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的位置:首页 > 改革之路 > 口述史 口述史

扫码关注

徐友军:制度创新打造“双创”高地

作者:樊洋 来源:北大人在深圳·第一辑 责任编辑:xiangwang 2023-01-11 人已围观

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操盘手
 
2013年3月1日至2017年9月30日,深圳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历经55个月,新登记商事主体211.35万户,比改革前增长了310%,深圳商事主体数量累计达295.7万户,跃居全国大中城市第一。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深圳营造了宽松便捷、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大激发了市场活力,多项改革措施被全国复制推广。而这次成功改革的背后,离不开时任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徐友军率领的改革团队的筹划和实施。
 
改革前,在商事登记领域是先证后照,即先向政府部门申请取得相应许可证,再到工商部门申请企业营业执照。“这就好比一个自然人必须先考取律师资格,再取得居民身份证一样,这有多荒谬!”正常的逻辑应该是一个自然人有了身份证之后,他再根据需要去考取会计师、律师等资格。企业也是一样,拿到营业执照就像是企业的出生,在取得营业执照后可以在法律没有特殊限制的领域自由生产经营,若是要生产经营药品、食品等,再去申请相应的许可证。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第一项就是把“先证后照”,改成“先照后证”,让商事登记制度回归正常的法律逻辑。
 
第二项改革是将注册资本实缴制改为认缴制。即不要求企业注册登记时资产一定要达到多少,认缴金额、认缴时间、认缴方式等均由股东内部协商一致确定。改革前,政府管理部门对无形资产入股管控很严,占股多少法律有规定,无形资产值多少钱要经过专业机构评估。其实,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只要股东之间达成一致就行,政府的不当干预侵犯了私权领域,属于政府的越界行为。
 
此外,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还包括将企业年检改为年报、三证合一、建立经营异常名录制度、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平台等共六大方面。这些在全国率先出台的改革措施,得到了中央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的肯定,在全国的商事制度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网上商事登记首张电子营业执照颁发仪式
 
一项重大的改革措施,势必伴随着改革难题与阻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与当时《公司法》及《刑法》的相关规定有冲突。那该怎么办呢?徐友军说:“改革不只是需要胆子大,更需要讲究策略。”他先是组建了一个课题组,研究改革的方案细则、各国现行做法等,完成了100多页的调研报告。在做好了详实的准备工作后,改革团队在市委支持下,来到了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国家工商总局等寻求支持。最终,国家工商总局将深圳的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列入了总局工作计划,作为总局的一项工作交由深圳试点先做。全国人大、国务院法制办也支持深圳就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先行立法,实现改革与立法同步。
 
回顾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全过程,徐友军感慨地说:“如果要让我说我这一生中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那就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当前,深圳市每千人拥有商事主体205户,创业密度居全国首位,此外,发明专利密度也居全国首位。深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创业创新之都。无论是以保护促创新,还是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创业,徐友军都希望深圳能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之路,坚定不移地走市场化之路,坚定不移地走法治化之路。
 
【祝福北大120周年】
 
很感谢母校培养了我们,我们的血脉中流着北大的血,身上留有北大的烙印。离开母校25年,不管是在深圳还是在全国其他城市,不管是参加企业家聚会还是出席政府工作会议,我们都能在芸芸众生中辨认出谁是校友,北大人独特的表达方式,谁也无法模仿。非常感谢母校,我在南国深圳遥祝母校生日快乐!
 

很赞哦! ( )

评论

0

搜一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