看完后就说“好,你跟我去深圳”,因为她觉得这只鸡是活的。
主持人:您在民俗村待了多久?
田 星:待了 10 年。先在民俗村,2000 年左右去了罗湖商业城,和当时深港两地的经济发展有关系。我在罗湖商业城待了将近 10年,开店售卖自己的作品。成为非遗传承人以后,学生有上万人了,从深圳大学到深职院,再到小学到社区,都有。
主持人:除咱们中国学生之外也有外国学生吗?
田 星:我去了三趟美国、三趟新加坡,和丹麦、黑山都有交流,还去了德国。在德国的表演让我印象深刻。我们在舞台上剪,我剪完以后,当时主持人第一反应就觉得,这个太神奇了,一张纸都能剪成这样,所以第二年他们还邀请我。
主持人:一把剪刀、一张纸,刀转纸飞之间,一幅幅图案栩栩如生。她剪出了人间大爱,也剪出了满满的正能量,田氏剪纸,不仅充满了浓郁的民俗特色,更具有感人的艺术魅力。
传承活化
田氏剪纸艺术以黄土文化为根基,以乡土生活为表现题材,构图奇特,粗犷豪放,展现着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1991年传承人田星被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以特殊人才聘用并定居深圳市,随后在深圳南山区、罗湖区等区开展剪纸艺术的表演展示和作品销售。自此,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通过深圳这个窗口,了解到了中国西北的剪纸艺术,田氏剪纸也因此在深圳落地生根。为使其更好地传承,田星还积极推进非遗剪纸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每次活动总能吸引一大批市民前来体验。从旧时窗花到今时非遗,从陕西到广东,剪纸(田氏剪纸)代表性传承人田星经过 30 多年在南国扎根,努力将黄河流域民间民俗剪纸文化艺术与岭南及海洋民间民俗文化融合发展,逐渐创立田氏剪纸岭南派,期待它在新时代能再续写更多传奇故事。
很赞哦! ( )
上一篇:传统美术:粤绣(珠绣)
下一篇:传统美术:剪纸(袁氏)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