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马蔚华:与招行共辉煌,为公益献力量

作者:戴北方、林洁、王璞 来源:《深圳口述史 2002—2012》 责任编辑:Gangan 2022-12-20 人已围观




我们应了解全球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和转型,走在世界前列。我深信,这是未来中国公益发展的趋势。
 
探索金融公益,让公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3年5月30日,我向招商银行董事会递交了辞职报告后,接到了王石和李连杰打来的电话。二人向我表达了同一个意思,“你不当行长了,下一届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就你干了”。我当场就答应了。
 
但我真正上任壹基金理事长时,却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当时社会上有许多言论质疑壹基金,这些都让我很不好受,我甚至觉得,做公益比做银行更难。但后来我开始反思:要让公众信服,我们首先要做到透明。所以当时我们用管理上市公司的办法来管理公益组织,比如定战略、内审、外审、信息披露。信息越透明,质疑的话也就越少。
 
2014年,我第一次走进深圳壹基金总部。一间小屋,一张张桌椅紧挨着,从一头走到另一头都困难。我和员工交流,发现他们很多都是毕业于名校的优秀年轻人。尽管公益行业收入低的现象普遍存在,但我认为,用合理的薪酬留住公益人才应当成为趋势。
 
后来就有了我们探索的新的公益:公益金融。公益金融是公益理念和商业模式的结合,即用现代企业的办法管理公益组织,用市场的方式配置公益资源,用金融的手段实现公益的目的。它的形式有很多,如公益信托、社会企业、影响力投资、普惠金融等。公益金融的出现是为了让公益之路可持续发展。
 
为了培养公益人才,我们还创办了国际公益学院。投资人包括牛根生、比尔·盖茨、瑞·达利欧等多名中外慈善家。因为全国现今有近7000家基金会,但是缺少管理人员,如何增加现代手段管理、如何了解公益发展,这些都需要通过学习和培训来实现。
 
与招行共辉煌,为公益献力量
 
从1999年1月2日到招行报到算起,我在招行工作了14年零5个月。回顾这近15年的时间,我们有幸置身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得益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实现了银行规模、效益的高增长。招行的辉煌与荣耀,是全行上下共同奋斗的结果。
 
2013年,从招行退休后,我比以前更繁忙了。在公益和金融交叉的点上,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公益金融。改革开放40余年来,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公益慈善业得以快速发展,而201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的正式实施又为公益慈善指明了方向,厘清了内涵。这是慈善面临巨大转型的过程,我们应了解全球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大胆创新和转型,走在世界前列。我深信,这是未来中国公益发展的趋势。
 
2018年,我应邀加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影响力目标指导委员会,参与全球标准的制定,继续为推进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而奔波。
 
如今,我在深圳已经20余年。我深深地热爱着这座城市。深圳是一座年轻且充满活力的城市。它的魅力在于吸引了全国很多创新求变、立志创业的人来此,他们共同建设了这座美丽的城市。同时深圳也是一座改革之城,在这里,很多事可以大胆创新,无论是招行的突破创新还是公益金融的创造,都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空间。
 
在新的时代,深圳踏上新的征程。在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下,深圳正不断地发展,始终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