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许凌峰:愿做一块“募师支教”的铺路石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3 人已围观



 
回到深圳后,我在报纸上登广告:面向全国公开招募5名关爱贫困学童的教师赴弥泉乡扶贫支教1年。
 
招募5名教师赴弥泉乡支教
 
2005年秋天,我出差到长沙,偶然从一家电台的节目中获悉,地处湖南常宁大山深处的弥泉乡偏远贫困,许多孩子辍学。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决定去趟弥泉乡。
 
几经辗转来到弥泉中心小学,我听到一件让人更吃惊的事:弥泉乡从来没有出过一个中专毕业生,更别说大学生。其实并非乡里不重视教育,而是因为太穷,请不起好老师。念过小学的教小学低年级学生,念过初中的负责小学高年级学生。对多数学生来说,小学是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后的学习阶段。临别时,我允诺一定帮孩子们请几名教师来。
 
回到深圳后,我在报纸上登广告:面向全国公开招募5名关爱贫困学童的教师赴弥泉乡扶贫支教1年,其中小学语文、数学老师各2名,小学英语老师1名;扶贫支教期间,5名教师工资由我负责解决。
 
当时这个消息在深圳引起轰动,报名的教师打爆了我的电话。我的行为也引起了深圳市教育局的关注,市教育局的人一边着手帮助我策划这次支教活动,一边积极与弥泉乡学校联系。
 
2006年4月,一支由5名老师组成的扶贫支教小分队正式前往弥泉乡,踏上了为期15个月的山区支教征程。5人当中年龄最大的50多岁,是1所学校提前退休的副校长,年龄最小的是1名24岁的女孩,刚从大学毕业,此前在深圳市是一名导游。也就在这天,我又资助了60名贫困生。
 
当时的“募师支教”模式是这样的:我与5名被招募的教师一一签订协议,建立契约关系。协议包括:完成两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向招募的教师支付每月2000元的工资,为聘用教师购买人身意外伤害险和疾病险。原计划由我个人出资为招募教师购买的50万元人身意外险和20万元疾病险,后来由保险公司给予了赞助。
 
接收5名招募教师的常宁市教育局对此非常重视,根据当地教师的短缺情况,将他们安排在常宁市偏远的塔山瑶族乡的中心小学和中学任教。在他们的耐心工作下,很多辍学务农的学生又重返校园。
 
扶贫支教新模式获社会支持
 
为了吸纳更多人参与“募师支教”,深圳市关爱行动组委会办公室、《深圳商报》、一批爱心企业和我共同组建了“募师支教爱心联盟”,很快就得到深圳市民和全国各地爱心人士的热烈响应。最后从报名参加支教活动的180多人中,专家评委筛选出17名品学皆优的应招者。
 
2006年9月,这17名支教老师先后奔赴贵州、西藏支教。17名教师的工资和奖金由“募师支教爱心联盟”共同支付,每位教师基本工资为每月1500元,奖金为每月500元。这种扶贫支教模式很快得到了社会支持并加以推广,加快了提高贫困地区教育质量的步伐。
 
就这样,从2006年开始,每年有两批“募师支教”志愿者从深圳出发,赴全国山区扶贫支教。基本上每一批志愿者我都会去送他们,有时候我也会前往他们支教的地方看一看,只有保障志愿者的生命安全和基本需求,支教活动才能更好地落实。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