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丘卫平:参与并见证深圳青少年工作迅速发展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09 人已围观




 
“大家乐”和“义工联”是深圳青少年工作打造出的城市名片,也是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两个重要品牌,是服务青少年、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很庆幸我能参与其中,见证其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过程。
 
“大家乐”打造年轻人的独家记忆
 
深圳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城市,当时城市人口中青少年占的比重很大,据说人口平均年龄26岁左右。在改革开放的号召下,无数年轻人来到这座城市成长、打拼、追梦。工作之余大量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渴望有能够共同参与的娱乐活动,团市委也一直在思考如何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
 
为此,1983年团市委成立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专门为青年朋友提供业余文化生活服务。最开始在一片小树林的一个小土坡上,我们搭了个十分简陋的露天小舞台并取名“大家乐”,当时的主张是“开辟群众文化广场舞台、鼓励青年参与文化建设”。这种接地气的方式迅速得到年轻人的积极响应,一年左右就成为风靡全深圳的文化娱乐场所。
 
刚开始我们邀请一些专业人员进行演出,有一天晚上,表演时间没协调好,导致舞台出现空档。晚会组织者灵机一动,决定邀请现场观众上台唱歌,结果效果出奇的好,于是越来越多观众踊跃上台表演。“大家乐”舞台开始真正成为深圳年轻人展示自己的平台,之后还直接发展到观众专场,全程让台下的人上来表演,没有请任何专业人士,现场效果反而更好。
 
因为想上台的观众太多,最后收取少量费用限制人数,从最开始唱一首歌五毛钱,到后来涨到一块钱,再到五块钱。很快“大家乐”就成为全国最独特的舞台,观众可以免费观看,上台表演的人不仅要花钱还要排队候场,在全市形成一种有趣味、有意义的“大家乐”现象,成为那个年代深圳年轻人心中最独特的记忆。“大家乐”火到什么程度呢?当时如果打车说要去青少年活动中心,很多人不知道在哪,但只要你说去“大家乐”舞台,任何一个司机都能把你送到。
 
“大家乐”可以说是深圳的文化地标和城市名片,也是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品牌,这种形式是团市委做好青少年工作的重要载体,它的初衷就是履行共青团服务青少年的重要职能,很荣幸我能够亲历与见证。
 
青少年信箱、热线电话排忧解难
 
当时,我们发现这些远离家乡、来深闯荡的年轻人,除了需要丰富的业余文化生活,还渴望在遇到困难时有人帮他们解决问题。于是,团市委组织19名热心人士组成义工队伍,并开通“关心,从聆听开始”青少年服务热线电话和青少年信箱,专门为遇到困难的来深建设者提供帮助。
 
早期的时候,我也积极参与到青少年信箱和热线电话的工作中。我们的信箱是统一管理的,因为我大学本科学医,很多跟医学相关的问题就转到我这儿。印象中信里提到最多的是很多男孩子纠结自己的胡子。有的说胡子拉碴影响自己白白净净的形象,有的说拔胡子或者剪胡子后,胡子反而越来越粗不知道怎么办,还有的想知道痤疮、青春痘怎么处理等。
 
为此,我梳理分析出主要问题的类别,然后统一做了模板,方便义工回答这些问题。虽然这些事情看似很小,但我们愿意不遗余力地为他们解答,让这些在深圳独自打拼的年轻人感受一丝温暖。
 
那时候深圳有一种现象,因为大家都是从不同的地方来到这座陌生城市,能相信的人多是陌生人,这种现象在热线电话中体现得特别明显。每周日晚上固定时段我们都会在热线电话旁值班,无数深圳年轻人在电话那头敞开心扉,倾诉自己遇到的各种问题和苦恼。
 
我当时遇到的最极端情况,是有个别对生活失去信心的年轻人找了过来。在那种心理状态下,他不会找最熟悉的身边人倾诉,反而选择跟陌生人诉说。遇到这种情况,我不会一上来就劝他,而是先认真听他讲完,然后慢慢从人生、健康等话题跟他聊,从侧面开导他。
 
往往到最后,他能自己意识到生活的美好,把一些不好的念头抛诸脑后。我乐意通过几个小时的倾听、聊天和陪伴,让他们心灵上得到安慰,让他们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人值得信任,还有人愿意耐心聆听他们内心最真实的声音。
 
百万义工凝聚成“志愿者之城”
 
热线电话和青少年信箱服务就是发起成立深圳市义工联合会(以下简称“市义工联”)的源头。
 
随着社会发展,深圳年轻人这方面的需求越来越多。我们跟香港一些青年义工团体交流后,决定成立我们自己的义工组织,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最开始我们叫“深圳市青少年义务工作者联合会”,运行一段时间后发现服务对象和工作已经超出青少年范畴,于是就把“青少年”三个字去掉。
 
1990年,由46名义工组成的市义工联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成为中国内地第一个义工团体。发展了3年左右,市义工联就拥有400多名个人会员,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社会代表性团体。我记得成立还不到10年,这支队伍就壮大到3万人,成为社会各阶层积极参与、拥有相当服务力量、服务社会各个领域的社会群众性团体。
 
2005年,中国内地第一部规范义工工作的地方性政策法规《深圳市义工服务条例》正式出台,从法理上进一步明确了义工服务概念、规范了义工工作,这标志着深圳义工事业迈上崭新的台阶,是有里程碑意义的。
 
随着越来越多人来做义工,“有困难找义工,有时间做义工”成为当时最流行的口号。市义工联从最早的19个创始人,发展到现在在册义工超过170万人,深圳早已成为“志愿者之城”。这也是深圳城市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工作逐步完善的重要成果。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