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心怀读者  贴近读者  服务读者——在深圳商报社分管群工部和舆论监督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作者:丘盘连 来源:金风集 : 一九八一年至二〇〇六年深圳特区办报纪事 责任编辑:chen 2022-12-19 人已围观

新闻舆论监督要切实把好舵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和政府新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运用得好,能起到化解矛盾、促进工作、团结群众的效果。因此,新闻舆论监督搞得好坏,直接影响党报的威信,直接关系党报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程度。新闻舆论监督,绝对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如何开展的问题。
 
从《深圳商报》的实践来看,舆论监督方面的报道,即批评性报道和负面新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由群工部负责,因此,这方面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群工部工作的优劣。如何做好舆论监督工作,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不断探索,在实践中提高。主要体会有:
 
一、凡是重大的负面新闻报道,记者一定要亲赴事发现场,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而且一定要客观、全面听取各方面意见。尽量把事情发生的原因、经过、造成的影响等等,进行全面报道。坚决杜绝一切道听途说的假新闻;坚决杜绝制造“轰动效应”等做法。为此,报社还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进行严格监管。

二、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应该是积极的、建设性的。监督的重点,应该针对那些严重违反党和国家重大政策以及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重大问题,要抓典型事件,揭发的事实务求准确。涉及党的一级组织和政府的批评,要持慎重态度,不能先入为主。要深入调查,多听意见,得出合乎事实的结论。特别要注意不应把批评的矛头对准那些群众有意见,而我们工作中因限于目前条件,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上。对一些容易引发社会连锁反应、引起社会不稳定的事件,而政府又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报纸暂时不公开报道,而是通过内参反映。如的士司机待遇问题、有的工厂欠薪问题等等。我们的《商报内参》分为内参和直送内参两种。一般部门方面的负面新闻,记者采访回来后,先写成稿件,稿件见报的同时,将需要政府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和可能解决的路径写成简要内参,直接送到分管部门,部门解决之后我们再写成后续报道。部门没有解决或一个部门解决不了的,我们再写成《商报内参》送市当时的四大班子,以期引起重视。

三、讲究报道艺术。群工部主任徐世访同志曾经形象地比喻说:搞新闻报道,犹如民间说的“吹喇叭”。其他部门是为喜事“吹红喇叭”,群工部搞负面报道,则是为丧事“吹白喇叭”,只要喇叭吹得好,人家照样竖大拇指呀!这就形象地讲出了新闻报道要注意技巧问题。特别是负面新闻的报道,绝不那么简单,任何事故的发生,都有其复杂的原因,只要我们如实地报,报得合情合理,事故的主责单位是理解的;我们报社的出发点是:暴露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让大家一起来解决问题,就会得到各方面的支持。

对于一些重要部门和单位的重大批评报道,稿件见报前先跟单位沟通,有的还带去批评稿件给对方核实。稿件见报后,如果受批评单位真正认识错误并确实采取措施改进,我们会跟踪报道。这样,受批评的单位不但理解报纸的批评,还表示感谢。有的甚至成了报社广告、发行的得力合作单位。

四、领导鼎力支持,是搞好舆论监督的关键。

舆论监督,从理论上说,非常重要,谁都没有异议。但,要持续下去,并不容易。这也是长期困扰主流媒体的一道难题。破解这套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当批评报道产生矛盾或被投诉时,领导能够旗帜鲜明地支持部门和记者。

群工部分担着报社绝大部分的舆论监督的任务。批评稿件、负面新闻几乎天天见诸报端,有时出一点纰漏或差错,在所难免。特别是一些权力大的部门,往往是“老虎屁股摸不得”,对批评稿件,“鸡蛋里面挑骨头”。有的甚至主要领导亲自上门来投诉记者。

有一次,因为一条批评稿件,一个重要单位的主要领导带着几位部下到报社来找记者“算账”,部门主任已向他们解释了这条稿件的处理经过。但这位领导还是要求要批评和处分写稿的记者,并要见报社领导。在耐心听完他的陈述意见后,我觉得,他反映的情况,与见报稿件并无原则差别,记者稿件也并无原则差错。最根本的原因是该领导对批评其单位有意见,而不是稿件真的有差错。因此,我代表报社义正词严地重申了我们对这篇批评稿件的意见,该单位领导只好悻悻然离开。
 
这件事让当事记者深受感动,同时也在全报社引起良好反应。
 

▲“心里装着读者,才能当好记者”,徐世 访荣获广东省最高新闻奖—第五届“金梭 奖”后,《深圳商报》刊出他一心为读者服务的 专题报道。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