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扫码关注

首页 > 历史人文 历史人文

  • 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

    典籍著作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

    今年出版的《深圳全民阅读发展报告2023》,以“读时代新篇 创文明典范”为年度主题,由主报告、“高质量发展”专题、年度观察、数字阅读、未成年人阅读、阅读建言、阅见世界、附录等8个内容版块组成。

    2023-08-10

    阅读更多
  • 《一滴敢报江海信》

    典籍著作《一滴敢报江海信》

    想了解深圳?这里有深圳的历史人文,这里有深圳的地理风物。不提深圳历史,却处处是深圳历史。想了解广东风情?这里有传统、古朴的岭南文化。浓厚的本地风情在山水画卷中若隐若现,独有一番风味。作者带着传统岭南文化的印记,在深圳这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的城市扎根。传统与潮流,在这里碰撞、交融。

    2023-08-07

    阅读更多
  • 水向高处流

    典籍著作水向高处流

    本书是“花木深圳系列”丛书之一。该丛书选取深圳最有代表性的市花(簕杜鹃)、市树(荔枝和红树)、重要观赏花木(如凤凰木、菊花、杜鹃花、荷花、月季、兰花等),以及花城建设与风景林营造等方面的内容为素材编写专著,既各自独立成册,又形成“花木深圳系列”丛书,以充分展示深圳四季花城与森林之城的卓越风采。

    2023-08-04

    阅读更多
  • 福光村屋背岭遗址

    古代遗址福光村屋背岭遗址

    福光村虽然建村于清代,但早在商时期就有人类在此定居。福光村屋背岭商时期遗址的发现,揭开了一段封存在这里已有三四千年的珍贵历史。

    2023-07-28

    阅读更多
  • 福光村

    传统村落福光村

    福光村位于桃源街道东北部,始建于清代,该村原称文屋村,为文姓所建,后谢姓、杨姓先祖迁移至文屋村周边,而文姓又大多迁至他处,便形成了新的村落。由于村子位于大沙河上游北边,人们习惯用“上面山岗的村”来称呼该村,因此得名“上面冈(上面光)”。1992年改为福光村。

    2023-07-28

    阅读更多
  • 长岭陂村后山遗址

    古代遗址长岭陂村后山遗址

    长岭陂村后山遗址位于长源村后一座东西走向的马鞍形山丘上,遗址年代为商时期。

    2023-07-28

    阅读更多
  • 长源村

    传统村落长源村

    长源村位于桃源街道东北部,始建于明末,因村落位于半山,客家话称之为岭皮,故取名长岭皮(长岭陂)村,1992年更名为长源村。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塘朗岭仔遗址

    古代遗址塘朗岭仔遗址

    塘朗岭仔遗址位于塘朗村后的一座马鞍形山丘上。遗址年代为商时期。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塘朗小学东山遗址

    古代遗址塘朗小学东山遗址

    塘朗小学东山遗址位于塘朗村东北面塘朗小学旁的一座山丘上。据考证,遗址年代应在战国至汉初,2006年被南山区政府公布为大学城遗址保护点。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塘朗女祠(彤管生辉祠)

    近代文物塘朗女祠(彤管生辉祠)

    塘朗女祠始建于清末,为表彰塘朗村郑乔叔之妻姜氏而立,是深圳地区仅有的一座女祠,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由前堂、后堂及廊房组成,门额刻“彤管生辉”,其上有“奉旨旌表”竖匾。

    2023-07-28

    阅读更多
  • 悦富郑公祠

    古代遗址悦富郑公祠

    塘朗村悦富郑公祠始建于清代中期,相传系郑显子等兄弟四人为纪念其父郑悦富而建,现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塘朗村郑氏宗祠

    古代遗址塘朗村郑氏宗祠

    塘朗村郑氏宗祠始建于清代中期,砖石结构,坐北朝南,平面呈长方形,三开间布局,由前堂、后堂及廊房组成,前堂檐下有山水、人物、诗文等壁画。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塘朗村

    传统村落塘朗村

    塘朗村位于桃源街道东北部,始建于明朝,因村庄坐落于塘朗山脚下而得名。村民以郑姓为主,由南头郑姓郑南莆长子郑仁后裔迁入而建村。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平山村观音庙

    近代文物平山村观音庙

    平山村观音庙始建于清代,1998年重修。农历初一、十五以及逢年过节,村民自发祭拜。村内现存5座传统广府民居,代表性民居为平山村59号住宅,建于民国时期。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平山村碉楼

    近代文物平山村碉楼

    平山村碉楼始建于民国,土木石结构,四层,有天台女儿墙、红带,对角抹角铳斗,锦鲤吐珠排水口,长方竖形及圆形射击口,石砌窗户,内有木制楼板楼梯。
     

    2023-07-28

    阅读更多
  • 西溪方公祠

    近代文物西溪方公祠

    西溪方公祠始建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民国时期重修,三开间二进。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广旸方公祠

    古代遗址广旸方公祠

    广旸方公祠始建于清代,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正门上悬挂匾额“广旸方公祠”。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平山村方氏宗祠

    古代遗址平山村方氏宗祠

    平山村方氏宗祠始建于清代,土木结构,面阔12.7米,进深40米,三开间三进两天井,前堂大门两侧有立柱、塾台,上方有石刻“方氏宗祠”匾额;过天井为中堂,厅内挂有“源远流长”牌匾,此堂用于接待宾客。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平山村

    传统村落平山村

    平山村位于桃源街道西北部,始建于明代。相传村庄前的小山像一扇耸立的屏风,称为屏山,因“屏”与“坪”同音,久而久之,称为坪山村,后简写为“平山”。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大冲郑氏宗祠

    古代遗址大冲郑氏宗祠

    郑氏宗祠始建于明代,历经多次重修,现有建筑主体结构为清代风格,三开间三进带塾台的砖木结构广府式建筑,是大冲村历史的见证。

    2023-07-28

    阅读更多
  • 大王古庙

    古代遗址大王古庙

    大冲大王古庙始建于明代,清代几经修缮,现建筑为1996年修建。古庙主祀南海之神祝融,殿正中供奉大王神像,两侧分别为夫人、达奚司空神像,左右侧殿分别供奉财神、土地神像。古庙坐山向海,前有石狮、石鼓,后有参天古树,庙内有多幅壁画。

    2023-07-21

    阅读更多
  • 大冲村(阮屋村、吴屋村)

    传统村落大冲村(阮屋村、吴屋村)

    大冲村原名大涌村,“涌”字有两种读音:yǒng或chōng,这里属第二种,意即江、河、海的汊口。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大冲村正是坐落于大沙河奔向后海湾的交汇之处。今天的大冲村是由大涌村、阮屋村、吴屋村三个自然村合并而成。

    2023-07-21

    阅读更多
  • 后海村

    传统村落后海村

    后海村位于粤海街道东南部,因村子建在后海湾畔而得名。后海湾是香港与深圳之间的海湾,因位于深圳湾畔(香港称后海湾)而得名。
     
    后海村始建于明代,以渔业为生,鼎盛时期全村有70多条渔船。后遭遇台风,多数村民遇难,幸存的村民散居他处,以桃源最为集中。据后海天后庙所存《立断卖沙湾荒海滩契》碑文记载,后海村原是一片荒海滩,为梁德怀所有。由天后庙司理黄文

    2023-07-21

    阅读更多
  • 赤湾炮台

    古代遗址赤湾炮台

    赤湾炮台依大、小南山而建,分左炮台和右炮台两座。广东沿海大规模修筑炮台是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南洋贸易禁令实施后,为了对出海口进行全面封锁,沿海各地在港口和淡水河流附近建筑了许多炮台。在两广总督杨琳的主持下,广东沿海港口及广州城周围修筑炮台145座,共配置火炮1170门。嘉庆年间的《新安县志·海防略》载:“县治面俯大洋,如急水、佛堂、独鳌、小

    2023-07-21

    阅读更多
  • 赤湾村:赤湾烟墩

    古代遗址赤湾村:赤湾烟墩

    赤湾烟墩位于小南山山顶,它的修建年代与东莞守御千户所是同一时期,为东莞守御千户所前哨,同时修建的还有岗墩、伏涌墩、嘴头墩、赤岗墩、鳌湾墩,共6座墩台。

    2023-07-21

    阅读更多