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石建华:参与并见证深圳广播事业创新发展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2 人已围观



 
1986年10月12日凌晨6时,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呼号伴随着东升的旭日响起,结束了深圳上空没有深圳声音的历史。
 
“三个六”创造奇迹
 
谈起深圳人民广播电台的创建和发展,不得不提其前身深圳广播站。1979年,宝安县广播站改为深圳广播站。广播站在深圳城乡共装有3800多个音箱式的动圈喇叭。全站十几个人,两个播音员,还分别兼广播站的会计和出纳。两个记者,一个编辑,后走了一个记者,就剩一个记者采访。
 
广播站在当时是深圳唯一的新闻媒体,全天播音20分钟,次日重播昨天的节目。老百姓和大小商铺的收音机播放收听的都是香港电台声音,深圳人的声音在哪里?这是一件令上下揪心和万分焦虑的事。
 
为了尽快改变现状,1983年10月,深圳市委宣传部当机立断,决定建立深圳人民广播电台,组建了筹备小组着手前期调研,其中向中央申请无线广播频率是首要工作。申报频率的程序十分复杂。经过近一年的工作,1984年,广电部核准深圳开办广播电台,频率FM89.8。1985年3月,市委、市政府正式批示“同意建立深圳人民广播电台,事业编制60人”。
 
1986年3月,筹建电台的工作全面启动。据当时筹建负责人之一的鹿松林回忆,广播站一无人员,二无设备,三无资金,四无经验。他在参加市政府筹建电台工作会议上,硬着头皮,拍胸膛立下“三个六”军令状:60人编制、60万元资金、60天时间,保证电台开播。按一般广播电台的筹建来说,在“四无”的状况下,“三个六”真有点“天方夜谭”的味道。
 
可就是当时不到20个的广播人,60个日日夜夜,1986年10月12日凌晨6时,深圳人民广播电台宣告成立并正式播音。深圳上空有了深圳人自己的声音。
 
那时,深圳电台每天只有6:55~9:10、11:55~14:05两段时间录制节目播出,且以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为主。1989年11月,深圳人民广播电台改为三段播音,开始向以自办节目为主过渡。
 
电台从无到有,改革创新的探索步伐从未停止。但当时电台在管理、节目设置理念、播出内容和节目风格、形态上,均处于无序、粗放的状态。举个例子,当天综编20分钟新闻在18:00录播,第二天7:00重播,既谈不上广播新闻的时效性,更无广播接地气的独家报道。
 
1990年1月1日7:00,以广播新闻改革为突破口的全新大版块节目与听众见面。立足特区、放眼全国、纵观世界,电台高扬“新闻立台”的旗帜,迅速建立了从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台、国际电台、《工人日报》《法制日报》到《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以及香港几家电台的全域新闻网。早中晚三档重点新闻+全天24小时新闻正点直播,形成当天国内外和特区新闻“一网打尽”的强大阵势。
 
新闻性、综合性、时效性、独家性,是那个年代深圳广播的重要标志和特征。
 
三套节目形成强大竞争力
 
一套广播频率在深圳上空是难以形成强大竞争优势的。毗邻的香港有数十套广播频率覆盖深圳上空。深圳声音要想雄霸深圳上空,频率资源是极为重要的资源配置条件。
 
1991年,经市政府批准,当年6月立项建设广播中波发射台。同年11月1日,市委、市政府发文,深圳人民广播电台由处级升格为副局级单位,编制增加到105名。次年,我被市委组织部任命为副台长,分管宣传。
 
1993年,电台开办第二套广播节目,定位经济类广播。频率FM97.1,发射功率10千瓦。1994年12月28日,深圳经济广播电台正式开播,我兼任FM97.1总监。
 
1996年,广东省广电局同意深圳开办第三套广播节目,即交通广播。1999年5月10日,第三套节目以“深圳广播电台交通台”呼号播出,频率FM106.2。2003年,电台三套节目实行全天候24小时直播,至此,深圳广播的基础建设已趋完善,为广播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深圳广播由此跃上发展的高速路,其嘹亮、动人和充满魅力的声音,迅速占据了深圳上空。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至今,据权威数据调查机构定期发布的广播收听率调查数据,深圳三套广播节目牢牢雄踞覆盖深圳上空20多套广播的榜首。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