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文旅 > 历史建筑 历史建筑
三堂二门筑奇观: 青排世居
作者:张一兵 来源:《深圳风物志:传统建筑卷》 责任编辑:yezi 2023-06-21 人已围观
古迹概述
青排世居位于龙岗区坑梓街道金沙社区青排居民小组老屋一巷八号,因其后有青排岭而得名,约始建于清代嘉庆末年(1820)至道光初年(1821)。由当地黄氏家族六世祖黄奇义兄弟出资建成,距今已近200年历史。围屋承载了黄氏家族日常生活、经济文化变迁的历史,装饰艺术独具匠心,民俗特色突出,建筑结构极为独特,有非常高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
建筑特点
青排世居朝向南偏东15度,建于清代中晚期,面宽120米,进深68.9米,外墙厚0.4米、高12.8米,占地面积为8268平方米,由三堂四横六角楼组成。该围屋形制比较特别,屋前看似没有禾坪,墙基下直接连到半月池。平面上二围环套,成“囬”字形二重院落,内外围各设四座角楼。外围后部原来应有望楼,现已无痕迹。前厅内屏风门上有“礼耕义种”木匾,倒座前有天街,后为黄氏宗祠,为当地特有的“三三堂”平面结构,即三堂二横三联排两天井布局,发现多处清代中晚期建筑构件柱础,围屋正面开两大门,条石基、夯土墙,土木结构,堆瓦顶,是一座清代客家围屋,整体保存较好。
古迹漫谈
在深圳的数十座大型客家围屋中,青排世居的平面布置是最奇特的:一“奇”,围屋前立面没有开设常规的一大二侧前三门,即没有单座主门和两座侧门,而只在围墙下月池的两端开两扇小门;二“奇”,围屋正面围墙的前面没有常规的禾坪,月池(半月形的风水塘)直抵高大威严的围墙下;三“奇”,围屋内围的堂横屋可称为“三三堂”式,即“三个三堂”,是三座有完整上中下三堂的祠堂横向联排。
有关“三奇”的解释,曾引发过一众游客们的胡思乱想,比较“奇葩”的当数部分网站引述《深圳文物志》的记载:“该围建筑为双三堂布局……围内东、西两侧各有三堂式祠堂一座。其间有三排屋相连……围屋内部建筑也一反一般传统建筑的‘中轴线制’,而是以中轴线一分为二,建两个三堂。”①民间传说则认为是由于兄弟二人有“两个中心”,要平分秋色,所以要建设“双三堂”。
关于在正面开设两个小门洞的原因,还有一个在村民中广为流传的故事:主人先后娶了两房妻妾,二人互不相让,主人只好为二人各开一门,取得平衡,家庭也和谐了。
这些解释都是从一个错误的判断出发的:世居里以中轴为线,左右各有一个祠堂。而实际情况只要仔细分析青排世居的平面图就一目了然:整个围屋的建设实则分为三个时期。
第一期是建祠堂,中间一座祖祠,三间三进;左右各为支祠,同样三间三进;三座有完整上中下三堂的祠堂横向联排,所以不是什么“双三堂”,而应该是“三三堂”,前面有常规的禾坪和月池,同样格局的实例有附近的秀岭世居等。
第二期建设封闭式矩形围屋,平面用风水佳局卐字形,卐字端头置角楼。
第三期扩大一圈凹字形围墙,倚墙作屋,只完成了一少部分,四角置角楼。所以说这个围屋奇特的布局是第二期和第三期扩建的结果。
青排世居祠堂前厅保留了一道趟栊门,还完全可以开合使用。由于其清瘦的规格与结构做法比较接近于广州地区的趟栊门,所以可能是比较晚期、出自东莞师傅之手,属于客家围屋里较为少见的现象。
另外,封檐板上雕刻着“锦灰堆”图案,左右有奇花异兽,其中一处文字为:“蔡先生沈言:万事有命,人力计较不得。”另外雕刻有一本线装教科书,上有文字为“第三册小学校□□新撰国文教科书,商务印书馆出”②和一张符咒纸,是民国文物的标准器。
注释:
① 深圳市文物管理委员会. 深圳文物志 [M]. 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② 原字迹已模糊难以辨认。
很赞哦! ( )
上一篇:第峙梧峰 门瞻海岭: 茂盛世居
下一篇:兰陵世系 麟阁家声: 萧氏围屋
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