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陆普选:我愿永远为防控新发传染病而战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15 人已围观


▲口述者:陆普选
口述时间:2019年8月1日上午
口述地点: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
 
陆普选
 
1954年出生于江西上饶,深圳市慢性病防治中心医学影像科主任,一级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性病艾滋病协会放射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放射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曾经先后主持完成6项国家、省部级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发表传染与感染影像相关的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33篇。2015年与周伯平主编出版DiagnosticImagingofEmergingInfectiousDiseases(《新发传染病临床影像诊断》)医学英文专著一部,2017年荣获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图书版权输出奖励计划”重点奖励。2014年和2015年均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005年和2015年两次获深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3年因在抗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工作中成绩显著,贡献突出,分别荣获广东省二等功、深圳市二等功表彰。2007年度获“深圳市十佳医务工作者”称号,2011年度获“深圳市十佳医技工作者”称号。在深圳创办主编了国内第一本《新发传染病电子杂志》。
 
我是一个医生,治病救人是我的初心,我的心愿是尽可能去救治更多的人。1993年,我像一滴水那样,融入深圳海纳百川、改革创新的大潮中,深圳为我开启了通向世界的学术窗口。在深圳,我找准了抗击新发传染病临床及科研创新的目标,达成了作为医者抗击新发传染病、治病救人、普惠大众的“大心愿”。在深圳这方热土上,我永远是抗击新发传染病的医疗战线战士。
 
陆普选我愿永远为防控新发传染病而战
 

 
平均每10分钟就会和一个“非典”病人或者是疑似病人接触,在抗击“非典”的一百多天里,我们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
 
治病救人是我的初心
 
1954年春,我出生在江西上饶市余干县的一个小山村里。我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6个弟弟妹妹。小时候,村里没有学校,上学要先划船通过一个水库,然后翻山越岭走上十几里路,每天放学后还要从山上砍一担柴到集市上去卖,换取学费和家里灯油钱。为了改善村里缺医少药的状况,我这个中学生跟随几个省城的医生学习,当上了“赤脚医生”。后来通过在医学院校系统学习医学理论和技能后,1983年被分到了江西省第二人民医院(现江西省肿瘤医院)工作。
 
学医是我人生中的重大转折。我的外科手术做得很好,完全可以照着这条路发展下去,成为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可是我没有。当时,我治疗的病人中有许多是肿瘤患者,在我看来,手术刀并不能完全根除这些患者的痛苦。当我注意到“介入放射学”这项国际医学界的新技术,一下子就迷上了它,于是申请了科研课题,四处去进修学习,不停地进行各种各样的实验和临床验证。1992年,我参与的“选择性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治疗中晚期肺癌”项目获得了江西省科技进步奖。
 
与外科医生相比,放射科医生是幕后工作者,我们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和诊断疾病。很多时候,多数患者只知道是谁治好了他的病,其实放射科医生得出的诊断结论在治疗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虽然影像检查仅仅是辅助医疗手段,而且从事这个工作还可能受到放射线危害,影响身体健康,但是我仍然坚定地选择当一名放射科医生,因为更有效地救治更多的病人是我身为医者的初心。
 
全力抗击“非典”
 
1993年,我作为骨干人才调入深圳市东湖医院(现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变。深圳海纳百川,各路医疗精英齐聚。深圳速度并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医疗设备升级换代也很快,许多管理新理念、医疗新技术令人目不暇接。深圳为我开启了通向世界的学术窗口,我们的科研成果也逐渐发展到能够经常去国际学术会议进行交流。在深圳,我得到更大的与同行交流学习平台,自己也在快速成长,学习到了更多的医学新知识。
 
2002年11月中旬,广东省出现了一种不寻常的传播病—非典型肺炎。2003年3月,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非典”肆虐的高峰时期,深圳市东湖医院被市政府和市卫生局指定为收治非典型肺炎病人的定点医院。X光片诊断是确诊病情最直观也是最必要的方法,我所在的放射科承担着所有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以及发烧、咳嗽病人的X光片拍摄与影像诊断任务。从2003年2月9日开始收治第一例“非典”病人到最后一个病人出院,高峰时我们平均每10分钟就会和一个“非典”病人或者是疑似病人接触,工作量是平时的数倍。作为医务人员,我们无暇去考虑放射线和传染病源的双重生命威胁,全身心地投入诊断与抢救的一线工作中,全力去挽救每一个病人的生命。
 
在抗击“非典”的一百多天里,我们一直坚持在工作岗位上。作为深圳市抗击“非典”专家组从事传染病临床及研究的影像学专家,除了日常工作外,我还要去病区零距离地为患者检查会诊,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经常凌晨三四点才回家,有时半夜刚刚躺下就被叫去会诊,天亮接着又上班。由于加班加点,通宵达旦地工作,我有好几次连自家的楼梯都上不了,因过度劳累趴在楼梯上就睡着了。
 
截至2003年7月11日,WHO(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有32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了SARS。就深圳而言,无一名医务人员感染SARS病毒。历经4个多月上下齐心、众志成城的通力合作、科研攻关,我国终于成功地控制了疫情。我们参加此战疫的医务工作者也因此上了新闻头条,成为“时代的英雄,人民的功臣”。作为抗击“非典”的一线医务人员,我们战胜了“非典”,能为国家和人民贡献出自己的力量,感到无比的光荣。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