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石建华:参与并见证深圳广播事业创新发展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2 人已围观



 
20世纪90年代,是深圳广播扶摇直上的火红年代。哪里有故事,哪里有市民的呼声,哪里就有广播人的声音。
 
哪里有故事,哪里就有广播
 
20世纪90年代,是深圳广播扶摇直上的火红年代。哪里有故事,哪里有市民的呼声,哪里就有广播人的声音。
 
1992年,深圳发售新股认购抽签表,出现百万人争购抽签表的场面,并发生了震惊全国的“8·10事件”。
 
那时,股票发行方式不像现在上网发行,而是采用拿身份证买表抽签,当时有6家公司同时上市,采用抽签方式发行1000万张表,交易所就可以收10亿元。当时规定每个人可以买10张表,中签率10%,没什么风险,中一张签就可以在二级市场赚1万到2万元。赚钱效应吸引全国各地百万股民南下深圳,有人甚至到农村收购身份证,身份证多得用麻袋装。
 
在震惊全国的“股票风波”事件中,我组织记者王健连夜采访,制作录音通讯《身份证大搬家》。这篇报道不仅荣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还引起公安部高度重视,专就身份证管理制定和颁布了法规性文件。
 
1993年,深圳清水河化工仓库发生大爆炸,电台打破常规节目编排,全天24小时滚动播出记者从爆炸现场发回的口头报道。事件平息后,即制作长篇录音通讯《特区火海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通讯荣获当年中国广播电视好新闻一等奖。
 
让深圳的声音不仅传遍全国,还要飞向世界。1998年5月,深圳人民广播电台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华语全球广播中心联手开设每期10分钟“来自深圳的报道”专题节目,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播出。同年6月,又与澳大利亚华人电台合办反映深圳经济特区建设成就的专题节目,在澳大利亚联播。
 
聚焦民生,为人民发声
 
20世纪90年代的深圳,从政府各部门到社会各阶层,都在“摸着石头过河”。敢闯、敢试、敢为的精神激励着许多人,作为党的舆论媒体,电台关注社会、针砭时弊、温暖弱势群体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1997年5月,市政府提出“改进政风”,电台立即推出“政府服务窗口职业道德建设大讨论”专题节目。政府各部门、行业窗口300多位各级领导走进广播直播室,在话筒前接受市民咨询和评议,这就是今天《民心桥》节目的前奏曲。
 
2004年8月31日,由陈希主持的“倾听民意,纾解民难”大型政务、民生类时政节目《民心桥》开播。当日,时任深圳市领导作为首位节目嘉宾,回应听众的咨询和评议。
 
《民心桥》从建“桥”至今已15年,节目播出700多期,从历届市委书记、市长到市属各部委办局、涉及民生的行业服务机构负责人700多人走进《民心桥》直播室。据统计,听众通过《民心桥》反映、投诉、咨询的问题,100%有回复,90%以上在限定的时间内得到解决和处理。
 
《民心桥》是深圳这座城市政府执政为民的“爱心桥”,也是深圳人与各级政府官员互动交心的“连心桥”。15年了,《民心桥》节目已成为“民声”的品牌,主持人陈希也当之无愧地被誉为“和谐深圳的守护者”。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