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王绮红:为深圳艺术体操奉献一份力量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2 人已围观



 
在何晓敏和我的带领下,我们队连续夺得了全国锦标赛冠军和第九届全运会冠军,还包揽了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的两枚集体金牌。
 
深圳首创浮动奖金制
 
当教练挺有意思的,每天都在和运动员斗智斗勇。
 
我是在体工队长大的,所以我更了解学员的心态。我不仅能从技术上教导他们,还能从心态上引导他们。在生活上,我像朋友一样和队员交心,也像母亲对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有时他们太累,想要休息时,我得在旁边鼓励他们,让他们坚持完成当天的训练任务。同时,我还提倡快乐体操,在训练中穿插许多小比赛、小节目。
 
任教期间,我重逢了何晓敏。我们从小一起长大,她在1987年那一届全运会上本是夺冠大热门,由于比赛过程中出现了一个小失误,跟冠军失之交臂,获得第二名。后来她从运动员转为教练,并接受了香港队的邀请在香港执教。香港和深圳挨得近,她周末便常来深圳和我交流,也对深圳艺术体操了解不少。
 
那几年,我们艺术体操队的运动员正在备战第九届全运会,为了激励大家取得好成绩,体工大队特地邀请何晓敏来任教,不仅与她以国际专家身份签协议,还首创了浮动奖金制。
 
那时,我们普通的主教练工资每月2000多元,针对何晓敏的浮动奖金制则稍有不同。在1998年到2001年期间,她正常的工资和主教练差不多,但如果她能带领队伍获得2001年全运会前三名,体工大队就会奖励她一定金额,如果能获得冠军,又能获得更高的奖赏。
 
终于,在何晓敏和我的带领下,我们队连续夺得了全国锦标赛冠军和第九届全运会冠军,还包揽了200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艺术体操的两枚集体金牌。比赛结束后,单位奖励何晓敏十几万元,相当于这几年她每月有8000元左右工资,这在我们业内算很高了。
 
这个浮动奖金制在当年是国内首创的制度,正是因为深圳首创了这些先进的奖励方式,激励教练们更好地发挥自身价值,深圳体育才能不断进步。
 
体工大队开始本地化发展
 
有了2001年的全运会成绩加持,再加上我是第一个假肢教练,许多媒体关注到我,活动和会议也变得多起来,精力被分散了。对于教练工作,我发现竟有些力不从心。于是2005年,我换了岗位,调任深圳市体工大队办公室副主任,分管工青妇工作,也就是把孩子们的业余时间管起来。
 
平日里,我会邀请体工大队培养出的一些优秀运动员或者是成功转型的运动员回来,让他们给现役运动员讲课。许多成功转型的运动员后来都变成名牌大学的学生,他们会在现场分享成功经验和遇到过的困难。
 
后来,我担任了深圳市体工大队党办主任,更加关注深圳体工大队的发展。其实从20世纪90年代一直到2000年,深圳体工大队基本都是从省外引进运动员,引进的运动员大多都有一定基础和成绩。
 
这种方式不仅为深圳体工大队省下不少钱,还能给体工大队快速带来成绩。然而,随着全国运动员交流模式越发规范,我们发现,不是深圳培养的运动员,很可能会被他所在的市或省留下来。这些引进的运动员大多不是深圳户籍,如果他注册了当地体工大队,要转到深圳来,得对方单位同意并且缴纳一定费用,这样会限制转进来的人才水平发挥和长远发展。
 
2010年左右,我们开始转变,在保持一部分引进运动员的同时,也开始本地化发展,培养深圳本地的运动员。
 
现在深圳市有许多俱乐部和业余体校,后备人才都下沉到此。深圳体工大队会从这些俱乐部和业余体校里招募一些优秀运动员,与他们签订协议,让他们代表深圳去比赛。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