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石建华:参与并见证深圳广播事业创新发展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2 人已围观


▲口述者:石建华
口述时间:2019年12月11日
口述地点:深圳市政协会议厅
 
石建华
 
祖籍河北,生于1947年,中共党员,高级编辑。现任第三届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副理事长。曾任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常务副台长,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编委兼总编办、综艺委、对外合作中心主任,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合众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
 
从1986年踏上深圳这片热土起,我就深深感受到,只要我心怀梦想,深圳任何时候都不会拒绝我追梦。我定会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回首在广播电视40多年的职业生涯,我百感交集。这40多年来,深圳人民广播电台从以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为主,到如今多套自办广播节目呈现百花争艳满园春的局面,我见证并参与了其多项创新改革。我热爱广播、热爱听众,就像爱家人爱自己一样。站在媒体发展的新潮头,我相信声音的力量和魅力永不会消失,深圳广播将继续精彩。
 
石建华参与并见证深圳广播事业创新发展
 

 
“圳”成了我心中的“迷”,一个诱惑我的、充满神奇的地方。深圳,也成为我心中追梦的热土。
 
远在新疆,寻梦深圳
 
1976年,我毕业于安徽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怀揣一本写西部开发的《西部寻梦》,走进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开始广播记者生涯。从此,声音成为我踏遍天山南北、塔河上下、浩瀚大漠的灵魂和力量。
 
西域的声音伴我在广播电视的路上走过了十多个年头,我采写了数千篇消息、录音专访、通讯、报告文学……成为小有名气的地方和中央报刊的特约通讯员、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品牌节目《祖国各地》《午间半小时》的撰稿人。数十篇作品荣获中国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自治区好新闻特等奖。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经济特区。
 
那时,我在遥远的新疆人民广播电台当记者。记得一个清晨,我拿着一份《新疆日报》找到时任电台编辑部主任李康宁,问“圳”怎么读,是不是读“chuan”?主任笑说:“亏你还是记者!读zhen。”“圳”成了我心中的“迷”,一个诱惑我的、充满神奇的地方。深圳,成为我心中寻梦的福地。
 
1985年,在全国恢复职称评定试点工作中,我被破格评定为主任记者专业职称,并在全国职称评定试点西安工作会议上,被树为副高职称破格晋升标杆。同年,被新疆广播电视厅任命为新疆电视台新闻部主任。
 
寻梦深圳的心火越燃越旺。之前,组织上又送我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高级研修班进修,当时我自认为自己已具备寻梦深圳的“资本”,于是我把简历、获奖作品、证书寄给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很快,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复函:“欢迎你。”
 
以“圳”为家,以“台”为家
 
1986年,我南下深圳,走进坐落在深圳解放路107号的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当时我对深圳、对广播充满了热爱和信心,然而,寻梦深圳的路并不顺畅。经济特区的精彩吸引着天南地北数以万计的寻梦人,“孔雀东南飞”引起边远省区对人才流失的担忧,边远省区暂停人才调入深圳。深圳人民广播电台负责人还私下告诉我:“电台是处级编制,你本身是处级,又是副高……”言外之意,不太好安排。
 
我当即明确表态,不考虑职务,不考虑级别,工资按深圳规定办。只要电台接纳我,我定以“圳”为家,以“台”为家。
 
1989年9月,我收到深圳人民广播电台的电报,意为深圳市委组织部和市委宣传部同意电台接收我,我高兴得彻夜难眠。经过两个多月令人难以想象的艰难请调过程,终于在当年9月扑进深圳的怀抱。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